赵会军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技术研修学院,北京 100081)
铁路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基地”)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是铁路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融入客户企业所在供应链的重要基础。从2015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全国规划建设208个一级、二级铁路现代物流基地。截至2017年底,已经建成或在建近150个物流基地。按照规划,这些物流基地普遍具备集装箱多式联运功能,在基础设施、功能及服务支持等方面更符合现代物流市场需求,为强化铁路吸纳社会货源的辐射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然而,在物流供应链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将铁路物流园区的物流功能或服务能力充分转化为市场价值,需要加强其融入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运作能力。
目前,对铁路物流园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园区布局与经营模式方面。韩伯领等[1]采用灰色预测法提出铁路物流节点城市的布局思路;黄殿辉[2]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提出铁路物流园区的等级和规划方案;唐昊[3]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工业集聚地和城市闹区的铁路物流园区规划建议;汪鸣[4]借鉴国外经验提出经济开发区、综合运作等4种物流园区发展模式;杨建国等[5]提出铁路物流园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策略;张晓东等[6]总结了铁路物流园区在设施设备、信息化等方面的问题,从资源配置、合资合作、多式联运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同时,也有部分研究开始关注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问题,吴文娟等[7]提出了3种铁路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从产品设计、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但是,专门研究铁路物流园区的供应链服务的工作尚不多。因此,聚焦于铁路物流园区的供应链服务发展问题,通过引入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的理念与技术,研究供应链服务的运作模型、重点运营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SCOR模型是国际供应链理事会SCC (2014年合并于美国运营管理协会APICS)开发和维护的一个关于供应链管理的跨行业标准,模型结构可以分为流程定义层、配置层、流程分解层等[8-9]。通过实施该模型,企业可以形成一整套流程定义、测量指标和比较基准,据此制订自己的流程改进、绩效改进策略。
对于铁路物流园区来讲,要深度融入供应链、充分获取市场机会和创造物流价值,需要在运作结构上与供应链保持较高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为此,从流程定义、流程配置、流程元素及流程元素的进一步分解等层次,基于SCOR构建铁路物流园区的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流程定义明确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的业务环节,流程配置明确各个业务环节的运营过程,流程元素明确实现各个运营过程所需要的能力,对流程元素的进一步分解则是从实施角度将能力要求细化为运作方式等管理运作实践。
图1 基于SCOR的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基本框架Fig.1 Framework of operation model of supply chain service in railway logistics parks based on SCOR
1.2.1 流程定义层面
根据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的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将流程定义为营销(M&S)、计划(P)、到达接收(AD)、在园区的库存管理与流通加工(IM&DP)、交付配送(OD)、客户服务(CS)这6种业务流程和1个支持(EN)流程。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其中,营销是指对内部铁路企业协作任务或者外部社会项目的接收、争取;计划是指对任务、项目的实现过程进行设计规划和管控;到达接收是指货物到达物流园区的运输与货物卸载活动;库存管理与流通加工是指货物在物流园区内发生的储存、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等一系列物流活动;交付配送是指货物离开物流园区的运输活动;客户服务是指为客户提供咨询、查询、投诉等服务过程;支持是指保障前述6项业务流程高效率运行的支撑条件。
图2 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基本框架Fig.2 Framework of operation model of supply chain service in railway logistics parks
1.2.2 流程配置层面
结合铁路物流园区的业务特点和资源禀赋,按照合作对象将营销流程细分为2项配置要素,按照业务过程将计划流程细分为4项配置要素,按照运输起源将接收货物流程分为2项配置要素,按照业务类别将库存管理与流通加工流程分为10项配置要素,按照运输目的地将交付配送流程分为2项配置要素,按照服务过程和内容类别将客户服务流程分为4项配置要素,按照SCOR运作支持需求和铁路改革发展特点将支持流程分为8项配置要素。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流程配置要素如表1所示。
1.2.3 流程元素层面
从具体实施操作考虑,将铁路物流园区的流程配置要素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运营能力。以AD2 (铁路车站以外的地点到物流园区的到达接收)为例,流程元素包括AD2.1 (安排时间、地点和方式)、AD2.2 (运输货物)、AD2.3 (存放货物)等,对应的输入包括接收货物计划、运输工具选择等,输出包括准备仓库货位、运输状态等。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的流程元素示例如图3所示。实际中,还可以根据实施需要,进一步分解流程元素。
由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构成要素可知,实现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高效运作,需要在营销、计划、到达接收、库存管理与流通加工、交付配送、客户服务和业务支持方面全面提升运营能力。其中,计划、到达接收、库存管理与流通加工、交付配送、客户服务可以统称为“业务实施”。因此,从营销、实施、支持3个维度分析实现该模型的重点对策。
表1 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流程配置要素Tab.1 Workflow configuration of supply chain service in railway logistics parks
图3 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的流程元素示例Fig.3 Flow element examples of the supply chain service operation model of the railway logistics park
(1)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铁路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既有直接客户,也有铁路承运单位。从高质量发展和公司制运行需要来看,铁路物流园区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才可以不断赢得客户、获取更多效益。对铁路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可体现市场化思路、社会化做法,通过独资、控股等方式,建立自主化的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其完善市场营销机构与运行机制[10]。
(2)开展更多形式的合作模式。为了占领市场,铁路物流园区需要通过与区域经济紧密融合,成为区域物流体系的关键节点。面对不同行业地位、不同需求体量、不同互补优势的客户,铁路物流园区要可持续地、最大化自身收益,在资源、资本、战略、服务等多个维度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与客户建立长期利益共同体。近期,新成立的中铁顺丰国际快运有限公司,不仅体现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心,也是铁路企业探索股权合作等新型合作模式的代表。
(1)构建体系化的供应链服务内容。一是面向铁路承运单位,发展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等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运输配送、库存控制等供应链服务,支撑铁路干线运输壮大规模经济、发展频率经济,提高铁路干线运输相对于公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二是面向非铁路传统客户,根据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物流市场竞争等情况,围绕优势目标市场,联合区域物流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服务质量、交易支持等水平,打造区域性产业集聚或者供应链服务平台,主导构建区域物流生态圈。
(2)提升供应链服务的计划水平。从2015年铁路系统规划并开建铁路物流园区以来,铁路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开展到达接收、库存管理与流通加工、交付配送等业务的硬件基础不断增强,但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设计规划供应链服务方案、管控服务过程的计划能力尚未建成。因此,应通过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的运作流程标准化、服务过程规范化、服务方式手段科技化、以铁路局集团公司为单元的供应链服务管控一体化等,尽快提升供应链服务的计划水平。
(1)建立专业化经营业绩考核机制。铁路物流园区既是铁路干线运输承运单位的物流服务节点,也可以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因此,在业绩考核内容方面,应区别于铁路干线运输部门,在完成铁路运量任务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利润考核。在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内部激励方面,从财务制度上允许其以剩余利润为基础,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激励机制,如基于岗位的薪酬制度等。
(2)以“互联网+”推进高效运营。物流信息化是发展铁路现代物流的关键所在,随着市场对供应链服务的敏捷性、柔性等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与供应链服务之间的融合发展已是普遍共识。为此,可建立全国性的铁路物流园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与铁路干线运输业务系统、铁路95306网进行深度对接[11],为入驻园区的安检、海关、工商等政府部门,以及运输企业、货运代理、金融机构、客户等提供高性价比的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支持铁路物流园区拓展建设特色化的运营管理或业务支撑应用,也可通过数据开放共享等,与合作伙伴、客户之间探讨新型合作模式。
在铁路高质量发展和公司制运行背景下,铁路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为其融入供应链、支撑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要实现铁路物流园区供应链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按照供应链运作的一般规律,结合供应链服务运作模型,建立健全供应链服务运作体系,并从体制机制、业务实现能力、高效运营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与重点优化。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供应链管理不断融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运作特征愈加明显,未来不仅铁路物流园区的供应链服务需要更加智能高效,作为母体的铁路现代物流整体也应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服务的方向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