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液囊支原体(MS)主要感染鸡和火鸡,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症状主要有亚临床表现的上呼吸道症状、传染性滑膜炎等;与其他呼吸道病原,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病毒等共同感染时,可引起气囊病变。本病发展缓慢,病程长,一旦在鸡群中感染,根除很困难;若在鸡群中长期蔓延,会导致饲料利用率低、生长发育迟缓、淘汰率增高、产蛋量下降等;鸡群若存在该病原时,易发生混合感染、加剧病情、死亡率增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鸡,特别是肉雏鸡多见,常发生于4~12周龄,人工感染可致雏鸡和鹅发病。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持续排菌时间可达40天左右,其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原。
MS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可经饮水、垫料等水平传播;其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可迅速传播到相邻鸡舍;饲养管理条件差、生物安全工作不到位时易引起该病流行。也可以发生垂直传播,通过感染鸡经蛋传播给子代;用感染了鸡滑液囊支原体的鸡胚接种病毒制作疫苗时,可造成疫苗支原体污染;这样的疫苗使用在鸡群中时,会造成人为的鸡群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以春夏季、潮湿季节或卫生条件、饲养管理不善时多见;发病率为5%~15%,死亡率约为1%~10%,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影响MS流行的因素主要有致病毒株的毒力、是否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病原混合感染及环境因素;致病力温和的菌株常常不引发严重疾病甚至无任何影响,但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常引发呼吸道疾病及滑膜炎,导致淘汰率的升高;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病原混合感染时,呼吸道症状更加明显,机体损伤更为严重。有研究发现蛋鸡和肉鸡的父母代鸡群MS血清阳性率高于蛋鸡和肉鸡的祖代鸡群阳性率,而低于商品蛋鸡群和商品肉鸡群的阳性率;其中原因正是因为祖代和父母代种鸡场生物安全措施水平高,且实施严格的地理区域隔离和接触传播控制。
经呼吸系统感染的鸡可出现轻微的啰音,但是一般情况下观察不到症状;特别是应激状态下的禽或有并发感染的禽,更容易发病;传染性滑膜炎最常发生于4~6周龄的鸡和10~12周龄的火鸡。感染鸡只临床症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跗关节和趾关节受到感染,突出症状是鸡只表现跛行;鸡冠萎缩、苍白,离群喜卧,步态呈轻微的八字步、跛行,贫血;跗关节、趾关节、翼关节或爪垫肿胀,尤以飞节和趾节为重,有时伴有龙骨囊肿、触之有波动感;发病后期,鸡因极度消瘦而衰竭死亡。另一种呈呼吸道症状,打喷嚏、咳嗽、流鼻涕,呼吸道症状常在接种其他活疫苗或应激后出现;由于不能正常采食或饮水,许多病鸡最终失水和消瘦。
MS侵入到关节的病理,常出现有腱鞘炎、滑膜炎和骨关节炎;开始表现水肿、有清亮渗出物,随着病程发展,渗出物变得浑浊,最终呈干酪状;严重病例在头顶和颈上方出现干酪物。
根据病变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时必须将滑膜炎和葡萄球菌、鸡沙门氏菌、病毒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炎相区别。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虽也有肿胀和跛行,但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多有趾瘤,且在部分鸡的体表有溃烂,呈紫色;沙门氏菌有时可引起关节炎,但鸡有拉白色稀粪的现象,内脏有特征性病变;病毒性关节炎主要感染鸡,尤其是肉鸡,多从4周龄开始发病,以后陆续不断。病鸡可发生腓肌腱断裂而跛行甚至瘫痪,但无死亡,而且精神、食欲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1.预防。
综合措施 应在改善饲养环境、强化管理等综合措施上做出努力。控制传播的一般生物安全规则主要有:鸡舍全进全出、统一日龄制;鸡场离开其他家禽饲养场至少2千米;设置防野鸟措施;控制人员进出;员工家中禁止饲养家禽;加强鸡群MS流行病学监测,减少鸡群应激反应等。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方面,国内尚无成功的疫苗上市,国外已有滑液囊支原体灭活苗和滑液囊支原体H株活疫苗用于生产,价格较高。健康鸡只可以用鸡滑液囊支原体灭活菌苗和弱毒活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以预防鸡滑液囊支原体;但是滑液囊支原体存在免疫逃避机制,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所以在MS抗体阳性率较高的鸡群中使用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够理想。
药物预防 雏鸡出壳后,将诺康与疫苗均匀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目的是抑制经蛋传染的滑液囊支原病的发生,减少已被垂直感染的仔鸡将支原体水平传播至未感染的仔鸡,同时保证疫苗免疫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挑战诺康每瓶100毫升用于1日龄雏鸡10000~15000羽。
2.治疗。药物治疗能够有效
降低MS的感染,及时减轻发病症状;体外实验表明,MS对泰乐菌素、氯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等抗生素较为敏感,但是在动物体内很难达到组织关节和肺部或者起效时间较短,防控效果不够理想。临床实验表明,利用诺康0.1毫升/千克+多康1毫升/羽+替美鑫0.03毫升/千克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有报道采用抗生素浸泡或注射方法或加热处理的方法防止MS的经蛋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