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政府、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择业观等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解决了万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就业的紧态势。因此,本文由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 教育
0引言
随着政党重要会议的召开,深化大学生就业改革又被提上日程。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引起的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也倒逼大学快速深化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我们要树立四个自信,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可以说文化、思想是一种软实力,它起到宏观指导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只要有足够的重视,就会开动脑筋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忽视问题、逃避问题。本文介绍的建议主要有: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以大学生幸福生活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革新激励、晋升机制、丰富内容、创新方式等。
1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1对思维模式的提升
大学的中心教育是生产经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大学生经营活动服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一种新的创新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思维提升的方式。就业思维模式融进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会对就业生涯充满信心,不易被困难所打倒,其就业途径也会充满多元化。
1.2对就业认识的巩固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话题。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认识处于边缘化位置,是跨越性改进的基础。大学的资金多数放在科研、引进高科技人才或者有能力的管理人才中去,就业认识方面的资金也是较多,而运用这笔资金形成更为稳定的教育形态,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要使大学生对就业充满信心及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关键内容,充满着现实意义及实践意义。
1.3完善机制,保障人力、财力、物力的供给
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上报开支预算,财政专门拨款,去掉校企中间环节,扁平化部门机构。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拨款能全部到达该部门,并高效利用这部分资金用于专业人才引进、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再教育、购买书籍资料、加大对思想政治文件的宣传等一系列教育。这是第一步,也是做好大学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另外,建立一支各方面实力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是基础也是保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引进高素质人才,才能切实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上到校企领导,下到大学生个人才能真正重视起这一教育,才能端正态度打起精神正确面对。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师资力度。加强这一专项经费的投入,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者定期学习,购买专业书籍,加强内部交流学习,提升教育者整体素质。另外要经常组织这部分大学生到别的校企参观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式并应用到实际教育中去。最后,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教育方式,采取合理、适合的教育方法。让校企大学生真正参与到这一教育中来,感受到温暖,从而改变对这一教育的看法,逐渐接受并欢迎这一教育。从而在往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也不会排斥并产生厌烦情绪,也更加便于这一教育的开展。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所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2.1解放思想,创新方式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注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切实的效果。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加活动的强烈兴趣,寓教于乐。这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可以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大众媒体的结合。这方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形式相比,费用也大大降低而效率大大提高,也比较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大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文件与本大学的具体实际,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谈话,真正了解大学生的利益诉求,为本大学生量身定制一套教育方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就会有切实的效果。
2.2针对两类人群合理安排教育并特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领导人要坚决拥护国家关于大学的改革,并将这一信息详实的传达给大学生,使大学生重整旗鼓、努力教育。针对两类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一类教育能力较低的大学生;另一类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要特别注意:
首先,教育能力较低的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有些是年龄较大跟不上时代步伐或者丧失教育激情、或学历较低教育起来比较吃力以及身体不好的大学生,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本来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再加上大学生就业改革,就更加不能适应新形势,由此产生很多不良情绪。针对这一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尤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加强鼓励,不能挫伤其情绪情感。帮他们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减少不良情绪的干扰重拾信心,加强学习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教育中去。其次,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适应正在进行的改革,响应“双创”,能给大学及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减少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大学领导要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奖励措施,激起这部分大学生教育积极性以期给大学、国家带来更大的效益!他们的高收益和成功也会激励其他的大学生。从而带动全体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大潮之中!
作者简介:赵强(1989.08-)男,汉族,重庆铜梁人,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 郑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3] 刘铁.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目标体系构建与模式实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4] 安建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5] 张美俊.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6] 夏晨.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