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柳青
【摘 要】目的:利用针灸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进行诊治,了解其发展优势,减轻患者病痛。方法:通过总结针灸各疗法的发展与优势及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研究与工作实践,对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起效快,不良作用小。结论: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优势显著,易于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孢疹;发展与优势
【中图分类号】R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5--01
引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显著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应早期综合治疗以避免产生 PHN,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针灸是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并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干预措施。
1 病因病机
带状疱疹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所致。此病毒是疱疹病毒成员,其外包的球状囊膜有感染性,感染细胞的病毒能够在人胚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繁殖再生,并使受感染的细胞核内产生嗜酸性包涵体,与邻近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人是已知自然界惟一宿主,进入宿主后在局部淋巴结增殖,10 ~14 天后病毒大量进入血液,此时该病毒在皮肤开始增殖,形成疱疹并在一个或多个脊髓后根神经节潜伏,在相关诱发因素下潜伏的病毒会再次活动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次活动的潜伏病毒可由相邻神经节沿相应的神经纤维束传输到皮肤表面,引起复发感染,即出现特有的节段性疱疹。
2 症状及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在疱疹出现前 5 天内常会有身体局部疼痛或灼热感,并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少数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疱疹起初为一个个小红斑点,继而发展为小红丘疹,迅速变成水疱,疱液呈亮,周围有红晕。沿某神经束支走行分布,多不超过正中线。5 天左右清澈的疱液变浑浊,疱壁较薄,直至干燥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可逐渐消失并不留瘢痕。带状疱疹多发于人体一侧的腋下、胁肋、胸背腰及头面部,以胸段多见,其次为腰段、颈段分布,以疼痛主要症状,疼痛如针刺感剧烈难忍,随着疱疹消退、病情的好转,其疼痛可逐渐缓解。但也有一部分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消退后仍遗留皮肤疼痛感,若疱疹消退 1 个月后患者仍感到剧烈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 治疗
急性期多处于带状疱疹发病后 2~4 周的这段时期。此期可以分为疱疹期与疱疹后期。
3.1 疱疹期 此期为带状疱疹早期,持续1~2周,湿热毒壅盛至极,气血由不畅转为瘀滞。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通经止痛。若此期湿热毒表现明显,则疼痛呈现灼痛,水疱大而清亮,疼痛灼热如火烧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疗可以局部铺棉灸加电针、围刺方法为主。铺棉灸借助热力引热毒外出,经络通畅则疼痛减缓,局部气血畅达则皮损恢复较快。电针法以皮损相应节段及上1~2个节段夹脊穴为主。夹脊穴在督脉与膀胱经之间,督脉为阳脉之海,膀胱经为一身之藩篱,卫阳走此以顾护肌表,夹脊一方面可以调节二者以行全身之阳,通调脏腑经络而通滞扶正,另一方面可以使卫阳得充而卫外得固,外邪难以侵袭。电针可以阻滞痛觉传导,还可提高痛阈。围刺法可阻止邪氣扩散,加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作用。若湿热毒壅滞经络,郁于皮部,酿腐成脓,可用火针排脓,此法在促进止疱、结痂方面效果更佳。若此期血瘀明显,则疼痛如刀割样或针刺样,舌黯或有瘀斑,脉涩。此时可在电针与围刺的基础上加刺络拔罐。湿热毒蕴于经络,循经表现于皮部,在皮部刺络拔罐,使邪有出路,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即所谓“菀陈则除之”。血瘀明显者,若病情允许,可适当局部放血,以血色由暗红转鲜红为佳。若此期血瘀与热毒不显,反表现为皮损周围皮色暗淡无泽,水疱浑浊,疱壁松弛下耷,舌淡、苔白,脉虚。此因正虚湿盛,外感邪气,循经而发,用刺络、铺棉灸恐力量太强,祛邪反伤正。《内经》云:“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故可以考虑先运用中药扶正,兼用灸法。灸法可选取脾俞、足三里等扶正祛邪,温阳解毒。
3.2 疱疹后期 此期处于带状疱疹中后期,持续2~4周,湿热毒渐退,而气滞血瘀相对明显,且兼有正虚阴伤表现。患者可因正气不足,无力祛邪外出,而致疼痛难愈。临床可见疱疹消退,仅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者色素沉着,疼痛未愈。治当活血化瘀,祛邪兼扶正。此期以电针为主,根据病情适当选取扶正穴位,酌情加以火针。火针鼓舞正气,通络止痛,取“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此期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耗伤阴液的表现,一旦出现如口干烦躁、潮热盗汗、苔少或无苔等,则可予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阴润燥。
4 讨论
急性期带状疱疹出自明代《疡科选粹》一书,但早期人们对带状疱疹缺乏较深入的了解,直到 19 世纪后医学界才逐步认识其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带状疱疹的诱发因素众多,比如全身性疾病、肿瘤、局部损伤、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重金属、气温等等都可影响带状疱疹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临床常用的西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钴胺、盐酸伐昔洛韦片虽然能减少疼痛,但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较差。所以,一旦发病,必须及早就医,否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为不利,尤其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部分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在发病早期或治疗期间并未引起重视,使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本文资料显示,临床上选用针刺、灸法、刺络拔罐、神经阻滞等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明显的优势,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后遗神经痛少、易于患者接受。
结束语
带状疱疹诊治时要进行经络辨证,在取夹脊穴以及局部围刺的基础上进行远道取穴,整体调节病变经络,也可以通过经络调整相应脏腑功能,以增加疗效。本病病机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绝非一成不变,因此对于证候不可一概而论,不同的证候应辨证地采取不同的针灸方案,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房瑛,钟山,金肖青.金肖青教授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