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了光环的小地产商们饮恨沙场,眼睁睁的看着一片不再属于自己的市场越发繁华。
各大城市房价一万元成了起步,A股房產公司10倍市盈率成了标配。
地产公司生意好的不得了,几十上百的净利润增速稀松平常,二级市场行情差的不得了,单日3%、5%的跌幅见怪不怪。
顾客盈门的地产公司,到了股票市场就死活不招待见,大有人去楼空之势。金地集团惨遭腰斩,保利地产从最高点下跌超过40%,万科A甚至把2008年的高点都跌破了。
大地产公司好歹还有千亿市值,港股三巨头还能风光无限,众多小地产公司则干脆到了卖壳边缘。人们对房子全是渴望,却对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充满了恐惧。怎么看,这也不算个正常的现象。
和地产公司投资者一样郁闷的,是招保万金恒大融创碧桂园之外的众多小开发商。累积了多年上涨之后,地皮价格变得高不可攀,市场上的优质地块被财力雄厚的大企业连锅端走。二、三线房产牛市上车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还记得当年风光无限的煤老板吗?他们购置了中国最早的豪车和豪宅,成为了澳门赌场最受欢迎的观光团队,请歌星就像小白领请家政一样肆无忌惮,一度被认定成财富的代名词。
但他们最终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给几大煤炭平台让了路。
10年前我们提到开发商,脑海里浮现出一群脑满肠肥的大亨角色。但如今我们提到开发商,脑海里只剩了孙宏斌、许家印、郁亮、潘石屹几个身影。而且还都很健康,要么精瘦,要么敦实,还会跑马拉松,做平板支撑。
褪去了光环的小地产商们饮恨沙场,眼睁睁的看着一片不再属于自己的市场越发繁华。有人转行,有人隐退,冯仑甚至搞起了新媒体,俨然一个文化人,只是妇联不太满意。
姚老板万科一战惊天动地,如今在金融、汽车、调味料市场里做得风生水起,早已模糊了当年开发商的模样。如果随便炒个地皮能挣十几亿,为何还要动万科这块太岁?
当2018年7月“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样前所未有的句子横空出世的时候,不知这些散落在各个行业曾经的大亨们是在庆幸,还是失落。
《新垄断资本主义》一书中,统计了这样一个数据,在1948-2003年之间,自己做老板的美国人,在全国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从18.5%跌到了7.5%。按照这个数字计算,2000万个美国老板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这里面应该也有一两万个美国地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