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辉
我和老伴是20世纪50年代初结婚的。那时,我在部队工作,她在县城一所学校教书。结婚时我们以诗盟誓:“结发为夫妻,情深永不移。青春齐勉励,白首两相依。”今年,我已92岁,老伴也91岁高龄。我们相随相伴,在一起生活了近70年,谱写着“人间重晚晴”的新篇章。
年轻时,我们夫妻俩天各一方,为了各自的事业,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由于我长年在外,父母年迈,4个儿子又还小,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支撑,但她毫无怨言。退休以后,老伴对我说:“我们过去长期不在一起,相伴得太少,如今有幸一起走到今天,就应该万分珍惜。”我觉得老伴的话的确有道理,从此,每当老伴外出锻炼或上街购物,我都陪她一起去。清早,星辰寥落,天空泛白,我们就相呼起床,到公园或老年人活动中心去打门球,一路上说说笑笑,兴趣盎然。每当夕阳西下,我们又携手迈步在耶溪河畔,披着清风疏影,望着流水行云,顿觉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种如影随形的日子,就好比一服清心剂,为我们抹去心灵的尘埃,洗去世俗的积垢和心中的惆怅,让我们感觉似乎又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岁月。
几年前,老伴因病住院,动了大手术,我在病床前陪护她20多天,形影不离。出院后,家务事几乎由我一个人包揽下来。经过治疗,老伴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她看到我忙进忙出,于心不忍,总要帮我一把。之后,老伴去买菜,我就跟在她后面拎兜,帮她付钱;老伴在家里搞卫生,我就端水、递抹布;老伴在厨房里掌勺,我就充当“配角”,随时递上油盐酱醋,与老伴共奏“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同时,也奏响了一曲和谐的爱情之歌。
退休前,我一直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写作,而老伴性格外向,乐于参加文体活动,只要天气晴好,她就像一只活泼的燕雀离巢而出,直到尽兴才归。我们各自给对方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两人各展其才,尽享其乐。这种互相包容、相敬如宾的家庭氛围,是长年累月的积淀,是双方感情专一的提炼,凝聚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梳理着青丝与白发的甘甜。
如今,我俩都成了“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更需要相互关爱和照护。老伴晚上看电视时爱打瞌睡,一不注意就感冒咳嗽。見她睡得很香,我从不轻易叫醒她,只是悄悄地替她盖上毯子。我若外出,也总是叮嘱她按时吃药,出门别忘了带钥匙,老伴逢人便夸我是她的“挡风墙”“遮雨伞”。平日里,我喜欢写点“豆腐块”,稿子写好后,老伴便成了第一读者和审稿人。有时她帮我出点子,提供一些素材,成稿后又帮着打印、校对,然后投寄到报社、杂志社。每当稿件被采用,她都会喜形于色,上街买些我爱吃的食品以示庆贺。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唱着“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此时,欢笑声充满了温馨的家,那种惬意,那种幸福,真的是甜透了心房,给我们的爱情画卷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