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金英
浙江具备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行业影响力、技术能力、人才资源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但需补上政策短板,进一步学习借鉴优势省(市)的做法,研究制定区块链产业发展政策,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环境
目前,全球有24个国家正在投资区块链技术,80%的境外银行已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IBM、微软、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区块链。同时,国内区块链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不断迭代更新,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应用落地场景不断扩大,创新创业氛围深厚,并呈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
区块链技术创新加速。从2014-2017年中国及美国区块链领域公开专利数来看,美国从2014年的150件增加到2017年前7个月的390件,同期中国从2件增加到428件,增速远超美国。近日发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显示,中国入榜企业占49%,排名第一,其中阿里巴巴以56件的总量排名全球第一。
产业生态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活跃着一批创新企业,且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达456家。其中,北京175家、上海95家、广东71家(深圳56家)、浙江36家(杭州32家),四地合计超过全国80%,是区块链创业的主要集中地。
区块链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从原先金融业的探索领先一筹,在支付清算、信贷融资、金融交易、证券、保险、租赁等细分领域落地应用,到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医疗、知识产权认证、公共服务、社会公益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快速展开,并涌现出阿里巴巴、腾讯等所开展的一批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我国区块链发展虽呈加速度发展态势,但仍存有不少问题,主要有:概念炒作化。随着比特币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的热潮掀起,以及一些不法机构利用ICO(首次代币发行)进行非法集资、传销甚至是欺诈的不良行为影响,使人们对区块链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区块链就是比特币或等同于骗术,严重阻碍了区块链产业发展。
应用场景短缺化。当前,我国区块链应用场景呈现多元化,但基本上处于探索或小范围试验阶段,仍待设想、实现和验证。BAT、京东等虽然也落地应用了一批区块链项目,也不乏成功案例,但总体上应用场景还是比较单一,应用模式不够清晰,推广难度大。
技术瓶颈化。目前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底层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还与现行行业标准存有冲突,即规模和效率、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分布式系统与传统模式等相互矛盾,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当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看好区块链应用前景,并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北京、深圳、南京等地将区块链列入当地“十三五”金融业发展战略中,广州、贵阳、青岛、杭州、重庆等地将区块链放在突出位置,把区块链作为新兴产业来布局谋划,并出台了专门的产业政策。主要做法有: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是产业创新的动力。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区块链集聚区都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四地拥有43家区块链研究院,占全国的70%左右。在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100家)中,四地共有26家企业上榜。此外,青岛设立区块链产业发展年度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关键技术攻关、系统解决方案研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广州黄埔区、贵阳对参与主导编制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标准的企业或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达100万元;对获得立项资助的区块链重大科技项目,给予资金配套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加强示范应用。落地应用才能实现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各地政府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示范为引领,加大财政投入,由点到面推进区块链场景应用。如北京、上海、广东、贵州、南京提出要重点推进区块链在网上办事大厅、交易领域、信息消费、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广州黄埔区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专项计划,每年重点支持10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每个应用示范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贵阳对以区块链场景应用为主的创业创新基地给予不超过建设费用总额的20%且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突出金融领域应用。金融领域是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热土。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高度重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将区块链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加以研究应用。其中北京对开展区块链等示范应用的金融科技企业,按其与金融监管机构或金融机构签署的技术应用合同或采购协议金额的30%给予企业资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深圳设立金融科技(Fintech)专项奖,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由此可见,具有传统金融优势的和致力于打造新金融中心的城市,特别注重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力求抓住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发展契机,创新金融新模式,打造金融中心。
加强企业培育,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龙头骨干企业辐射带动力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广州、青岛、贵阳、杭州、重庆在产业政策中都提到加强企业主体培育,根据企业设立、成长、壮大等各个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奖励政策,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如广州黄埔区针对新设立、运营、上市等企业发展阶段,分别提供最高为1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贵阳对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三板上市企业奖励150-1000万元不等;青岛和重庆则提出引进和培育区块链龙头企业,打造有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催生区块链独角兽企业。
加强平台建设,构筑产业生态链。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产业体系的竞争,而各类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凝聚产业力量,是产业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地拥有全国70%左右的区块链研究平台,2015-2017年全国成立区块链相关联盟(协会)将近20个。广州、贵阳、杭州、青岛等在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平台奖励,包括各类创新平台、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示范基地等。如广州黄埔区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认定的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认定的公共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示范基地等,均给予100万元奖励。青岛设有专项资金支持平台建设,着力建设区块链产业孵化、应用测试、教育培训、资格认证等平台。
加强人才和金融支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人才是产业重要的创新要素,金融是产业发展活力的源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人才资源相对集聚,但都把区块链人才纳入当地人才新政的发展重点。贵阳、青岛、重庆、杭州等地在产业政策中都提到人才支持政策。其中贵阳对入选省级“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的区块链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山东青岛注重引进人才团队,对引进的全职区块链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分别给予300万元和100万元资助,对团队带头人也都配套有一定的经费。在金融支持方面,杭州成立规模为100亿元雄岸全球区块链创新基金,北京、深圳分别成立首期规模为10亿、5亿元的区块链生态投资基金和区块链创投基金,加快产业资源要素集聚。
目前,浙江具备了区块链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行业影响力、技术能力、人才资源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但需补上政策短板,学习借鉴优势省(市)的做法,研究制定区块链产业发展政策,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全国区块链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创新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为区块链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自去年9月国家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加强ICO(首次币发行)监管,区块链在虚拟经济领域遇冷。浙江应尽快建立健全区块链产业监管体系,引导区块链“脱虚向实”,加快推进区块链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场景应用。一是建立区块链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及时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高产业预警能力;二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集聚政产学研力量,聚焦数据、技术和应用安全,研究设计区块链相关国家标准,防范和降低潜在风险;三是加强区块链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借区块链名义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发挥行业联盟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加强技术研发,抢占区块链产业发展制高点。一是建议浙江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重点突破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发挥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万向区块链实验室、阿里达摩研究院等高能量级创新平台作用,以项目为纽带,推进区块链技术基础性研究,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强区块链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促进区块链和“互联网+”融合创新。三是加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突破技术瓶颈,开发战略性新产品;依托块状经济或优势行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借鉴青岛做法,设立区块链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开展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实施等。
加强应用示范,打造区块链场景应用新高地。目前浙江区块链应用已有较好基础,阿里巴巴、趣链科技、复杂美等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尤其在银行、金融票据领域的技术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议浙江以需求为导向、以示范为引领,由点到面推进区块链场景应用。一是加快实施区块链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跟踪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结合浙江实际,围绕政用、民用和商务领域重大需求和主要痛点,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公益、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力争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新型应用模式。二是加快打造杭州区块链之都。重点支持杭州加快发展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产业,充分发挥钱塘江金融港湾优势,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三是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区块链重大项目,积极推动由万向集团投资建设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加快推进浙江区块链产业大规模的落地应用。
加强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区块链企业。目前,浙江拥有一批区块链企业,但在数量上只占全国8%的比重,位居全国第四,且差距较大。在企业规模上,除了阿里巴巴一家外,其它企业大多偏小。建议借鉴广州做法,根据企业成长的阶段性需求,制定精准扶持政策,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企业梯队。一是引进培育区块链企业。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区块链优质企业或机构,支持区块链创新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培育,打造区块链领域的“隐形冠军”;二是培育独角兽企业。遴选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块链企业,实施“独角兽”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催生区块链独角兽企业。三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阿里巴巴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上走在全国前列,鼓励全省各地政府加强与阿里巴巴开展区块链战略合作,充分释放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推动阿里巴巴打造成世界级区块链领军企业。
优化发展环境,培育最有利于区块链发展生态。目前,浙江区块链产业生态基本成形,但总体规模小、力量弱,集聚效应不明显。建议浙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灵活、资本市场活跃、双创氛围浓厚等优势,创新政策,集聚资源,打造产业良好生态体系。一是发挥产业创新基金作用。充分发挥规模百亿元的雄岸全球区块链创新基金放大效应,促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发展、重大项目落地,集聚区块链资源;二是发挥联盟协同作用。充分发挥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等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交流,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落地,加速行业内资源整合,引导和参与区块链标准建设,抢占话语权。三是开展产业国际协作交流。鼓励支持组织开展全国性、世界性区块链产业大会与专家论坛,发挥2022杭州亚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及云栖大会等国际盛会效应,吸引全球区块链项目、技术、人才、资本、品牌等高端要素集聚,促进区块链的合作、研发以及资本对接,提升浙江区块链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