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坤
将海洋经济列入“八八战略”、推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拓展浙江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深化海洋港口经济发展,要着力做大海洋产业、做强海洋港口、做优港航服务、做足开放合作、做实重大项目、做美海洋生态
浙江是陆域小省,但却拥有着相当于2.6倍陆地面积的海洋,背倚大陆、雄踞东海让浙江得尽山海之利。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在沿海地区工作,对海洋经济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极其深厚的感情,在主政浙江期间,他就把浙江新一轮发展的视野投向了广阔的“蓝色国土”,2003年主持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同年7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将海洋经济列入“八八战略”,从而更有力地推动了浙江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将海洋经济列入“八八战略”,在当时的背景下,至少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发展海洋经济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75%的大城市集中在距海岸线100公里的沿海地区、世界上70%的工业资本集中在距海岸线100公里的沿海地区、世界上70%的人口集中在距海岸线100公里的沿海地区、世界上70%的生产总值在沿海地区创造、世界上70%以上的国际贸易通过海上运输完成。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后,和平利用海洋的时代正式到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快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把开发海洋产业作为一个大战略。其中,美国发布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加拿大颁布了《加拿大海洋战略》,欧盟制定了《欧盟综合海洋政策蓝皮书》,澳大利亚出台了《沿岸和海洋计划纲要》。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也都出台了相关海洋政策。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推动了全球海洋经济的加快发展,我们只有审时度势、及早谋划,才能顺应发展潮流、把握发展机遇。
发展海洋经济是拓展浙江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浙江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且地形复杂,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空间、环境承载能力也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同时浙江又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全省拥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6倍;拥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2878个,占全国的40%;海岸线长6696公里,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港口深水岸线达506公里,居全国第一。习总书记在2003年8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不仅可以为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我省陆域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压力,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发展海洋经济是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当时的浙江,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期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期,产业层次、科技水平、产品附加值等都相对较低,迫切需要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以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习总书记认为“海洋经济是高附加值经济”,海洋产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融合了现代科技成果,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以港口为例,在国际上较为繁华的港口,常常能够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协同作战,从传统的货物大进大出,延伸到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等等,大大延长了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海洋是浙江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浙江经济要在新一轮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加快从陆地走向蓝海、深海,使海洋经济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海陆联动、陆海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图/新华社
海洋经济列入“八八战略”后,浙江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这篇文章,谋划推进了一批重大战略、积极打造一批重大平台、扎实推进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让海洋资源产生最大效益,让海洋优势助推浙江经济再上新台阶。
谋划推进一批国家级重大战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重大的国家级涉海战略先后落地,有力推动了浙江海洋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下半年,浙江开始谋划将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将浙江和山东、广东一起列为全国首批三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份。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弥补了浙江国家战略举措的空白。2011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群岛型新区。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依托舟山、宁波区域,打造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印发《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依托宁波舟山港国际物流贸易枢纽功能,推动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
积极打造一批重大平台。一批沿海省级产业集聚区、省级海洋经济试验区、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等重大平台加快打造,有力促进了海洋产业集聚提升发展。2011年以来,省政府先后批复设立了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其中就有10个设在沿海地区。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后,省政府又先后在沿海及海岛重点地区批准设立了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玉环海岛开发与保护试验区、洞头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和大陈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等一批省级海洋经济试验区,力求在相关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并谋求突破。省政府还先后印发了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822”行动计划,在沿海地区建设25个海洋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推进港航物流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海洋清洁能源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发展。
扎实推进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浙江省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和“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新要求,并再次对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展情况给予了关注和指导。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发展,2015年8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整合全省沿海港口资源,组建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和省海洋港口投资运营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海洋港口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方面,扎实推进全省沿海港口资产的一体化运作。2015年8月,组建省海港集团,并一次性注入省属资产150亿元,作为省级海洋港口资源开发建设投融资主平台。2015年9月,原宁波港集团和舟山港集团通过股权等值划转方式整合组建了宁波舟山港集团。在完成对宁波舟山港整合的基础上,省海港集团又相继完成了对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和义乌国际陆港等相关港口资产的整合。2017年底,省海港集团资产总额1162亿元,净资产718亿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全省沿海港口资源的一体化统筹。创新编制《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海洋经济与港口建设的统筹发展、沿海与内河的联动发展、港产城的融合发展,推进形成“一体两翼多联”沿海港口发展格局。“一体”即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两翼”即以浙南的温州港台州港和浙北环杭州湾港口(嘉兴港、杭州港、绍兴港)为两翼,“多联”即联动发展义乌国际陆港及湖州、金华兰溪、衢州、丽水青田等内河港口。将宁波舟山港现有19个港区划分为重点发展港区、优化发展港区、特色发展港区,分类推进发展。推进矿石、油品、粮油和集装箱码头的合理布局和有序推进,加强港口岸线等资源的统筹管控。
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围绕沿海基础设施、港口码头、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沿海基础设施方面,以建成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和杭州湾跨海大桥为标志,打通了沿海经济大动脉。此后,杭州湾嘉绍大桥、宁波象山港跨海大桥、椒江二桥、温州大门大桥、甬台温高速复线等项目加快建设,浙江沿海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港口码头方面,以宁波舟山港深水码头建设为重点,北仑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大榭港区实华二期45万吨级原油码头、衢山港区鼠浪湖4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等一批高等级码头泊位加快建设,港口吞吐能力显著增强。海洋产业方面,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金海重工、三门核电、海力生海洋生物、杭州水处理中心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等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浙江海洋产业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近年来,特别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7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比2012年增长52%以上,五年年均增长率9%,比全省GDP年均增长率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占全省GDP比重从2012年的14.3%提高到14.6%,占比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全省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产从2012年的52%上升至2017年的55%。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能力不断增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港口全球影响力明显提升。2017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增长10.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87万标箱,增长13.7%。同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1亿吨,增长9.5%,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的大港,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61万标箱,增长14.1%,位居全球第四;完成国际水水中转390万标箱,增长30%;航线总数增至243条,其中远洋干线117条,连接全球600多个港口。
现代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印发实施《浙江省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势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2017年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绿色石化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现代海洋渔业增加值超500亿元,高端航运服务业、海洋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400亿元,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超100亿元。
海洋科教水平持续提升。全省现有涉海类高校达21所,涉海类“十三五”省一流学科43个。浙江海洋学院更名为浙江海洋大学,成立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校区)、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海洋工程学系。拥有以海洋二所为引领的涉海科研院所13家、国家级海洋研发中心4家、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5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明显。
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施蓝色港湾整治行动、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以及“海盾”“碧海”“护岛”等专项执法行动。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围填海计划指标差别化管理、岸线“占补平衡”等机制,启动“美丽黄金海岸带”整治修复和海洋牧场建设。全省拥有国家级海洋公园6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9个。2017年夏季近岸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26%,维持在多年平均值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省十四届二次全会《决定》也作出了“深化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和国际强港建设”的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深化海洋港口经济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着力做大海洋产业。积极参与“大湾区”“大通道”等重大平台建设,并发挥海洋港口经济的引擎作用。构建全省海洋经济“一核两带三海”(以宁波舟山港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推进杭州湾和温台沿海两大海洋产业带发展,促进海湾、海港、海岛联动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实施新一轮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港航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等海洋优势产业,做足做优海洋工程与高端船舶制造业、高端航运服务业、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环保与新材料产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力争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高于同期GDP增速1-2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从目前的近15%提高到近20%。
着力做强海洋港口。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及义乌陆港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健全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积极发展江海、海铁、海河、海空等多式联运,建设世界级港口集群(即国际强港)。在加快建设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建立自由贸易港区。至“十三五”末期,宁波舟山港在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位的基础上,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跻身全球前三位。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全球一流的港口运营集团,国际港口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着力做优港航服务。依托浙江自贸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船舶管理、船舶代理、水路客货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端航运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促进现代航运服务集群发展。重点突出油品储运加工交易加注中心、铁矿石亚太分销中心、粮油集散贸易加工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大宗商品交易。集聚发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汇兑与结算等航运金融服务业,拓展国际海事、航运咨询服务。加强宁波航运交易所与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等的战略合作,深化海上丝路指数开发,探索研发新的航运指数衍生产品。
着力做足开放合作。加强开放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布局发展,不断增强浙江港口集群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资源配置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发展布局上,依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形成“向东依港出海、向西依陆出境、东西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开放桥头堡,加强与招商局、中远海运等大型央企的合作,以东南亚、南亚、大洋洲地区为先导,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港口朋友圈。在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投资合作上,依托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形成连接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在重庆、武汉、宜昌、马鞍山、南京、太仓等重要节点上落子布局,提升江海联运基础配套能力和全方位揽货能力。同时,加快海铁联运发展,不断拓展内陆腹地。
着力做实重大项目。继续推进纳入《浙江省“十三五”海洋港口重大建设项目库》的20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滚动实施涉海涉港重大建设项目,为海洋港口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加快推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舟山航空产业园、舟山中澳产业园、梅山港区6#-10#集装箱泊位工程、小洋山江海联运集装箱码头项目、黄泽山油品储运基地、外钓30万吨级油品公用码头工程、中宅矿石码头二期、舟山本岛—岱山段疏港公路、乐清湾铁路支线、甬舟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宁波舟山港自动化码头建设。
着力做美海洋生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海域环境保护,建立陆海联动的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加强湾区与滩涂湿地保护与管理,严格执行海洋资源生态红线制度,实施湾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加强海岛保护利用,完善海岛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海岛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科学有序推进海岛开发利用。加强海域与海岸带保护与修复,加大海域海岸带整治力度,打造沿海生态屏障带,新建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建设美丽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