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福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象征人类学认为,人类的本质性就是体现在人类采用了象征的符号来掌握世界,人类是在客观的行为模式中创造一个符号象征的世界,因此,可以说文化其实就是象征性的。文化表现出了不同的类型,原因只是象征在不同层面展开的结果。又因为文化是具体的,故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才会出现差别,也因为如此,不同文化的象征便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来说,人类的艺术活动就是运用象征符号创造性地去塑造、阐明物质世界的一种活动。”[1]不论是“模仿”还是“表现”,都带有很浓厚的象征色彩。例如人们扮演成野兽故意落入网内,象征着第二天人们能够真正打到猎物。在众多的民族艺术当中,一些符号、事物或者具有某种意义的标志物就是象征的表现,有些还是从原始宗教的崇拜物演化而来的。如佛教中释迦牟尼胸部的“卐”字,这个符号在波斯、希腊及印欧语系人当中也相当流行,有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源于古代雅利安人所习用的原始宗教的太阳神崇拜符号。也有学者认为“卐”字图案可能就是太阳图案的演变[2]。传统道教艺术中象征性的艺术也非常明显,“从广义上看,道教的书法、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音乐曲线谱(又叫声曲折),道教的舞蹈动作、道教戏剧的人物科步、道教仪式等,都是人工符号”。[3]和传统道教艺术一样,瑶族神像画以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蕴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在于其蕴含着一个宏大的符号象征体系。
瑶族人生活在一个隐含的道教化的世界中,他们的思想观念深受道教的影响,而作为表现瑶族人世界观的神像画也蕴涵着瑶族人宇宙观。神像画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神灵、妖魔鬼怪、神话传说、动植物等,其实都是在瑶族人所认可的宇宙象征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图像化。瑶族神像画所体现出来的符号体系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1.神与圣的符号:神像画主要就是神灵圣贤符号,表现在人物画像上。有三清、玉皇、圣主、天师、元帅、将军、海幡、把坛、功曹、盘王、五旗兵马等等[4]。这些神像人物都是瑶族人心中神灵形象的具体符号化。
2.祈祥的符号:主要是神像画中神灵手上所持的法宝,例如元始天尊手上所持的长生不老药、灵宝天尊手上的如意、道德天尊手上的日月扇、观音菩萨手上的玉静瓶、把坛吹的牛角等;还有一些用文字写出来的吉祥语,如“五谷丰登”“福禄寿”“国泰民安”等等。
3.镇妖驱邪的符号:这些符号如神灵的坐骑,有麒麟、虎、龙、狮子等,还有神灵手上所持的武器、驱除鬼怪的法宝等。
4.磨难历练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的是瑶族人历史上经历的苦难,如五旗兵马画像中的船、扶桑树等,都是让瑶族人感受历史苦难的标志性符号;再有就是一些表示考验度戒者意志的符号,如把坛画像之中描绘的度戒者需要攀登的刀山。
5.生死轮回的符号:例如十殿阎罗神像画中描绘的转轮就是一个表示生死轮回的象征性符号;再如神像画中出现的类似太极八卦的火轮状符号,也是具有生死轮回的象征意义。
6.色彩的象征:最为明显的是红色。神像画中主要以红色为主色,其亦有象征生命轮回的意味。当然,神像画之所以用红色为主色也是为了渲染仪式气氛的需要。
《道德天尊》
《灵宝天尊》
以上六种符号是瑶族人所信奉的共同象征符号。在瑶族神像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神仙崇拜、自然崇拜、生死轮回等传统的哲学观念。神像画创作的动机是瑶族人对道教的信奉,对神灵信仰的热情,也是对生命至高无上的追求。
神像画所体现的象征符号是以具体事物作范本或原型,但并非简单地照搬原物,而是对事物的范本或原型物作一定的变化处理。在中国传统道教绘画艺术当中,经常能够看见类似这样的艺术处理手法。如“老子骑牛像”,道教画家笔下的“牛”当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俗牛,而是担当某种“宣化义务”的符号化身。在瑶族神像画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如此,特别是对邓元帅的形象的描绘最能体现这样的特点。
神像画的符号象征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但是神像画中人物、动物等等描绘对象的形象并没有多大程度的变化。如三清还是道教的装束,元帅、将军等还是古代武将的装束。其实,在瑶族人心中所想象的神灵人物已经和神像画上所描绘的神灵形象互相吻合,当人们提到某位神灵之时,自然就会想到神像画上所描绘的形象。因此,即使需要更换新的神像画,瑶族人也会按照旧的神像画中的神灵形象照画,不会随意更改,否则就会被认为画得不像。因此,尽管神像画不断地更新,但是瑶族神像画中的神灵、动植物等形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原来的形象。
神像画符号象征体系的内在结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宏观上神像画的符号象征体系是指人们心中呈现的世界的构造及形式。在瑶族人心中,神像画呈现出来的世界构造及形式与人们观念中世界的构造和形式是一样的。神像画的符号象征体系对世界的理解和形象的呈现,就构成了瑶族人赖以维系的思想观念基础,其揭示了一种宇宙的构成模式以及一个活的现实世界的整体。在这样的符号体系内,容纳了现实世界中各种合理有序的事物,也有各种怪异、邪恶、矛盾的事物,它们都能在这统一的整体中得到综合表达。其次,微观上理解,人们所理解和掌握的神像画的象征体系是以现实世界为蓝本的。过去,瑶族人的生活世界当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团体以及各种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器物、物品。如既有当地的政府官员和瑶人头领、家族和宗族成员、来自汉族或者其他民族地区的陌生人,又有瑶族人认为吉祥并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的一些动植物。在瑶族神像画中所描绘的不同阶层的神灵和各种吉祥物,实际上就是瑶族人对自己现实世界中不同阶层和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品的象征性划分。因此,瑶族人对神像画的理解和参拜,既是一种仪式行为,也是瑶族人自己世界观的展示。
《把坛》
瑶族神像画通过绘画手段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神仙世界,这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世界。在神像画符号体系中所体现的神仙世界里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有对生前死后的祈求。瑶族神像画就是瑶族人希求生命能够永恒延续的外在的象征表现形式,是对这种观念的全面肯定和眷恋。所以神像画中的神仙世界就不是难及的彼岸,而是好像就存在于人世间不远的此岸之中。因此,在神像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神仙和现实中的道师或者人物相互参杂;或者有如邓元帅那样,由各种动物的特征和人一起“拼凑”起来的神仙;或者将瑶族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聚在一起。
但是,神像画中的神仙观念和其他原始艺术不同。在神像画的符号象征里不仅可看到原始艺术那种具有现实作用的力量,而且还可看到具有想象意愿的力量。如瑶族神像画不仅有三代青铜艺术图像那样的威吓神秘的宗教力量,而且通过神像画,我们还可以看到瑶族人心目中的神鬼观念和对理想王国的想象。通过神像画我们可以知道,在瑶族的人神观念中,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不是在现实中而是在想象之中,在艺术的幻想之中。我们在神像画中既可以看到如原始艺术那样具有威吓、支配人间的神灵,也可以看到人们到天上参与神事和分享神的快乐。瑶族神像画中的神仙人物和神仙传说等,尽管有些事扑朔迷离、荒诞不经,但其艺术风格和美学基调却基本是愉快、积极和乐观的。人间生活的情趣因为神像画中体现的神仙世界而显得更为生机盎然。通过神像画的表现,使得瑶族人观念中的天庭也充满了人间生活的痕迹。这样的神仙世界体现的不是神对人的征服,而是人对神的征服。神在这里并不是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的力量的直接延伸。
瑶族人的神仙观念是通过神像画和传说故事画像表现出来。如果说神仙是幻想的主题,那么神像画则是构成这个主题的手段。神像画中的人物有道教人物、佛教人物、瑶族本民族的人物等。传说故事主要是瑶族飘洋过海的传说。上至三清、圣主,下至人间的凡夫走卒;从天庭到地狱,从传说到现实,各种对象、事物、场面、生活用品等,都被神像画所描绘。所有的这些描绘组成了神像画千姿百态、五彩缤纺的神仙世界。黑格尔曾说到17世纪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的精心描绘,表达了荷兰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热情和爱恋以及对自己征服海洋的肯定和歌颂,在平凡中显示了伟大。神像画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场合、情景、人物的描绘,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对生活的全面关注和肯定。只有对生活怀有热情的关注,才能使画师表现出对现实的一切怀有极大兴趣,并虔诚地去描绘和表现它们,神像画中描绘的生活场面即意味着瑶人对自己所热爱的世界的歌颂。
神像画所描绘的神仙人物、生活习俗、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以至各种飞禽走兽等符号体系,所有的这些对象都是瑶人生活中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对象化存在于艺术中。在仪式进行当中,面对神像画之时,人们完全融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里,融化在神像画的符号象征体系当中。
就神像画艺术而言,其宗教意义是主要的,艺术成分是次要的。然而,恰恰是因为次要的艺术成分使得瑶传道教的教义更具有渗透力、影响力,也使得瑶传道教艺术更加靠近现实世界。神像画把艺术形式与宗教相互糅合,表达出了瑶族人们对生存的渴望及其强烈的生命意识,这是一种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正如雅科夫列夫所说:“艺术和宗教都诉诸人的精神生活,并且以各自方式去解释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目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