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2018-10-31 01:38
画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家摄影

绘画

西方绘画500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

2018年10月23日-12月23日

该展精选60幅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西方艺术经典藏品。展览共分五部分:个性发现与人文阐扬、华彩乐章与怀古幽情、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真实镜像与光色建构、纯粹观念与混杂多元。以时间为叙事主线,流派为发展形态,展现了西方艺术发展历程,从文艺复兴、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再到后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潮流,由此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纪西方艺术500年的历史画卷。

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

上海博物馆

2018年9月28日-2019年1月6日

中国的观众可能已经对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夸张、大胆的美国艺术颇为熟悉。然而任何文化现象都非无本之木,美国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该展囊括了创作于1865年到1945年期间的80件绘画、版画,代表了美国在这段关键时期的艺术发展,旨在为观众介绍二战结束前美国艺术的来龙去脉。

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

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8年10月25日-11月4日

今年是丰子恺(1898—1975)诞辰120周年。展览将主要以三组作品诠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一、古诗新画展现其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怀;《大树画集》《恩狗画集》两套现实主义风格的画集,则展现其拳拳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护生画集》展示其宗教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展示了他与弘一法师师生之情。

段正渠:你好,黄昏!

魔金石空间 北京

2018年9月15日-10月20日

这是艺术家段正渠自2012年之后的又一次个展,展览由艺术家刘鼎策划,从三个不同角度透析段正渠近40年创作历程,勾勒了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轨迹。展览侧重于段正渠近作解读,以创作于2012-2015年间的3幅纸本作品开篇。第一章节以时间跨度较大的一组草稿与油画作品,呈现了80年代的艺术家置身于形式解放的时风中所进行的多种探索。第二章节包含了15件水彩与色粉作品,这批创作于2016年前后的“气息”神秘的纸上绘画,展示了画家行走西北过程中独特的感悟与体验。第三章节则以两组风格不同的风景画为主旨,凸显“风景”在艺术家生涯中的重要意义。

经典·劳特累克作品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

2018年9月30日-11月4日

该展是国内首次举办劳特累克主题展,共展出90余幅作品,涵盖了绘画、素描、石版画和海报。劳特累克短暂而极具创造力的艺术生涯与巴黎娱乐业的繁荣、现代版画的黄金时代属于同一时期,蒙马特高地和香榭丽舍街畔带有歌舞表演的“卡巴莱餐厅”被证明是他杰出的彩色石版画的灵感来源之一。为了在展览中营造出19世纪末夜巴黎那繁花似锦的氛围,主办方将劳特累克的版画真迹与巨幅海报、巴黎红磨坊与街头海报栏形象、巴黎的历史老照片和作曲家奥芬巴赫所谱写的康康舞曲融合在一起,试图让观者重温那段从未消逝的历史,去体验时至今日还遍布劳特累克海报的巴黎浪漫街头。

影像

曹斐:在过满的世界挖一个洞

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

2018年9月8日-12月9日

该展呈现曹斐新近接受委约创作的影片《监狱建筑师》。这部影片对殖民历史、电影艺术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转变进行了挖掘,也是曹斐与香港电影获奖摄影师关本良合作的首部作品。此外,展览还呈现精选自曹斐近10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在这10年中,曹斐聚焦于影像与装置艺术,并对另类现实、自动化未来和荒废的梦想等主题进行探索,其艺术实践也从社会评论、流行美学、超现实主义与纪实传统中汲取养分。

家中的摄影班:星期五沙龙1977-1980

泰康空间 北京

2018年9月13日-11月17日

展览围绕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池小宁(1955-2007)家里的业余摄影学习班(现在被称为“星期五沙龙”)展开,试图展示在特殊历史时期年长一辈知识分子和年轻一代摄影爱好者之间,自我组织、自愿参与的无偿摄影教育与实践。作为展览的主体,“星期五沙龙”成员的实践和活动将通过展示一系列文献资料所呈现,包括当时的习作、记录郊外采风活动的照片、参考书籍、授课的讲义等。展览也将展示一部于近期拍摄的影片,14位成员在访谈中叙述着他们对往事的回忆。此外,部分习作会拟仿当年内部观摩展的形式展出,而关于“星期五沙龙”部分成员于1979-1981年参与三回“四月影会”展览,于1979年参观甚至拍摄了星星画会展览及其游行的相关资料,将作为“星期五沙龙”实践和活动背景的提示,展示这些民间艺术团体成员个体对各自活动的关注。

中国当代摄影40年

OCAT深圳馆

2018年9月15日-12月9日

对中国来说,当代摄影有着一个相当明确的起点——即40年前的1976/1977年。但同样清晰的是:中国当代摄影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内和国际上社会、经济、文化的大潮以及摄影本身的发展,在以往40余年中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这个展览把中国当代摄影的进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和从2007年至今的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这个展览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于2017年举办,此次在深圳OCAT的展览是该展的首次巡回,内容也有所扩充。

游移——新媒体影像艺术展

33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

2018年9月29日-12月6日

该展由高远策划,展出梁半、卢征远、罗苇、辛云鹏、叶甫纳、叶凌瀚、01小组(陈荣彬、梁链喜)共7位(组)艺术家的作品,从学术角度探讨了新媒体艺术的自主意识与空间展陈方式,尤其是双屏和多屏视频装置在当代艺术中的使用和展示问题,以及影像艺术的自我意识问题,是一个对当代影像装置艺术研究性展览的典型案例。

揭相:马格利特影像展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8年9月29日-11月25日

该展由比利时夏勒华摄影博物馆(Charleroi Museum of Photography)现任馆长萨维耶·凯能(Xavier Canonne)策划。这批摄影原件及家庭影片摄于1914-1967年间,基于艺术史的研究脉络,这些影像提供另一道思考轴线,来探究艺术家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创作动机及作品意涵,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了解比利时超现实流派的相关发展。马格利特始终致力于绘画创作,不以“摄影师”自居,然而这批史料,也呈现了摄影在马格利特与其画作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可以横向探讨比对他与同期大量使用摄影作为创作媒材的超现实派艺术家们之间的关系。

雕塑

汉斯·迈斯雕塑展

全摄影画廊 上海

2018年10月27日-12月7日

该展是“荷兰艺术家在上海”的系列10展览之一。艺术家汉斯·迈斯(Hans Mes)的作品除了一些纪念碑型的大型雕塑项目外,还包括了一些小的雕塑、浮雕、肖像和纪念章的创作。迈斯通常从收集与雕塑地点有关的信息开始他的创意,之后他会把用数码科技模拟好的作品附加在放置地点的图片上。这样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地点周边环境和其作品的搭配性。同时,融合性和空间性也是他考察作品表现力的标准之一。在这些程序之后,迈斯才会考虑用料以及技术。

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

龙美术馆(西岸馆) 上海

2018年11月3日-2019年2月24日

该展是法裔美国籍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布尔乔亚被认为是20世纪和21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融合了深层心理暗示和高度形态创造而享有盛名。此次展览将展示艺术家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系列作品,包括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人物”系列雕塑,90年代的“细胞”系列装置艺术,还有她生命最后10年的以纺织物为创作核心的作品,以及最为宏伟的、纪念碑式的巨型雕塑——蜘蛛“母亲”系列。“永恒的丝线”,这一主题参考了布尔乔亚人生中最后15年来在布料以及缝纫方面的成就。她的织物雕塑和绘画是用她生命中长期积累下来的衣服、床单、毛巾以及其他纺织品所构成,事实上,也赋予了这些传记体般的作品与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特性。

丝路之光——2018甘肃首届雕塑作品邀请展

雁儿湾当代美术馆 兰州

2018年10月13日-11月6日

该展共47位雕塑艺术家参展,包括孙纪元、罗代奎、何鄂、靳勒、徐悦翔、姚兰生等。呈现近160件雕塑作品,代表了甘肃老中青三代雕塑家的创作。展览由雁儿湾当代美术馆联合甘肃何鄂雕塑院共同发起、自主策划、组织实施,呈现了艺术家们对西部精神的一种艺术诠释。

建筑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

虹桥国际展汇 上海

2018年9月4日-11月30日

该展由新地集团与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联合主办,以图文、材料、模型、样板与艺术装置的方式共展出60个作品。受新地集团的邀请,隈研吾先生在自己设计的建筑作品——虹桥国际展汇(PortMix)举办了这次展览。作为东京展的延展,本次展览以各种材料的运用为线索回顾了隈研吾过去30年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归纳为10个物理材料类别:竹、木、纸、石头、金属、砖瓦、玻璃、树脂、膜/纤维、土。

“连接时间的空间”——中法建筑对话展

CGK昆明当代美术馆

2018年9月23日-11月22日

该展中,“白盒子”的美术馆空间演变成一个“连接时间的空间”,生长出一场关于中法建筑之间的跨时空对话,呈现关于法国杰出的事务所以及青年建筑师的作品与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特别是云南建筑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法国部分将展出的内容包括:2016年获得“AJAP青年建筑师与景观师作品奖”的20个建筑与景观设计事务所的作品,以及三所建筑事务将创新技能与生态公民意识融入到生活环境建设之中的精彩设计。中国部分则将呈现四个单元。其中包括扎根在云南建水、并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恢复建水传统建筑和生活实践的3位建筑师:和成、马辛林、李罡的作品,他们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很多精彩工作,展览中将呈现他们设计建造的院落、街道和园林景观。

设计

荷兰设计快闪展

AIVA国际视觉艺术教育 上海

2018年10月21日-11月4日

该展共分两大板块:先锋派当代陶瓷与2017年最美图书。其中,先锋派当代陶瓷展陈列的作品都出自荷兰最具天赋的设计师们之手,包括梅伊·恩格尔(Mae Engelgeer)、弗洛里斯·霍弗斯(Floris Hovers)和阿莱克斯·德威特(Alex de Witte)等;2017年最美图书则展出近33本2017年荷兰最美图书。

走向大众的美——中国设计期刊文献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8年9月28日-10月23日

展览以历史时间为线索,从美术设计期刊的视角,梳理百余年来近现代中国设计的历程,呈现设计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与影响,探讨美术设计期刊与学术、行业和教育的关联,展现它对促进美育、设计发展的意义,体现其在社会意识、大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共展出美术设计期刊100多种、600余件。展品由三部分组成:民国时期的美术设计期刊,1949年后的实用美术、设计类期刊,以及自1958年创刊至今的《装饰》杂志。

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

金陵美术馆 南京

2018年10月18日-11月20日

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是全国性的大型书籍设计展事,活动期间还会连续举办4场、分别由18位中外嘉宾主讲的“书籍之美”中外设计师论坛。展览总计从全国580余家出版社和有关高校、图书发行机构征集参展参评作品,收到参评作品3108种,除探索类外,均为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出版的图书。最终共有764种参评作品获奖,包括入围奖476种、优秀奖183种、金银铜奖总数105种。

装置

跷跷板:沈烈毅装置艺术展

浙江美术馆 杭州

2018年10月1日-10月22日

本次展出的“跷跷板”系列装置作品始于艺术家沈烈毅对日常之物的艺术化审视及发掘,在保留跷跷板基本的机械结构之余,结合不同材质和形式的营造视觉效果,源于日常而超越日常。跷跷板艺术化所传达快乐的再建,既表现了内心体验与自然空间的交流回应,也是艺术家对人性思考和艺术实践的认知体现。

呢喃的泥土

chi K11美术馆 上海

2018年11月10日-2019年2月24日

该展是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的中国首展。格罗斯以喷枪作为主要绘画工具,把斑驳陆离的颜料涂覆展厅墙上、自己的床上、公共广告牌上、整栋房子及其周边环境中,还有形形色色组合在一起的物件如土堆和树干上,创作出大型的绘画装置作品。该展共分五个展区,喷绘于不同结构和垂下折叠的布料上的纹理图案,色彩多样难以名状,呈现了艺术家在美术馆创作时留下的痕迹。

古代美术

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

宁波博物馆

2018年9月15日-12月8日

这次展览,展出100件(套)古埃及珍贵文物,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上。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纸张——纸莎草纸、多个完整及局部的木乃伊、古埃及最为有名的“荷鲁斯之眼”饰品等。所展出的文物大部分均与古埃及人的丧葬仪式以及信仰观相关,所叙述的不仅是古埃及如何面对死亡,也有他们的生活、想法、人生追求。

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

故宫博物院 北京

2018年9月13日-12月16日

该展共呈现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雅典贝纳基博物馆和希腊水下文物监委会的350件文物。这些展品打捞于一艘公元前1世纪的沉船,这艘船从希腊化的小亚细亚沿岸港口出发,驶向意大利的罗马共和国,不幸半途沉没于安提凯希拉岛附近水域。打捞起来的文物包括船板、陶瓶、食物、磨盘、武器、乐器、人骨、大理石雕像、青铜雕像、珠宝首饰、银器、玻璃器、卧榻构件等,展示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造船、航海、雕塑、手工生产等方方面面。

旭日初升—嘉义史前文化展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间: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

嘉义旧称诸罗,地处嘉南平原北端,北回归线横空跨过,坐拥山、海、平原汇聚的地理形势,呈现丰富、精彩的风貌:平原西侧的鱼寮遗址,距今2000年前后有灰坑、贝冢等遗迹,出土灰黑色胎陶器、锛凿形器、石刀、矛镞形器、磨制石锄、巴图形石器、石锤、砥石、玉玦等,以及兽骨、贝壳、木炭等,成为嘉义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2018年,台北故宫南院借由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嘉义鱼寮、阿里山地区的考古发掘,呈现嘉义早期生活的样态和文明的发展,也让嘉义的球形豆、高腹圜罐等嘉义史前光辉,再次在大家眼前跃现。

国宝再现——书画菁华特展

台北故宫

2018年10月4日-12月25日

该展共呈现26件国宝级精品,包括东晋王羲之(303-361)、唐阎立本(?-673)、玄宗李隆基(685-762)、徐浩(703-782)、宋范宽(约950-1031间)、易元吉(11世纪后半)、苏轼(1037-1101)、米芾(1051-1107)、高宗赵构(1107-1187)、萧照(12世纪)、夏珪(活动于1195-1224)、马麟(活动于1195-1264)、金武元直(活动于1149-1189)、元鲜于枢(1246-1302)、赵孟頫(1254-1322)等名家之作。

百卉清供——瓶花与盆景画特展

台北故宫

2018年10月1日-12月25日

长久以来,植物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其枝干、花叶的繁复构造与多样的色彩面貌,展现出大自然奥妙与季节的变化。而将植物转化为审美对象与艺术题材,其形式除折枝写生外,常见还有“瓶花”与“盆景”。画家笔下的瓶花、盆景作品,反映其观察力与美感创意,以及传统民俗丰富的象征涵义。该展甄选42件/组院藏佳作瓶花与盆景画作品。

其他

后自然:UCCA沙丘美术馆开幕展

UCCA沙丘美术馆 北京

2018年10月13日-2019年4月7日

沙丘美术馆是UCCA馆群新成员,是一座隐于沙丘之下的美术馆,坐落于北戴河渤海海岸,距北京约300公里的繁荣海滨社区内。展览囊括了李山、梁绍基、刘雨佳、娜布其、杨心广、杨沛铿、于吉、郑波、庄辉&旦儿这9位/组出生于1942-1988年间,跨越数个代际的艺术家的创作。展览的标题“后自然”暗示了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之理解的变化,这些作品探讨人类是如何发现——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说,如何发明——自然世界的。

城市触觉——2018 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

浙江美术馆 杭州

2018年10月30日-11月11日

“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自2008年肇始至今已进入第六届,本届共展出作品 38 件,以“城市触觉”为主题,通过与城市相关的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公共艺术项目以及个人艺术创作等内容,呈现香港、澳门及内地近年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创作新成果与发展现状,侧重发现港澳与内地青年一代为艺术与设计领域注入的新鲜活力。展览以“建筑相遇”“穿越城市”“空间衍生”为方向,探讨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及其互动产生的各种变化联系。

众妙之门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18年9月25日-2019年1月3日

该展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和提出当今时代在灵性上的探讨。展览展出20位中外艺术家的24件/组作品,作品涵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传统艺术、宗教体验等多重话题,其中15件作品是专为本次展览特别委托制作。

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禹步——面向历史矛盾性的艺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8年11月10日-2019年3月10日

“禹步”是中国古代道教仪式的步法,以这一徘徊于进退之间的神秘舞步回应英文标题“Proregress”。本届上双主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纳(Cuauhtémoc Medina)希望借此超越西方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方式。禹步的身姿将提示我们探寻一种全新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而文化必将引领我们突破悖论的重围,再显光辉。本届上海双年展将通过艺术实践和具体作品来提升人们对当下政治、文化、经济无常状态的感知力,从而塑造一个对理想主义叙事说“不”的新时代。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2018

西岸艺术中心 上海

2018年11月8日-11日

今年已是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第五年,将呈现总计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39个城市的近90家国际重要画廊的展品。其中有39家画廊是首度参加主单元,包括高古轩画廊、没顶画廊等。博览会的 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 单元,将在展会内外的公共区域展出国际艺术家的前沿作品,大多是为现场定制或首次展出。延续往届的设置,西岸博览会为本单元设立奖项。

猜你喜欢
美术馆艺术家摄影
去美术馆游荡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WZW—bewell摄影月赛
加州美术馆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