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洋强省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2018-10-30 11:09张东东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6期

张东东

摘 要:当前是“互联网+”的时代,是云物大智的时代,随着区块链技术等的产生和应用,科技在各行业中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海洋产业也不例外,科技也已在海洋产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催动着海洋经济从传统型向高科技含量产业转变。 “科技兴海”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立足海南省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研究如何通过科技引领的手段,借助产业链的产业化模式,来促进海南海洋产业升级、增强海洋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推动海洋强省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海洋强省;科技协同创新;产业链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6.002

1 海南省海洋科技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海洋科技基础薄弱,投入研发的力度较小

海洋科技产业方面而言,无论是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仪器装备,还是海洋油气开发都需要大量的前期科研投入。资金的投入,对海洋产业的科技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缺少资金的支持,海洋产业的科技化转变将是纸上谈兵。国家对海洋科技的投入量呈明显快速增长趋势,然而海南在海洋科技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

1.1.1 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不足

海南省真正落实到海洋科技研究和开发项目上的资金不多,缺乏海洋科技成果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没有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实现科技产出反哺科技创新。虽然一贯注重产业创新,注重对企业科研力量的培植,在科学目标投入上仍显保守落后,科学目标引导的技术创新能力弱。然而,海南的海洋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需求引导的科技创新能力尚未形成。作为海洋大省,海南理应加大对原创性海洋科技为导向的投入,为新兴产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1.1.2 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渠道单一

海南在海洋科技投入渠道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形成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国家支持、地方财政的投入是海南省科技产业投资的主要来源,其他的如社会民间企业的参与量较少,风险投入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能在科技产业上发挥的作用力度较小、创新程度较低。

1.1.3 海洋科技的资源配置期待优化

科技研发的投入是海洋科技得以创新的基础,合理配置的科技资源,有利于提升投入效率。海南省在海洋科技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花较大的力气,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建立资源共享体系和机制,避免重复投入。

1.2 海南海洋科技基础薄弱

海南是海域省份,与大陆其它沿海发达城市所不同的是,海南的海洋环境保护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海洋基础研究力量薄弱,海洋产业相对单一,海洋高技术产业匮乏。

海洋科研实力薄弱,作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礎,海南的海洋科研实力不容乐观。与国内其他滨海城市相比,海南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还处于劣势。目前,海南仅有一所海洋科学研究专业院所,相关的海洋学科体系虽然已在部分高校建立,但是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所涉及的领域也比较狭窄,不够全面,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中。海洋科技资源的缺乏不仅是阻碍海南省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也严重制约了海南成为海洋强省的发展步伐。

海南海洋科研机构分属很多不同的部门,力量分散,对重大项目的研究形不成合力,无法承担规模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各研究队伍还只是分散地在个别能够争取到国家或横向经费项目上做“点”的研究,缺乏承接全局重大战略的实力。尚需海南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海洋相关机构的继续努力完善。

1.3 海南海洋科技人才力量薄弱

海洋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大量的海洋人才作为基础支撑,因此,海洋人才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如何制定和完善海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海洋人才流动、合理使用将是科技发展重要任务,对海南省而言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由于海南海洋科技基础薄弱,缺乏海洋研究的公共基础研究平台和设施,吸引拔尖人才力不从心。海南对高端人才的住房保障、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学术交流、公共服务等配套政策不完善成为了吸引高端人才来琼的制约因素。同时,与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有关的政策应逐渐向海洋科技方面倾斜,便于营造海洋经济良好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1.4 海南海洋产业面临问题

海洋产业毋庸置疑将成为产业升级的一只潜力股,海南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产业优势以及制度创新优势都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的基础,对海洋产业的发展起着基本保障的作用。然而,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互动运行机制体系。

1.4.1 海洋高科技新兴产业有待发展

海洋产业单一,高技术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海南的海洋产业发展偏重于传统海洋产业,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等方面发展较好,但传统海洋产业主要是对海岸线带的开发利用,对海岸线依赖很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为缓慢,新兴海洋产业起步晚、水平低、规模小,缺乏有特色的海洋产业群。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与先进地区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高附加值的海洋高科技产业还没有形成。

1.4.2 海洋科技驱动力弱小

目前,海南海洋科技基础较弱,投入较低,基础研究过于强调与产业的结合,缺乏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科学目标,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科技创新力不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较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缺乏有效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沟通联系,严重降低了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2 海南省海洋产业科技协同创新系统

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涉及成果的研发、使用等方方面面。成果的研发方、受让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社会机构。从开发研究、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都要受到来自经济、政治、科技、市场等环境的影响。仅仅依赖市场的驱动是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投入市场成为产业的,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才能起到推动作用,其中,政府部门担任领导、组织协调、参与支持、提供规范的服务等多项职能,并将法律、行政及经济等方法运用到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运营当中去。

2.1 海洋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

提出科技创新的概念并运用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技术发展并深化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熊彼特(1998)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经济概念。 他认识,技术创新事实上是将从来没有用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组合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生产体系。这种创新的生产体系生成可获利的产品并形成产业。但是熊彼特提出的创新主要是指技术的创新不包含科技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逐渐显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进而就形成了科技创新的概念。

2.2 共生理论基础下的协同创新系统

1998年袁纯清提出了共生理论(Symbiosis Theory),共生最早是生物学的概念,现在将这一理论向社会科学领域拓展就形成了社会共生理论。以社会共生为理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系统中,共生的单元组成部分主要是政府、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社会机构。系统内部各个单元是共生模式存在的,各个组织形式及各单元形成的关系如技术创新联盟、研发综合体等。这一协同创新系统主体以外的要素部分形成创新系统的共生环境,通过系统内外各个组成部门的相互关系产生了如研究院、产业园等组织。

为实现系统创新的目标,协同创新的各个组成部门(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中介机构)互帮互助,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这一实现过程是反复演化的过程,需要各个创新主体发挥自己的效能。企业不仅拥有各种创新的资源且是创新利益的更多受益者;高校及科研院所则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资源,具有信息、科研等重要的创新资源,高校及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创新的能力;海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在创新系统中发挥着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完善监督、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重要作用;社会中介组织主要为系统提供投资、管理服务等专业性职责,促进创新系统效率的提高。只有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合作才能使科技创新系统有序运转下去。

3 海南省海洋科技产业化发展模式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运作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点,根据海南省的海洋产业发展实践而言,借鉴国内成熟的发展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模式。

3.1 企业集团化发展模式

企业集团是以资产为纽带建立起供产销全套流程,不仅具有规模优势的特点而且具备高效决策机制。一方面通过企业内部的不断积累,另一方面通过参股、控股、收購、合并等方式建立集团化发展模式,这种集团式发展模式有助于促进海洋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催动集团化模式形成高效的管理决策,促进市场化运作如生产、销售、预测、反馈机制良性循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更快的产业化和市场规模化发展。

3.2 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

如何能在同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与海洋技术有关的企业而言,是一直在不断探索的话题。基于科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资金雄厚的企业可以走科工贸一体化发展路线。“双龙高科技发展模式”是由青岛双龙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摸索出来的,该模式包含四点基本内容: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近期目标和长期愿景要紧密联系。

3.3 发挥名牌企业效应模式

名牌企业和优质产品是支撑一个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力量。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都是在国内享有盛名的名牌企业,这类企业对于青岛经济的发展无疑是绝对中坚力量。城市孕育了品牌,品牌进而带动城市发展。翻看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的发展都是由各自创造的品牌来起支撑作用的,同样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走品牌化的战略路线,品牌带来的推动效应是无法预估的,结合海洋产业自身的发展优势,创造出主打品牌,开拓市场,可以促进海洋产业经济更迅猛的发展。

3.4 民营企业科技推动发展模式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身具有一些优势特点,对市场的反馈及时,反应灵活迅速、产权清晰、机制设置良好等。浙江温州是孕育商人的摇篮,温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个体民营经济的大力支持,良好宽松的发展氛围和积极支持的产业政策是温州商人能在市场上大展宏图的有力保障。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占温州经济总量的90%以上,给市场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动力。借鉴温州个体经济发展的经验,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也应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到发展当中来,发挥各类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力量,创新再创造。为了促使个体经济、民营企业发挥效力,政府应为他们提供更加快捷的业务办理流程,在注册登记、贷款、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高科技类的项目应提供更大的政策扶持。鼓励研发单位与海洋科技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挖掘海洋科技的潜力,增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2-55.

[2]沈满洪,李建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3.

[3]袁纯清.共生理论一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