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新思考

2018-10-30 11:09吕琳莉方友熙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6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

吕琳莉 方友熙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越来越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以我国农业“走出去”为切入点,论证了“走出去”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应健全农业补贴和保险制度,发挥政府协调职能和“桥头堡”作用,农业发展在“一带一路”中求蝶变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6.011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密切度越来越高,农业产业矛盾不断加剧,粮食市场已经陷入了“高产量、高进口、高存量”的“三高”困境。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农业结构性矛盾,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供给侧改革的价值

1.1 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供给方与需求方发展不平衡、不匹配,中国市场的高端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发展壮大,而供给方的高端供给不足,供给结构没有及时升级,出现了供给扭曲的现象。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产品的质量出发,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结构,从而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适应需求变化的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1.2 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供给侧改革是一个漫长的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不能像通过宏观调控如财政手段等来扩大需求一样,在短时间内就能受到刺激而取得较显著的效果,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优化配置,从而逐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有效结合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库存剩余的低端的产业产品进行去产能、去库存,对于供给不足的高端的产业产品进行投资,优化要素投入机构,结合“走出去”战略充分考虑全球市场、资源,实现更合理的要素配置。

2 我国农业“走出去”发展现状

2.1 农业发展结构

2.1.1 农业自然资源损耗严重

农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虽然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农业始终以粗放式发展为基本模式,导致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受到破坏;在工业产业多年高速发展态势下,生态环境濒于崩溃,大气、水体、土壤污染严重;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仅仅1.2亩,仅达到世界人均耕地的百分之三十二。这些自然的人为的负能量因素,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全方位发展,使得土地尤其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耕地质量退化,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1.2 土地制度不健全、开发资金单一

“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的命脉,完善的土地制度有利于农业发展。但是目前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农民的财产权益保护等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顶层制度设计,才能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二是农业资金来源单一,长期依赖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资金。由于农业的回报率较低以及农村贷款成本较高,社会资本与商业资本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导致了农业的发展结构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灌溉、耕作机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模农业受限,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处于较低层次。

2.1.3 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受农业资源限制,我国对于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数量不足,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9556万吨,自给率降到 15%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不斷提升,收入的增加还带动了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人们对肉禽蛋类的消费数量大量提高,增加了对高档农产品的需求。居民的消费理念发生了转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呈现优质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体验消费等日益成为农产品消费需求新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我国农产品供给市场存在低端农产品的供给过剩,高端农产品的供给不足,“从品质结构看,农产品大路货多、优质高端品牌缺”。

2.2 农业对外合作现状

根据《中国对外投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投资企业3.72万家,覆盖全球超过80%的国家(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5万亿美元。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6年农业领域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金额为32.9亿美元,比重为1.7%,存量金额148.9亿美元,占比1.1%,对外投资的比例偏低,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排名第13位。2016年末,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者数量占比为4%,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占比4.7%,对外投资并购共计33起,金额占比0.5%。由表1可以看到,农业“走出去”情况在行业总体中较为落后,对外合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成为新的亮点。2017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投资合计143.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2%。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启动3年来,我国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30个政府间部级及司局级双边农业合作机制。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建了25个农业基础示范中心。据测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方面至少有7500亿元的合作空间,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为农业“走出去”带来了相当大的机遇。

3 农业“走出去”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

3.1 利用国际市场优化配置农业资源

国内的产能相对过剩只是相对于国内而言,而相对于整个国际市场并非过剩,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存在着缺乏粮食的现象。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18年3月22日联合发布《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受冲突和气候灾害影响,去年全球面临严重饥饿的人数较此前增加15%,且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51个国家、约1.24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较此前一年增加1100万人。因此,加快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结合国际与国内的生产目标,既充分利用了国际市场,又化解了农业供给方过剩的压力,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转移过剩产能,促进农产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

3.2 获取国外资源以改善供给状况

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了自然资源环境的严重限制,仅仅依靠国内的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满足国内居民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相对而言,如南美地区、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地理环境较为优越,农业自然资源充足,加快我国农业“走出去”,实现对外合作投资,获取农业资源,能够缓解我国农业因资源环境较恶劣而导致的部分农产品供给不足的压力。同时,推进农业“走出去”能够使国内的自然资源环境得到休整生息,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农业发展的空间转移来实现农业发展的时间延续。

3.3 展开直接投资、降低生产成本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农产品价格远高于国外市场价格。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缺乏价格优势。农产品市场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还导致了国内市场价格的较大波动。根据小岛清(1978)提出 的“产业选择理论”,当一个国家的某些产业在本国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时,会向其他国家正处于优势地位或潜在的优势地位的同一产业展开海外直接投资。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许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产业链升级,供应链结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推动农业“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国外市场的贸易壁垒,扭转价格劣势,提高涉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4 农业“走出去”的具体应对

4.1 健全农业补贴、保险制度

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对此,政府应健全农业“走出去”补贴制度,建立农业申贷专项补贴。成立“走出去”农业企业的专项补贴基金,该基金可用于对农业企业对外合作及直接投资提供紧急援助和资金补贴,减少农业企业因“走出去”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我国境外投资保险的主要机构是中信保,存在保险费率较高的问题,削减了企业参保的积极性。对此,一方面政府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保持敏感度,根据农业对外投资状况,适时鼓励保险公司增加针对农业走出去不同的商业风险的险种。另一方面,应适当增加市场主体,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对保险公司进行补贴,引进人保财险、太平保险等实力较强的保险机构,引起适当竞争,从而降低对外投资保险费率,促使企业积极投保,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农业企业规避风险,从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4.2 发挥政府协调职能和“桥头堡”作用

国内对农业对外投资审批制度较复杂,多部门审批导致了审批时间较长的问题,国际投资商机瞬息万变,过长的投资审批周期容易导致企业错过最佳投资时期。政府应该形成对于“走出去”农业企业的系统的管理部门,简化手续,避免因部门职能分散、审批事项纷繁复杂导致时间浪费和效率低下,应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决策权,正确发挥政府在农业对外投资中的协调职能,促进投资便利化,帮助企业充分实现投资效益。

其次,我国农业“走出去”面向的国家众多,涉及利益复杂,部分国家或地区政治关系复杂,大国竞争激烈。而我国对外投资信息来源渠道不足,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发挥“桥头堡”的作用,利用与被投资国行政资源以及信息采集资源,为“走出去”的农业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建立合理的信息监督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做好风险预警。

4.3 “一带一路”求蝶变

“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与11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定,很大程度上便利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我国农业在海外投资与合作帶来了极大的空间。例如东南亚地区、非洲地区部分国家土地资源丰富且开发程度不高,并且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能够提高本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而我国农业文明丰厚、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能够很好地满足沿线国家的需求。

农业企业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中国的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升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走出去”的同时首先应注重产业链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充分利用沿线国家的农业资源。其次应做好风险控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与当地政府和居民保持良好关系。最后应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培养精通外语、掌握农业知识、了解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走出去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卢进勇,宋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 “走出去” 战略新思考[J].国际贸易,2017,(2): 21-25.

[2]张博,黄璇,任宛竹.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农业 “走出去”战略与现实路径研究[J].名家观察现代管理科学,2017,(6): 6-8.

[3]马晓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性思考 ——以农业走出去为视角[J].经济界,2017,(4): 89-96.

[4]仇焕广,陈瑞剑,廖绍攀,蔡亚庆.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 44-50.

[5]陈前恒张黎华王金晶.农业“走出去”: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9,(2): 9-12.

[6]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0-14.

[7]祝卫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6(07):57-62.

[8]Yu Zhu.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od security: conceptual discussion,WTO and the case of China[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6,8(3).

[9]Yan Zhang,Xiaohui Yang,Hong Zhang,Li Ma.Chinas Agricultural Support Capacity and Dependence on Foreign Resources[J].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2018,09(01).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