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引入了课文,也就是我们说的批读文。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笔者通过自己的探索钻研,对批读文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悟,结合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苏珊的帽子》,谈一谈自己对批读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批读文;教学;小学
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读书时的勾画、圈点是必不可少的。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就在设计时加入了批读文。很多老师在教学时还是按照精读文的上法,对旁边的批注总是忽略,要不就是简单地读一读。实际上,旁批从学生学伴的角度批写了自己学习时的一些思考、感受和收获,是教师教学的指向标,学生学文的引路人。利用好旁批,能让学生获得充分的阅读感受,提升阅读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苏珊的帽子》谈一谈自己对批读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 借助批注,整体感知
课文第二自然段旁边的批注是统领全文的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老师让同学们都要戴帽子?真是为了认识帽子吗?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借助这处批注提出的问题,学生就可以梳理出这个故事的脉络。
二、 深化批注,引起共鸣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需多关注词句的理解。在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齐读第一段旁边的批注“可爱的小苏珊多么不幸,应该帮助她?”并让学生质疑。
师:为什么说小苏珊不幸呢?
生读: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发现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一个肿瘤……也不如以前那样活泼了。
师简单介绍肿瘤及相关的化学治疗。
师:“竟”是什么意思?
生:居然、意想不到。
师: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苏珊年纪还那么小,就得了癌症,真是令人意外。
师:是的,小小年纪就得了癌症,经过治疗后,她更瘦小了,也没有那么活泼了,所以小苏珊真是不幸。
师:她还有什么是不幸的呢?
生读: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无疑是件残酷的事情。
师:为什么小苏珊可以与癌症作斗争,可以补上落下的功课,却认为光着头去上学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呢?
生:因为她怕同学会嘲笑她,会看不起他。
师:这一点,女孩子可能更有感触。请一位女同学来说一说。
生:作为一个女生,都是爱美的。每天我妈妈都给我扎漂亮的发型。可要是一下成了光头,一定会变得难看。而且有些恶作剧的同学说不定就会嘲笑苏珊,她心里一定会很难受。
师:所以,光着头去上学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无疑是件残酷的事情。小苏珊遭遇着病魔带来的一连串打击,真是太不幸了。
这一处教学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批读点进行独立思考、理解、想象、感悟,通过一步一步的深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小苏珊的不幸,从而发自内心地同情小苏珊,地体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以及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 指导批注,课内得法
(一) 利用旁批,指导方法。
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在利用“旁批”这一资源读懂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习得批注的方法。要知道批注的方法很多,不同的课文类型,挖掘的批注点也是不一样的。这篇课文要重点引导孩子抓住苏珊心情变化的重点词,走进人物内心,想象苏珊的内心活动。
课文第三段,描写了苏珊回到校园,但站在教室门口迟迟不敢进去的矛盾心理,要引导学生抓住旁批“犹豫的意思是……”展开教学。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呢?
生:迟迟拿不定主意。
(学生自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思考苏珊为什么会犹豫?)
师:苏珊拿不定什么主意?
生: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不要进教室?
师:为什么进与不进教室会让苏珊这么难以决定?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她担心自己戴着帽子会和大家不一样,引来大家异样的眼光,这会让他自己很难堪。
师:尽管会有这样的可能,那她为什么还是戴着帽子来到了学校?
生:离开学校那么久,她仍然想念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希望回到班级的怀抱。
师:想进去却又充满了担心,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苏珊“犹豫”的心情吗?
学生有感情朗读之后,让学生把自己刚刚想象到的苏珊的心声批注在旁边。于是,就有了以下这些精彩的内心独白:
1. 小蘇珊迟迟不敢进教室,她太怕自己这顶帽子会显得自己的与众不同了。
2. 三个月都没见到老师和同学了,小苏珊多想和他们拥抱在一起,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接受现在的自己。
3. 小苏珊好担心,班上调皮的男生会不会给自己起外号,女同学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啊?
……
这一部分的指导是课堂的重难点。在与学生交流学习中,体现出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也小结出本文批注的过程和方法:1. 小苏珊的心情是怎样的。2. 自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3. 交流汇报,批注心声。
(二) 运用方法,尝试批注
在小苏珊鼓足勇气走进教室之后,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找到重点词“轻松”,并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阅读,把此刻苏珊的想法批注在课文旁边并交流。由“扶”到“放”,引领学生掌握批注方法,获得更充分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 批注阅读的注意事项
(一) 对批注的认知不要过于狭隘
很多人狭义地认为批注只是在课文旁边用文字写下感受,其实不然。批注的形式可以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批注的时间不一定是课堂,也可以是课前;批注的文字不一定是句子,也可以是关键词;批注的位置可以是书头,也可以是文后,我们语文书上批读文呈现的形式多是旁批……所以,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源头活水才行。
(二) 旁批的取舍应为目标服务
批注只是达成课堂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批注而批注。对一些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一堂语文课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旁批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取舍,以一两个问题为中心话题,帮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阅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时,要始终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批注方式。
当然,对于批读文教学方法的探索,我还只是在起步阶段,但我不会就此止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不懈追求更新、更实、更活的批读文教学方法,以求让批读文这一教学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效果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志宏.小学语文教学个性批注阅读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
[2]张春兰.批注式阅读的一点尝试[J].文教资料,2006(06).
作者简介:
曾珠,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