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8-10-30 09:41张倩李馨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张倩 李馨春

【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高血压;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88-02

高血压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该症病症机理较为复杂,症状严重,很容易诱导多种并发症,且病程较长,临床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及正常生活。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控制,通常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或终生服用,很容易使患者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健康教育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方式与单一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效果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共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5±3.5)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方式,共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61.0±3.5)岁;两组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测,均为首发高血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官功能性损害及传染性疾病,经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全程心电图监测,同时给予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药物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针对健康教育的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性格、病情程度、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初步评估,为其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高血压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损伤程度较大,因此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日常护理需加强对此类情绪的干预,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如病症机理、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告知药物控制的有效性,消除其恐惧心理,列举相关成功康复病例,提升其自信心。

1.2.2 针对患者情绪的心理护理 在患者掌握一定健康知识的同时,相关私密性问题仍旧不会告知医护人员,需指导其掌握相关生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自行决绝问题,如心理减压法,使其能够自行平复情绪;同时可通过阅读书籍、听音乐、观看电视节目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消除消极心态,使其能够主动改善自身负面情绪。

1.2.3 针对患者生活的心理护理 日常接触中,需选择和善、友爱的沟通态度,使其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爱护;为其定制科学的饮食搭配,讲解生活护理的重要性,使其明确疾病症状正在逐渐减轻,严格遵循低盐、低脂肪的饮食原则,选择清淡食物为主,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同时加强身体锻炼,指导其按时作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总分100分,分别为完全掌握(80~100分),掌握(60~79分),未掌握(0~59分);同时观察其情绪改善情况,选择SAS焦虑评分量表与SDS抑郁评分量表,分值越低改善情况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选择(x±S)或%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96.0%,对照组为76.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SAS、SDS护理前为(75.65±11.25)分、(77.65±13.15)分;护理后为(35.32±2.35)分、(34.65±2.65)分,对照组护理前为(75.88±11.05)分、(78.05±13.09)分;护理后为(68.65±6.65)分、(66.31±7.02)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计算t值为6.354,p值为0.0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多见于老年患者,且近年来发病率明显提升,存在持续性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容易导致多种负面情绪,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心、脑、肾等器官器质性损害,对人体血压水平影响较大,临床治疗通常采用降压类药物控制疗法,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很容易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严重阻碍其康复进程[2]。本次研究发现,在药物控制、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负面情绪,继而提升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3-4]。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5]。

参考文献

[1] 刘靖.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8):1335-1337

[2] 王晓波, 刘卉. 探讨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31).

[3] 王海霞 .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 2017,11(12): 186

[4] 陈凤鸣.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25): 239-240

[5] 周闵,李瑶,王莲.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9): 271-271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