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时间以来,民间美术也是我国美术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门,而民艺学界对于民间美术学术取向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后,更是有较多学者转向在语境中对民间艺术进行研究,而本文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民间美术学术取向进行分析,也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当代 民间美术 学术去向
民间美术本身就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其所展示的是不仅仅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有特定的地域文化风貌,而且还能很好的展示出特定族群审美情趣以及精神特质。由此可见,民间美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较为显著的价值,这也为相关学者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去对民间美术进行思考和研究,而为了更好地对民间美术学术取向进行研究,笔者也从已经具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民俗文化、民艺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对其学术取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以此来更好地保障民间美术。
一、民俗文化解读下的民间美术
对于民间美术,相关学术界对于其民俗文化的关注可以说是集体性的,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有一批历史学、民俗学等不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1]。而在那一时期下的学者,其对于民间美术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历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而对于民间美术作品本身所存在的艺术价值以及美学价值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钟敬文先生更是我国民俗学的创始者,其一直都十分重视民间美术资料价值,所以也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发表了《被闲却的民间艺术》、《民间图画展览的意义》等论文,而这对于民俗研究学者来说是民间美术较为重要的资料。在步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很多学者都十分注重民间美术之中的民俗文化,并且还有学者出版了相关论文集《民俗与民间美术》、《民俗艺术研究》,而大多数论文都是对不同地区民间美术和当地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可以说为民间美术中的民俗文化解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与案例。总的来说,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中有着较为显著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说是相互融合、共同生存,所以说,民艺学者在对民间美术学术取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是会以民俗文化解读为主,也正是因为这一学术取向促使当代民间美术文化价值得以显著提升。
二、民艺学建设下的民间美术
在步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学术界也开始频繁的进行对外交流与构成,很多民间艺术人员学科意识也开始在不断的自觉,并且还在1983 年召开了第一次“民间美术学术讨论会”,而这一会议的召开可以说是民间美术发展重要会议。在这一会议之上,很多学术研究学者对于民间美术意义、对象、范畴以及方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还发表出了民艺学建设这一愿景。在此之后,张道一先生更是在《中国民艺学发想》之中明确的提出了民艺学建设,并且在文中指出,民间艺术和民俗学之间虽然有着较为显著的关系,可是并不代表民间艺术就是民俗艺术,民艺学也不等同于民俗学,所以应该要建设处独立的民艺学学科[2]。这一论文一经提出受到了较大的关注,作者不仅提出了民艺学建设的重要性,也为民艺学建设目标进行了明确,而在作者提出之后潘鲁生则成为了建设目标的实践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间工艺委员会所主办的《中国民间工艺》杂志之中出現了较多的有关于民间美术理论论文与报告,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当代民艺学建设。总的来说,民艺学建设是民间艺术学者的责任与理想;可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我国民间美术本身就处在特定的经济结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形态之中,所以其无论是在语境还是问题上也都应该是中国式的。为此,在建设民艺学的时候,相关人员一定要具备较为良好的本国本土问题意识以及历史感,进而才能真正实现民艺学建设目标。
三、史论梳理下的民间美术
长时间以来,民间美术都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因其是被普通民众所创造的,所以有部分人员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民间美术发展过程中也大多是处在自生自灭的地位,很多史家学者更是不屑对其进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美术历史文献资料也就十分的匮乏,而文献资料本身又是史论研究的关键,匮乏的文献资料也促使民间美术研究工作难以开展,而这时刘道广所发表的《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补白”的效果。这一著作主要是以丰富且具有诗意的语言对不同朝代所流传的民间美术都进行了具体的较少,同时还就不同时期以及社会对于民间美术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可是,因为这一著作其本身就是坐着对于我国美术逻辑发展的思考内容,所以在勾勒过程中也是粗线条的勾勒方式,而且也缺少相应的图版以及充分的文献佐证[3]。在对民间美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想就是史论进行准确的梳理,就必然要对大批量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对其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文献资料进行考证,而王树村先生也是基于此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中国民间美术史》。在这一作品之中,作者通过数十年的收藏以及整理,将历代民间艺人所留下来的宝贵美术作品进行了收集,同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排比,通过有序的对照整理并且结合相应的资料收集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从而也就得到了十大种类民间美术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这一著作的产生更是标志着我国民间美术史论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四、生命意识探究下的民间美术
我国在步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文化寻根思潮在不断的兴起,在这种文化思潮之下,我国对于民间美术研究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开始逐渐的深入到民族本土文化之中。黄河本身就是我国文明发祥地,所以其所创城的民间美术从某些方面来说也蕴含了我国文明密码与生命意识,在这一趋势之下,当代民间美术研究的学术取向也开始逐渐深入到生命意识探究之中,而对于这一方面最为执着的就是靳之林先生。靳之林先生认为,人类以及不同民族发展过程中,虽然有着其自身所不一样的哲学体系,可是最为本质的根源都是生命与繁衍的人类基本意识,也正是如此,当代民间美术研究的学术取向开始转向生命意识这一点上,《生命之树》、《抓髻娃娃》等作品更是其中的代表作,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说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美术,其创作内容更是将历史、民俗、民艺以及考古等多方面有效的融合到了一起,也正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真正的进入到了人们实际生活之中,所以才对生命意识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对当代民间美术之中的生命意识这一学术取向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洞察。由此可见,民间美术其所展示出来的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不仅仅是属于黄河流域群众的,也是属于我国整个民族的,其中所沉淀的生命意识,会在历经社会变迁之后依然存在于我国实际生活之中,而民间美术研究学者在对这一学术取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会更好地对我国民族精神进行理解和把握[4]。
五、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
(一)民间美术保护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仅我国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迁,当代民间美术存在文化形态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我国在步入新世纪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不断的实施,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民间艺术研究学者对于民间艺术研究参与的积极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理念的存在,更是为民间艺术学者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启迪与灵感。由此可见,现如今在对民间美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较为重要的一门文化语境,相关学者更是在不断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促进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这一学术取向,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取向,也有很多学者使用了不一样的方式来进行研究。以冯骥才先生为例,其在研究古城中就将民间美术普查、抢救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进行研究,因为针对于当代民间美术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呈现出快速消亡的趋势,而对于这一现象,其认为首先一定要做好普查工作,而普查本质上来说就是抢救,所以他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对杨柳青年画进行了普查,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走家串户的方式来对民间美术全貌进行了解和把握,然后再通过档案式的方式来进行记录与描述,以此来对民间美术变异过程、细节以及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也正是在其身体践行推动之下,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才积极组织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且还对民间泥彩塑、年画、唐卡等一系列民间艺术进行了抢救工作,希望能够以此来更好地对民间美术进行保护与传承。
对于民间美术手工劳动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属于当代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经常会研究的一个重点。民间美术本身大多是由手工创作而组成的,所以也凝聚了较多群众的手工劳动,而吕品田先生更是将很多心思都放在了对民间美术手工劳动研究上,《必要的张力》、《动手有功》就是研究的成果,其在著作之中将手工劳动有效的引入到了文化哲学视角上,在研究过程中以马克思哲学人类解放论以及实践观点作为主要引导,结合美学、设计学以及技术哲学等一系列的科学思想对手工劳动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具体的思考和研究,并且还提出建设手工文化应该是21世纪重大社会实践主题,而且新的发展观、文明观以及价值观都应该要和这一种文化形态复苏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许平研究学者也在《民艺与文化理想》论文之中,着重强调了民间美术手工劳动文化价值。
对于民间美术市场化以及资源化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是当代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民间美术本身就不是和现代文明对立的遗留物,而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与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生活之中的重要构成,民间美术在经过不断发展过程中,最为集中的表现为资源化与市场化。目前,当代民间美术可以说正在随着传统产业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而在消亡和瓦解;可是,其中所存在的一部分也正在逐渐转化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且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以及消费对象[5]。而民间美术市场化以及资源化这一点,从某些方面来说,也体现出了人们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的变化。
(二)民间美术传承
当代民间美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消亡的趋势,而在这一趋势之下,也有越来越多的民艺学者在不断的探究民间美术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对民间美术传承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民间美术本身就是民间艺人所创作出来的,所以要想有效的将其传承下去,必然要存在民间艺人;可是,就长期研究与发展现状来看,当代民间美术发展缺乏相应的民间艺人。在这一发展趋势之下,钱定一所出版的《中国民间美术艺人志》在其中对民间艺人创作成就以及特色进行了相关概述,而其主要关注的还是民间艺人,这也是对民间美术传承的具体研究。在对当代民间美术传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关键还是需要对民间美术传承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民间美术存在现状,更好地感悟到民间艺人所思所想,从而才能更加针对性的寻找出能够促进当代民间美术发展与传承的措施,最终也就能够真正促进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这一学术取向。就当代民间美术发展现状来看,不少民艺学者都有将促进民间美术保护与传承作为资深学术取向,同时也将其作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正是在这一学术取向影响之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了保护与传承实践之中。总的来说,民艺学者在对民间美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学术取向应该是十分多元化且多变的,就以张道一先生为例,其在致力于民艺学建设这一学术取向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十分关注民间美术民俗文化,所以在其所创作的《麒麟送子考析》这一论文之中,也就对民间美术“麒麟送子”这一民俗文化题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还有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不断传播的环境下,其开始不断的从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这一理念来对当代民间美术发展进行研究,并且还创作了《民艺的保护与振兴》等文章。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当代民间美术研究的学术取向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从民俗文化、民艺学建设、史论梳理、生命意识以及保护与传承等多方面对其学术取向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希望以此來全面分析其学术取向,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展示出当代民间美术理论与价值,让其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钟福民,ZhongFumin.论民间美术研究范式的当代转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1,(03):48-50.
[2]林木.从美术史论到美术学——邓福星先生学术研究特色刍议[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05).
[3]吕佳.中国当代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研究趋势[J].人间,2016,(16).
[4]李耀.文化生态视角下陕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5]王新凤.中国民间美术的当代理念表达[D].曲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董喆,学历:硕士;职称:讲师;单位:山东女子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