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德旺
【摘 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別实施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效患者有40例、百分比为80.00%;有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无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5.21±0.01)d和住院时间(10.21±0.45)d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银杏达莫注射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038-01
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1-2]。因此,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2)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纳入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观察组50例:年龄在30岁直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5.01±1.1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25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
对照组50例:年龄在31岁直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46.10±1.26)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26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进行表示。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均使用常规治疗。
对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剂量为300mg。
观察组50例均使用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
对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整个静脉滴注过程中应控制在30分钟内,若患者对溶栓方式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也可使用静脉推注方式,再给予患者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在患者溶栓前进行,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每日一次[3]。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效患者有40例、百分比为80.00%;有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无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所示。
2.2 对比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5.21±0.01)d和住院时间(10.21±0.45)d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见表2所示。
3 讨论
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临床中常见疾病,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易导致患者造成严重后果,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方式十分重要。因此,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联合治疗的效果。一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但是由于单一治疗效果不显著,导致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受到限制,而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银杏叶总黄酮能扩张患者血管,能显著降低人体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可能性,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促进康复[4-6]。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效患者有40例、百分比为80.00%;有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无效患者有5例、百分比为10.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5.21±0.01)d和住院时间(10.21±0.45)d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静脉溶栓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26-128.
[2] 李彦明,程冠昌,洪岩等.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690-4692.
[3] 申文宇.替格瑞洛改善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4):115-118.
[4] 戴丽星,刘亚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165-166.
[5] 方翔,李侠,刘旭辉等.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29):4140-4143.
[6] 杨顺茂.磷酸肌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7,57(3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