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趋势

2018-10-30 10:14郑治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趋势风险管理信息化

郑治斌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形势严峻,降低气象灾害风险成为灾害管理的着力点,而信息化发展推动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介绍了信息化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推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新趋势,包括构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化吸引“大社会”参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构建无缝隙风险管理流程等,以降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气象灾害风险;信息化;趋势;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P49;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4-011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4.02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extreme climate events and disaster risks have further intensified.The tough situa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akes the red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become the focus of disaster management,and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promote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the new trend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promoted by informatization is presented,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unifie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platform,the attraction of “big society” 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networking,the construction of a seamless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and so on,so as to reduce the losses caused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ensure social-economic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informatization; trend; risk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日渐增高。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如台风、干旱、暴雨洪涝、暴雪、大风、冰雹、雷电、高温、低温冰冻等。为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风险,目前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编制气象灾害图集、进行气象灾害的区划、开展主要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国内外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气象灾害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存在不适应、不融合等问题。

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进步及其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信息化水平不仅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1]。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网络无处不在,智能终端基本实现全民普及,各类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综合协同,信息化呈现出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融合化等新特点,引起了全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变革[2]。因此,气象灾害风险管理需要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已全面渗透并正在深刻影响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理念、思维方式、服务结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信息化发展推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向更加精准方向迈进。利用信息技术,采取各种减灾行动和改善运行能力的计划降低气象灾害的风险显得很有必要,它有助于决策者在进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和措施,防患于未然,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信息化的概念及发展方向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社会学家Tadao Umesao(梅倬忠夫)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社会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等概念[3]。

联合国1998年出版的《知识社会》一书指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生产技能以及生产工具的变革。”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变革力量,将引起所有领域的深刻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有机结合、互为动力,具有并发式、叠加式、跨越式的鲜明特征,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优势新兴业态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拓展,全面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国防等领域信息化水平[4]。

展望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现代信息技术的真正潜力并不止限于使原有业务流程运作良好,而且在于能使单位或部门打破原有的规章制度和过时的设想,创建新的更富效率和活力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流程,即所谓“业务流程优化(或再造)”。业务流程是围绕数据或数据产品的生成过程组织在一起的业务系统的组合[3]。当今时代,信息化出现了以下几大趋势。

1)网联物联化。“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随着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物理世界与互联网世界正在走向融合,资源、信息、物品和人开始彼此互联,形成新平台,建成新型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和生产模式正在形成。

2)智能化。云计算的出现,为在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地整合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灵活性和服务效率、改善服务可扩展性、增加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可能[3]。传感器、触控屏幕、物联网、云计算、人机交互等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智能化趋势变得更加明朗。智能制造是在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5]。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气象等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

3)一体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信息系统经历了一个分部门、分系统、分层次,甚至分单位建设的初中级发展阶段,也可能是一个必然需要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反而成为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此,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的必要性,“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这将有助于实现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不同系统、不同部门数据的互通互联。以大数据为战略资源的一体化发展趋势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席卷而来。

4)深度融合化。信息技术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耦合关系日益加深,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着商品生产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也有力地推动着商品流通方式的便捷化、扁平化。国内外已经出现的“无人超市”等情况,就是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应用的成果。另外,人们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如手机娱乐、手机阅读、网上社交、移动购物、网上理财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6]。目前,微信使用的广泛度、便捷度、趣味度、依赖度,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信息革命代表性的缩影。

2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异常严峻,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21世纪以来,中国区域性洪涝和干旱灾害呈增多增强趋势,北方地区干旱更加频繁,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台风危害和季节性干旱更趋严重,低温冰雪和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工农业生产、城市运行、人体健康、能源调度、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都构成威胁。据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1%~3%[7]。

由于过去的灾害管理工作重点是危机管理,强调灾后的救济和恢复,轻视灾前的预防和准备,即重救轻防,综合管理力度不够。随着灾害在全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转向降低灾害风险方面,即通过采取各种减灾行动及改善运行能力的计划降低灾害事件的风险,对灾害进行风险管理[8]。因此,探讨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和风险管理对策及应急反应体系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的重要科学基础。国际上普遍认为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估计、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过程,综合、合理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实现其目标[9]。

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灾害风险是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产物。灾害风险研究起始于1989年联合国倡导的减灾十年活动(IDNDR)。减灾十年活动的重点是探讨减轻各种自然与环境灾害对人类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机制与措施,并试图从灾害的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稳定性、承灾体的脆弱性等方面,揭示灾害形成的机制及其识别灾害的驱动力[10]。

灾害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在灾害发生前,着手进行准备、预测、减轻和早期警报工作,采取全面、统一和整合的减灾行动和管理模式,对可能出现的灾害预先处理,将许多可能发生的灾害消灭在萌芽或成长的状态, 尽量减少灾害出现的概率。而对于无法避免的灾害,能预先提出控制措施,当灾害出现的时候,有充分地准备来处理灾害,以减轻损失[8]。

气象灾害风险可以表述为某一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对人员或财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失,即在气象灾害风险事件发生前,预见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加以防范,或者预期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損失,制定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的应急管理办法[10]。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避气象灾害风险而进行优化决策和采取相应行动。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决策过程,包含气象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图1),它是对气象灾害的一种综合性管理[10]。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一项技术的进程,又是一个社会的进程,更是理念、方式转变的进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共同关注,需要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域的交叉融合与协调联动,不仅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基本理念、流程、组织机构等方面取得共识,还应不断提高沟通和宣传培训力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和共享。

3 信息化推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趋势

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和信息发展理念层出不穷,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深度融合。

3.1 战略:建系统

在传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中,纵向与横向的体制之间存在冲突,纵向关系表现为上下级及隶属关系,横向关系体现出相关部门互不隶属、部门重叠和职权模糊,根据不同类型灾种实行分灾种应急管理体制,形成了“横向是一套,纵向是一套”局面,造成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呈“碎片化”现象。而信息化则能实现纵向与横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大整合,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在横向层面,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能在决策指挥、现场应对和灾害援助等方面提供高效的信息共享和传输能力,实现不同部门风险管理沟通和预判,保障气象、水利、环保、农业、林业、旅游、交通、卫生、建设、国土和市政等管理部门的协调。在纵向层面,信息化能及时保障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权威性,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管理功能,提高政府风险管理沟通与行动整合能力,避免细小事情演变成重大突发事件。

信息化能根据气象灾害风险发展不同阶段进行动态管理决策,实现灾前防范、灾中处置和灾后恢复全过程管理。在灾前防范阶段,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编制气象灾害图集,进行气象灾害区划,帮助政府、部门和社会有效地利用气象信息,避免气象灾害风险。有效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一般涉及一系列行动组合,将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纳入当地发展政策和行动,可在所有层面带来效益。在灾中处置阶段,信息化能为政府、第三方组织或个人进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提供服务,信息的有效聚合和快速传递是核心环节,以保障应急救援,减轻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灾后恢复阶段,及时了解救援信息和对所获信息的处理最为重要,气象灾害处置人员利用整合的信息,协调行动,简化从救灾到重建与发展的过渡,从而提高气象灾害灾后重建效率。

3.2 组织:筑平台

在网络化与智能化趋势下,架构平台是一种新型组织模式,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界限,比较容易地在平台上进行信息沟通和共享、合作与实施等[11]。中国气象灾害风险源信息预测与分析起步较晚,已有数据库偏重于历史数据收集,实时监测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不高,存在“重硬件轻数据、重平台轻服务”的现象,而且已有的各数据库标准不一,各平台之间的整合水平还比较低。气象、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地震、公安、交通、民政、卫生、市政等灾害管理关联部门数据条块分割,在传统体制中,气象灾害危险源监测、预警、救援和防灾教育等数据没有互通,跨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也没有建立。信息化则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交流与协作,通过建立统一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结合气象灾害数据实时获取、预测预警、智能研判、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和辅助决策等需求,确保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各单位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未来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将对自身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更多地采用“大平台+小前端”的组织设计,这样既可以保证规模效应,又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11]。

3.3 管理:网络化

传统的气象灾害防御是以科层组织为基础的,即垂直的、金字塔式的,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从上而下进行实施和监管。而移动互联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催生了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交互在线、实时、不受地域限制地实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通过网络化吸引“大社会”参与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以网络化传播共享为主要机制的线上和线下网络成为重要反射弧,为社会监督政府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途径,政府也因为数据公开而重获公信力。在信息化时代,气象灾害风险信息收集方式发展为简单化和大众化,使得公众全面感知和理解气象灾害风险,从而解决灾害数据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困境,为社会提供智慧型、定制化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服务[12]。

3.4 创新:开放式

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跨越组织边界,更多地利用和整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来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数据规模越大,处理难度也越大,大数据处理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分析技术。基于云计算技术,采用先进的情景感知技术、情景分析技术、资源保障管理技术、在线感知技术、语义网技术,并与云计算、网络通信、资源虚拟化、服务化、智能决策支持等技术相融合,搭建开放式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全面整合,动态智能地生成与调整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过程,然后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需求和风险管理流程,实施不同的风险管理服务。

在气象灾害风险应对链条中,早期预警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可以做到越来越精细的提前预测,为气象灾害早期预警提供服务,从而为组织实施各种气象灾害防灾措施提供依据。减少气象灾害风险重在不同部门和行业间建立伙伴关系,可大大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3.5 运行:流程化

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领域引入大数据技术,不仅是技术手段的进步,还是以大数据技术对整个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它是根据气象灾害风险为传导方向,而不是政府专业化分工构建风险管理流程,从而打破部门利益,构建无缝隙风险管理流程。大数据促进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围绕风险形成网络式机构、团队和人员,有利于实现风险管理流程平滑接合和再造,从而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无缝隙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大流程实现途径首先是通过互联网分布式交互操作技术,突破孤立数据库信息壁垒,形成无缝链接风险网络。其次是通过扩大气象灾害信息存储与流动渠道,建立集块化风险价值链条,成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信息汇集地和知识孵化器。再次从气象灾害预警、预防、救援与重建等层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和多部门协同治理,实现人与技术的充分融合、虚与实的无缝融合。最后,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渗透氣象灾害风险管理领域,将风险“天网”“地网”与“人网”工程融合起来,从而建立立体化、数字化、综合化与智能化的开放式人机互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决策流程[12]。

4 结论

中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气象灾害具有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应借助信息化带来的巨大机遇,积极创造出先进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将气象灾害风险的关口前移,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集约高效、协同创新、精细管理、普惠服务,提高气象灾害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从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界信息化大趋势: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互促[N].人民日报,2013-01-09(07).

[2] 罗 文.信息化发展形势、问题与对策[N].经济日报,2014-08-14(14).

[3] 沈文海.对气象信息化的理解和再认识[J].气象科技进展,2013, 3(5):56-62.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N].人民日报,2016-07-28(01).

[5] 朱秩磊.创新与变革智能制造,或引爆“第三次工业革命”[EB/OL].http://www.elecfans.com/news/fpga/20130122305879.html.

[6] 李 伟.发挥信息化在转型中的关键作用[N].经济日报,2016-05-12(14).

[7] 徐文彬.了解气候变化风险 推动灾害风险管理[N].中国气象报,2014-5-22(3).

[8] 张继权,冈田宪夫,多多纳裕一.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29-37.

[9] 彭贵芬.气象灾害 静动态风险管理析探[J].灾害学,2010,25(2):134-139.

[10] 王煒,权循刚,魏华.从气象灾害防御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管理方法转变[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1):7-13.

[11] 吴剑峰.信息化推动企业变革的新趋势[N].经济日报,2017-02-17(15).

[12] 马 奔,毛庆铎.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行政管理,2015(3):136-141.

猜你喜欢
趋势风险管理信息化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趋势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