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有几门共享课程面向该专业群所有专业开设,但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侧重点和就业岗位不同,共享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应该存在差异化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是教师相同、教材相同、内容相同、课时相同、教学方法相同地完成共享课程教学,并未完全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该课程能力要求的差异和侧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我校的专业群共享课程《数字平面制作》为例,探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实现专业群共享课程在各专业教学中的共性和特性需求,使其能够服务于不同专业方向,实现各类专业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
《数字平面制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院动漫与艺术设计专业群中包含有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动画专业、动漫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竞技与管理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等9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开设了《数字平面制作》共享课程,课时统一安排为48课时。
专业群9个专业课程目标各有不同。例如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Photoshop软件处理数字化摄影图片,处理修改照片上主人公的妆容、更改照片背景、制作合影美化图片等。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软件美化建筑、室内、园林景观效果图并制作作品集。影视动画专业、动漫设计专业、电子竞技与管理设计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用软件绘制动画、漫画、插画、游戏等。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软件进行平面设计、LOGO、广告、DM、书籍设计等图形和文字的设计,相比其他专业要求更高、更复杂。专业群中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目标不能一个标准用到底,一定要体现专业需求和专业特色,教学目标的设置也要考虑到专业能力的迁移和跨界。
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再加上部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需求和个性特征不甚了解,受课时等条件限制,一堂课能把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讲清已经非常紧凑了。教师在讲解数字平面制作课程内容时也只能教授菜单栏、快捷键和一些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因为在48课时内安排不了太多的知识技能点,复杂的通道、模板等知识只能学到皮毛。很难顾全各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能把基础技能学好就很不错了,在核心技能的学习上都有点顾此失彼,更谈不上拓展技能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某些新老师或者外聘老师按自己的理解来上课,并且不同专业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的偏差。《数字平面制作》学习属于操作型技能,一般是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完成案例操作。学生因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影响技能掌握程度,部分学生只会做老师教的案例效果,不会以一举三、灵活变通,换个图形或换个形式就无法动手。几天不操作又都忘记了,后续又需要老师重新讲解一遍或多遍。软件教学的手段落后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从而失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基于高职学生特性、职业技能以及本身作为艺术类软件操作课程的特殊性,以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职业需求为教学目标设计前提。只有了解和尊重高职学生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对高职学生的基础学力、个体差异等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发展。《数字平面制作》课程对应我院动漫与艺术设计群9个专业,职业需求是明确教学目的前提,课程应该以职业通用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字平面制作中遇到问题的基本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字平面制作知识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是必须具备的基础,更是我们展现创意的工具和表达手段。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软件操作能力,将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贯彻于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中。
在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共享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兼职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授课专业、对象、水平等问题,依据群内不同的专业需求的共性和个性,将共享课程内容分为:基础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三大类,其中基础技能模块为必修模块,核心技能模块根据专业需求确定核心技能,职业拓展模块内容根据职业拓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确定以实现技能的跨界和共享。
《数字平面制作》课程模块图
教材是教师备课和组织课堂活动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实现学习目标的基础。作为共享课程,选择一本适合全院9个专业学生的教材难度非常大。例如市面上的教材存在一定问题,有的教材内容太多与课时不匹配,有的教材内容不够全面,不能适应专业群需求。所以我们的共享课程需要统一编著教材。教材内容编写根据课程内容的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和职业拓展三大模块设置。基础模块适应所有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根据每个专业需求编写,并设置和专业相关的案例;职业拓展模块归纳分析出适宜拓展和迁移的知识,教师根据专业拓展和学生特质选择其中部分进行教学。案例要理论与实践结合,紧贴时代,围绕真实项目设计,突出实践技能需求。教材编写时要注意广度和深度,与其他专业多沟通交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完整性、教学对象的全面性、专业需求的独特性和教材学习的综合性。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教给别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教授给别人,知识保留90%。由此可见,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效率最高。因此,我们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组织建立学习小组是最好的方式。学生5~6人为一组,轮流担任小组长。上课时跟随老师教授的进度进行学习,课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更换素材继续复习本次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在担任组长期间主动去视频网站和网上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点教给同组同学。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充分利用课余碎片时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很多课堂上没弄懂的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通过小组查漏补缺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学生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主动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得以完美实现。
教学团队是共享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之一,《数字平面制作》课程教学团队以前以外聘老师为主,老师们各自按自己的喜好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差。现在,形成了基础教研室骨干老师为核心,群内其他专业老师为辅助,外聘老师为补充的教学团队,也形成了行业或企业代表、系主任、教学团队成员、相关专业教研室负责人定期参与的课程研讨会的常态机制。课程教学团队制定课程标准、安排课程内容时充分听取各专业意见和建议,通过协作和交流整合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共享课程建设,共同确定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等。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
《数字平面制作》课程作为实操性较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创新需求。校内实践教学多样化、情境化、网络化、互动化是发展趋势。教学团队利用蓝暮云班课、大学城空间等平台建立课程教学资源网站,根据教学内容录制系列视频或微课。让学生自学式打卡,老师手机端可以清楚判断学生是否学习视频内容,观看时间和学习完成度均有显示,并配套设置试题库,随时测验学生掌握程度。校外实践教学应该真实化、立体化、职业化。所以在实践案例的选择上也可以进行创新,从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案例入手,让学生有职业情境的参与感和真实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建设,我院《数字平面制作》共享课程日趋完善、教学团队日趋成熟、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校本教材也即将出版。学生的成绩优秀率在90%以上。虽然还存在课时较短、外聘老师与校内老师进度不一等问题,我院《数字平面制作》共享课程基本能满足群内各专业的共性和特性需求,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