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

2018-10-30 07:59陈彩彦
微型电脑应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双师互联网+融合

陈彩彦

(西安翻译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西安 710105)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创新创业等逐渐推广与普及,有效推进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进行深度有效融合,各产业在不同程度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极大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的创新力和生产力。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强调“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相互之间深度融合。2015年12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浙江乌镇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空间,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经过20年的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教育,设法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同时,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积极性不强、参与度不高、缺少创新基因、创业成果与自身专业联系不紧密。但一些高校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第一二课堂结合”模式;其次是以黑龙江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专业创业教育机构推进”模式;再次是以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模式。相比较而言,起步较晚的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开始实施,在探索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中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各级政府没有针对民办院校学生创业的有效机制。

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尤其在模式构建、理念探讨、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而一批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更晚,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虽然努力在培养创新人才,但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目标定位的挑战。目前很多高校对转型发展的创业教育认识理解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视野不够开阔,思想较为保守。在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政策下,在传统就业思维惯性下,对创业者的创新意识、企业家精神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把握等不够重视。

2) 模式构建问题。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一是无系统的顶层设计,较多的模仿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二是校内校外教育联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还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之中,尚未建立创业教育产学合作的有效机制。

3) 专业化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新建地方高校实现专业化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缺少学科支撑;二是师资匮乏;三是专业教育教学法的困惑。

3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

1)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移动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在大数据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无论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者,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把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和理念贯穿到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提升、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逐渐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

2) 建设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由于刚刚起步,还处在摸索阶段,在隐含着强大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的定位,双师型教师等,对于双师型教师而言,要其不断拥有创新创业方面的学术背景,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阅历和创业经历。我们很多教师是从学校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步入学校工作,自己没有创过业,造成了创新师资的严重不足,学校是教与学的过程,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这类教师将成为我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充分发挥教师管理的政策导向和倾斜,将调整教师的传统管理方法,应该从教学课堂实践教学等环节设计与指导、科研成果、创业项目等方面考核教师。

3) 提供创业教育服务保障。创业服务保障是高校创业转型发展的根本保障。主要包括课程平台、竞赛平台、实践平台等学校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相关创新创业信息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讲座,探索和挖掘适合自身发展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

4)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形成主要渠道来源于课堂理论学习,普遍存在对创新创业网络实践平台建设和投入不够重视或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例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申报、校内外项目孵化平台等,而这些平台可以运用互联网办事,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审核、项目孵化等功能,真正做到阳光、公平和透明,并且省人省时又省力。同时利用“平台+项目”、“互联网+专业”及“竞赛+孵化”等平台优势,以“产教融合、创教融合、学科融合”为理念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创新开放思路对接移动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物质条件和理论指导,提升创业项目的成功率,使之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市场,并成功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平台平台结构图

4 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1.建立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共同体。提倡建立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如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和人力的相互支持。

2.提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筹资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强, 涉及范围广,项目类型多, 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单独靠学校的资金,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校方通过社会赞助、企业赞助及校企合作等各种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为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协调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多部门协同其工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聘请投资家、创业家等对其进行指导。

4.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是创新创业质量保障体系,开展学术研究总结培养规律,集聚大量学科专家,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5.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开展“教师+”活动。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缺乏双师型教师。最有效直接办法可将现有的创新创业专业教师,通过跨学科学习、企业挂职锻炼、访学深造和自主创业等激励机制,快速提升创新创业类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可邀请企业界精英、校友等社会成功人士作为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实现创意作品,为创业团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6.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

教育平台,如建立“创+”、“X+实验室”、“X+创客空间”、“i-Center”,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创新创业场地和网络平台支持,搭建互联网平台下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

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面对与互联网之间有效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机制保障、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问题亟待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正式基于这一观点,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努力将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相融合,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使学生越来越重视和接受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越来越看重个人兴趣和专业的有效融合,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对推进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双师互联网+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融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