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英、中四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8-10-30 09:48荣亚欣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操运动员

叶 煜,胡 丹,荣亚欣

近年来,美、日、英三国的竞技体操迅速发展,在奥运会和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美国女子竞技体操在世界具有“霸主”地位,日本的男子竞技体操实力强大,英国竞技体操崛起迅速。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的竞技体操自北京奥运会后呈现下滑趋势,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仅有两枚铜牌,位列体操榜第11位。通过对美、日、英、中四个国家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总结经验,旨在为我国竞技体操更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美国、日本、英国以及我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学术网站,查阅大量有关美、日、英三国竞技体操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登陆美国体操协会(http://www.usagymnasitics.org/)、日本体操协会(http://www.jpn-gym.or.jp)、英国体操网(www.british -gymnastics.org)、英国体育网(http://www.uksport.gov.uk/& http://www.sportengland.org/)查阅有关资料,认真研读有关论著、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

1.2.2 专家访谈法访问竞技体操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教授收集相关的信息。

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操作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

1.2.4 比较分析法将美日英中四国竞技体操及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取信息。

2 美、日、英、中四国竞技体操发展概况

2.1 美国竞技体操发展概况

美国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各类、各层次级别赛事都有突出的表现,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并先后举办了1904年(圣路易斯)、1932年、1984年(均在洛杉矶)和1996年亚特兰大四届夏季奥运会;1932年、1980年(均在普莱西德湖)、1960年(斯阔谷)和2002年(盐湖城)四届冬季奥运会。竞技体操作为美国竞技体育一项重要的夺金夺牌项目,其实力在世界范围内位于前列。女子体操更是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霸主地位。

如表1所示,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美国在奥运会上始终能够保持在金牌35+、银牌20+、铜牌25+的水平,并且在奖牌榜上始终位于前列。通过对数据分析可知,美国不但具有巨大的夺金优势,同时具有相当大的夺金夺牌潜力。在竞技体操项目上,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只获得一枚铜牌,属于美国竞技体操的起步阶段;而其后的5届奥运会,美国竞技体操发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每届奥运会都保证有金牌的入账,且其竞技体操后备力量充足。其女子体操更是多届奥运会领先于世界各国,“霸主地位”难以撼动。

表1 美、日、英、中四国1996年—2016年六届奥运会/奥运体操成绩

2.2 日本竞技体操发展概况

日本竞技体操在奥运会上也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成长期。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0奖牌,2000年获得1金1银2铜,2004年收获1金2银2铜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第二阶段为波动期。2004年奥运会之后,日本竞技体操呈现波动式发展,但波动幅度较小;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日本竞技体操又呈现出快速发展期。2016年里约第31届奥运会获得2金1铜的成绩,更有白井健三、内村航平等优秀体操运动员,其实力不容小觑。

2.3 英国竞技体操发展概况

英国竞技体操呈现出快速崛起的势头,总体来说英国竞技体操的发展亦可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为发展初期。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英国仅以一枚金牌结束奥运之旅,体操项目处于萌芽期,实力较弱;第二阶段为稳定提升期。雅典奥运会(2000)和悉尼奥运会(2004)英国竞技体育实力提升较快,分别取得11金10银7铜和9金9银12铜的成绩;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期。北京奥运会是英国竞技体操的主要转折点。此届奥运会竞技体操项目取得史上第一枚铜牌,伦敦奥运会取得1银3铜,里约奥运后取得2金2银3铜的历史最佳成绩,为世界所瞩目。

2.4 中国竞技体操发展概况

竞技体操同乒乓球、跳水等运动项目一样,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竞技体操成绩也一直位列于世界前列。笔者将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同样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稳定发展期。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国竞技体操取得第一枚金牌,此后我国每届奥运会均有金牌入账,在世界各大赛事上均有亮眼表现[2];第二阶段为波动发展期。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操呈现出波浪式发展,但仍有金牌入账。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9金1银4铜的历史最佳战绩,达到了巅峰时期;第三阶段为快速下滑期,伦敦奥运会中国取得4金3银1铜的成绩。在里约奥运周期中,3届体操世锦赛中中国共取得7枚金牌。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不论在女子/男子单项或团体中均发挥失常,失误连连,仅取得两枚团体第三的成绩。

3 美、日、英三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共性分析

3.1 民办官助式管理体制

美、日、英三个国家较早地进入到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项目社会化发展较为普遍,以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组织运营相结合模式发展,竞技体操的社会活力较大。美国竞技体操是由美国体操协会(USA gymnastics)负责组织和管理。它是管理全美体操运动项目的唯一全国性管理机构。美国体操协会并不直接管理体操运动,只负责制定体操规则和政策,负责奥运会和世锦赛队伍的选拔和集训;日本体操以体操协会为中心,结合学校和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进行体操管理。在选拔训练竞赛各个方面形成了地区国家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基本采用了中央、都道府县、市区町村三级组织既有关联又各自发挥自身功能来推进国民体育的全面发展。体育·青少年局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也是管理竞技体操项目的主要机构[4];英国将英国体育理事会(UK SPORT)和四个组成国的体育理事会(the HCSCs)相连接,各自分工合作,制定“奥运战略”政策,又以2020年为目标制定了英国体育宏观发展战略——“英国体育框架”(National Framework for Sport),实现一站式体育计划[5,6]。

3.2 以协会或俱乐部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以协会或俱乐部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发展模式是美日英三国体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竞技体操也是以此种模式存在和发展。2012年美国体操协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注册在案的体操俱乐部就达到4 000多家,而从事体操的人口达到520万[7]。日本国内也有100多家体操俱乐部,2014年日本体操协会统计显示有6 000人左右[8]。而据统计我国目前体操在册人口仅有3 000余人[9]。受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的影响,体操人口逐年减少,体操俱乐部发展受限。由于得不到充足的经济来源,许多俱乐部不得不停业整顿或倒闭[7]。但近年来“快乐体操”的发展给予我国体操发展以希望。以协会或俱乐部形式的开展各项运动可以使项目的普及性更广,能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如此可以有效解决群众基础薄弱和后备人才弱这一难题。同时,以协会或俱乐部形式运行,可以保证其市场自由性,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不断完善和进步。

3.3 学习第一,训练其次的训练模式

在我国,运动员往往是进行长达十几年的刻苦训练,在运动生涯结束后进行文化课学习。这种培养模式错过了运动员最佳的学习年龄阶段,也使得许多运动员在退役后生活得不到保障,前世界体操冠军张尚武就是前车之鉴。相反,美日英三国注重学校体操的发展。运动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其次是运动员。运动员平时在学校进行文化课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在俱乐部学习运动技能。不仅体操,如闻名世界的美国职业男子篮球(NBA),其运动员必须是进入大学后,至少学习一年才可以参加选秀。体育、教育有效结合促使运动员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在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结合上相得益彰。

3.4 级别层次多样、数量众多的竞赛体制

以赛代练是运动员制定目标、总结不足、积累经验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级别多样、数量众多的赛事可以为年轻运动员提供比赛机会和比赛自信,可以为优秀运动员准备世界性大赛提供热身机会,并能够及时了解当前项目的前沿技术。美国全年大约有4 000场大大小小的体操比赛,可分为地方邀请赛、州级比赛、体操东西部比赛、体操国家锦标赛等[10];全日本青少年锦标赛、全日本大学生锦标赛和全日本社会人锦标赛并称为日本体操“基础三大赛”,全日本高中生选拔大赛、全日本高中生综合体育大会和全日本青少年锦标赛并称为日本高中生“三大赛”[11];英国则有英联邦运动会、英国冠军系列赛、有氧体操锦标赛、韵律体操和杂技体操英国锦标赛、团体体操锦标赛等系列比赛;而我国仅有全国体操锦标赛、全国体操冠军赛和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12]。运动员平均每年2~3次锻炼机会,获取比赛经验的机会较少。

3.5 重视科研的投入

科研的投入是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竞技体操动作技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基点。想要在比赛中获胜,就必须达到知彼知己,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策略,各国需要及时获取信息来了解世界各国竞技体操发展现状以及技术发展趋势[13]。日本竞技体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快速,成绩斐然。自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便学习苏联体操科研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并且运用了形态学的研究方法。日本体操科研成果集中发表在《研究部报》上。1959年创刊至今,出刊71期,约500 余篇科研成果,如表 2 所示[14,15];美国体操发行的半月刊《美国体操》和《体操技术》两本专门的体操杂志,主要介绍国内竞技体操发展现状和主要国际国内竞技体操重要赛事,以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信息,是所有关心竞技体操的人士了解竞技体操的重要渠道;英国政府也加强对体育科研的投入,重视技术在理论上的创新。

表2 日本竞技体操研究成果统计(根据3—71期统计)

4 我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由省市优秀队、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育院校构成。这种三级训练网模式在一定时期保障了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稳定,支持和发展了我国竞技体操事业,使我国得以跻身世界体操强国之列。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三级训练网”一条龙运动管理体制受到了限制,而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运行机制还较弱,竞技体操人才培养训练水平还较低,新的模式还未真正成型,使得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严重境地。

4.1 群众基础薄弱,后备人才储备低

竞技体操作为我国举国体制下的一个项目,长期以来都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管理,社会俱乐部发展较为缓慢,社会竞争活力较弱;竞技体操是一项集爆发力、速度、力量于一体的项目,需要运动员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方能取得一定的成就。长期以来,体操给予大众的社会印象是艰难、痛苦和危险的,桑兰以及其他体操运动员的伤残给体操蒙上了一层黑色阴影。加之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选择从事体操的人口越来越少,在册体操人口仅有3 000人左右。国际体联已决定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改“5-3-3”制为“4-3-3”制[16],美日英等国是从几万人、几千人中选择几个人参加比赛,而我国是从几百人、几十人中选择几个人参赛,可见我国体操群众基础相对薄弱,后备人才储备较低。

4.2 训练选拔体制单一,体教结合弱

1982年国家重新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取消了原本的体操课程,使得体操在很多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至此学校体操的发展逐渐呈现下滑趋势[17]。长期的统一训练管理下,忽视了对运动员专业理论和文化课的学习。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体教结合效果较弱。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实行“市县体校-省队-国家队”三级训练体制。每级有自己的训练大纲和选拔大纲,由低一级向上一级输送人才,而经过时间证明,这种训练选拔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4.3 竞赛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体操竞赛举办次数较少,只有全锦赛、全运会、青运会等传统赛事。运动员每年的参赛机会仅有三四次,有的队员甚至只有一两次,严重挫伤了运动员参加体操比赛的积极性;由于我国体操比赛的要求过高,部分训练会为了取得比赛的名次而过度开发体操后备人才的能力,导致出现堰苗助长的现象。种种原因影响了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发展,导致运动员不具备参加重大赛事所应有的心理素质,在赛场上基本技术完成规格不高、基本姿态控制不够精细等等。

4.4 等级衔接不连贯

目前我国竞技体操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五个等级标准。从难度系数来看,由低到高每级难度系数是递增的。但是就最低的三级技术等级来说,很多体育院校的学生都很难达到;为了解决体操群众基础问题,国家推广“快乐体操”,而快乐体操和竞技体操的衔接又存在问题,这也是体操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5 美日英三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启示

5.1 大力发展学校体操,扩大后备人才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据《人民网》显示截止2013年我国共有2.6亿在校生[18],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庞大的学生数量为我国竞技体操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扎实的后备人才基础。因此,重视学校体操的发展,解决体操课程的设置问题,优化体操课程内容,加强体操教师、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努力解决教练员不足、体操学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采取将体操纳入中考、高考内容当中,将体操分值化必定会引起大众的重视。

5.2 建立完善的训练和比赛机制,以赛代练

上文所述,我国目前训练较为单一,赛事较少,运动员训练相对比较封闭,积累比赛经验和交流的机会较少。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格兰迪曾直接点评中国体操未能与时俱进,训练仍像机器人一般,而日本体操编排更加西化,更具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性[16]。我国应多邀请国外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来华进行交流学习,或者派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前往国外培训学习,及时了解国外的先进训练技术、理念。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赛事。如2017年11月25日于武汉体育学院举办的首届全国体育院校体操锦标赛就是一个新的开端,普通高等院校亦可以进行体操联赛的开展。增强青少年、普通的学生、青年以及成年体操的参与感和参赛自信感,扩大体操的正面影响力。

5.3 建立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

我国体操群众基础弱,后备人才稀薄,选材捉襟见肘,良好的选材机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在解决群众基础上,教练员应根据经验选材,根据科技科学选材,通过赛事选拔人才。市县、省队乃至国家队要扩大选材面,解决目前我国体操青黄不接的局面。要抓好“快乐体操”发展潮流,培养和发现具有体操潜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培养体操后备人才打下基础。

5.4 完善竞技体操等级制度

目前,“快乐体操”等级和竞技体操技术等级制度衔接上还不够完善,断层比较严重。应根据我国目前体操发展现状,制定出有效的技术等级评价体系。如将学校体操等级化,或在原有二级、三级基础上制定新的等级体系,由易至难、由简至繁,难度系数逐渐递增,符合青少年的生长规律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完善体操技术等级体系,可有效增强学员自信心,增加体操练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操运动员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