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大夫石”

2018-10-30 00:58
农业知识 2018年40期
关键词:章丘蒲松龄长白山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民俗信仰之一“泰山石敢当”,最早将其记载为“大夫”(即医生)的是清朝的王世祯。清朝人俞樾在《茶香室丛钞》卷十中记载:“国朝王渔洋山人(王世祯)《夫于亭杂录》云: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2005年,泰安祝阳镇发现的清朝《石大夫庙叙》碑,详细地记述了历史上的“石敢当”,从章丘一镇邪灵石——“大夫石”演变为救死扶伤、治病“神医”的历史过程。那么,章丘“大夫石”为何能镇邪医病?又为何流传这样久远?考其渊源,这还要从明朝章丘“大夫石”信仰的历史说起。

在章丘东部,有座挺拔峻峭的山脉叫长白山,在其南部有一山峰叫东岭山,传颂已久的章丘八景之一“卧看东岭晓月明”即出于此山。东岭山历史悠久,古称杈枒山(或查牙山),此山西南不远,有一西埠村,蒲松龄长期在毕家作西宾,《查牙山洞》一文就是当年蒲松龄对此山的真实写照。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道:“章丘查牙山,有石窟如井,深数尺许。北壁有洞门,伏而引领望见之……洞高敞与夏屋等。”洞内“两壁嶙嶙岣峋然,类寺庙中塑,都成鸟兽人鬼形。”特别是在山西面鸡冠岭上有远近闻名的大夫石,其状如人像。慈眉善目,颇像一老者。据《山东通志》载:“杈山亦名东岭,长白山迤南之高峰也。有石高丈余,化为人,行医于章丘。明嘉靖初,自号石大夫,假星命至渭南。见刘凤池(陕西渭南人,嘉靖十九年任章丘县令)即拜曰:‘我邑父母也’。刘果登第,令章丘(任章丘县令)。访之不得,石见(通‘现’) 梦曰:‘东岭山下大石即我也’。凤池立庙祭之。病者往祷,辄托之梦寐,医无不愈。”今长白山有石大夫祠遗址。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轶事》也有类似记载。更为重要的是在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艺文卷》中,由咸阳人、嘉庆十三年任章丘县令的刘加封撰文的《石大夫祠记》,详细地论述了《春秋传记》记载的灵石崇拜、《汉书》记载的齐相石奋(即石大夫)能医卜事,到刘凤池立庙祭“大夫石”的情况。

如今大夫石上刻有篆书“大夫石”三字及《东岭山远眺》五律两首:“飞骑至新径,嘉名符寿祥。从云随顾指,皎日炳统光。石柱连天起,树莺更后翔。悠然急归路,回首望八荒。”另一首为:“营进奔泰岱,秀拔坦青笠。德气中华歙,阳光绝岩栖。炯眸人寰海,咳咤落云霓。阊阖歙通间,敢辞日攀跻。”末署“嘉靖辛丑孟夏望,赐进士第关中刘凤池书,盐主刘惠卿刻。”

大夫石前建有石大夫祠,平素疾者往祷,络绎不绝,石大夫往往为患者托梦医之,无不痊愈。在当地民间,关于石大夫的传说时至今日仍承传不已。如一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章丘县城有一孕妇难产而亡,正抬至郊外葬之。忽闻一老者大声曰:“毋抬活人走。”众人大惑不解。老者从怀中取银针,徐徐捻入妇人腹。但听“哇”的一声啼,小儿落地,妇人痛醒,母子遂俱安,众人忙乱且喜。再寻老者,见入石大夫祠中,却已不见踪迹。再看庙中大石俨然正是救命老者。当地人为谢神人显灵妙手回春,为石大夫披红挂彩,竖旗一面,庆贺一番。每到农历三月初九,庙前举行山会,四方香客云集,商贾辐辏,搭台唱戏,进香求子还愿,热闹非凡。

至民国时大夫石四面殿宇尚保存完好,庙前山会还十分兴盛。现在庙宇只留废墟,但“大夫石”及石上刻诗尚完好无损,石刻清晰可辨,已为长白山的一处胜景。保护好“大夫石”遗址,进一步发掘和抢救石敢当民俗,对弘扬它所体现的平安文化,增强其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章丘蒲松龄长白山
济南章丘区龙山镇黑陶作坊的人类学调查
山东章丘至庆云等五条高速公路项目开始招标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蒲松龄
章丘“无锅”
中国(章丘)第十五届大葱文化节暨大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互联网+”下的长白山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