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诗坛一颗星

2018-10-29 09:54马乾林
当代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抗日河北省

马乾林

马紫笙先生在我们村辈分较大,按照族谱,我的祖父还得称呼他为“六爷”。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祖父经常用他的事迹来教导激励我们。祖父的谆谆叮咛言犹在耳,这些话奠定了我刻苦读书、努力求学的思想基础。不过,那时我对马紫笙的具体事迹了解并不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参加工作以后,才逐渐了解到他更多的事情。

马紫笙原名马之澍,1884年6月生于河北省南宫市马家庄一个地主家庭。他家家境殷实富足,远近闻名,诗书之家,精英满门。大哥马之贞之子马纪济(字少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刘珍年的参谋长,马紫笙先生排行第二,其长子马纪同是南宫第一代西医,先后在南宫和天津行医;次子马纪节,共产党员,革命烈士。三弟马瑞荃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天津北洋师范学堂翻译、北京第一师范学堂教员等职,解放后任保定文化馆干事,195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听老人们讲,马紫笙自幼聪颖好学,村塾修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宫县中学堂,后考入第六师范,毕业后又先后在保定直属高等大学和北京大学深造。期间,他花大力气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名著。他特别崇拜鲁迅,他的文章多具有革命色彩和鲁迅风格。

1917年,马紫笙先生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应聘到南宫县立中学任教。他以课堂为阵地,宣传新思想,向学生们介绍十月革命对世界劳工群众觉醒的影响。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创作了不少干预时政的诗歌、小说和杂文,发表于北平、上海等地出版的文艺刊物上,其中小说《卷烟犯》刊载于《光明》文学杂志。

1928年,他受共产党委派和学生刘珍年的邀请,到山东烟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师任秘书长,从事兵运工作,后来由于军阀混战、韩复榘倒戈、刘珍年投蒋,兵运失败,1931年,离开刘珍年部队返回乡里,在本村小学任教。任教期间大力发展本村教育,因为马家庄村地域偏僻、土地贫瘠,穷苦农民居多,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无钱念书,他自己乐善好施,拿出自己家的积蓄成立了識字班、小学堂。自己和爱人亲自当教员免费教贫民子弟学文化,农闲时他又组织本村青年男女开展识字运动,吸引了十里八村喜好文学的热血青年踊跃参加。他从不收取任何费用,有的人说风凉话,他权当耳旁风,有的好友把外面的流言蜚语告诉了他,劝他:“干这个费力又赔本,还不如做些正经生意。”他义正辞严地说:“中国的落后就是识字的人太少,我们这些有血性、有民族心的人再不努力,中国还有出头之日吗?”他持续开展义务教育一直坚持到抗战初期。

在办学期间,马紫笙先生对中共的共产主义学说非常赞同,中共党员李菁玉以书贩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经常深入到各个学校。一次,来到马家庄学校见到马紫笙先生,晚饭吃的是小米稀饭、红高粱窝窝头。他很内疚地说:“对不起,粗茶淡饭,不足敬客,令人惭愧!”李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的“道”,当然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真理了。一句话把两个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交流对时局的看法,畅谈抗日救国反对军阀统治的话题。当时,为了工作的方便和时局的需要,他没有加入共产党,但是他的儿子、侄子都是早期的共产党员,而且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和他进步的思想教育和谆谆教导是密不可分的。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伸向河北。次年,国民党邵鸿基的部队逃亡到南宫市东南乡一带,盘踞在徐马寨、董家庙、马家庄等几个村庄,自称专员。邵鸿基的部队经常来马家庄村收租、摊派、抓丁,马紫笙只要见到就冲着他们不屑地说:“笨蛋。”指他们只知道盘剥百姓不知抗日,并不顾自身安危经常在群众中揭露这支队伍的腐败无能。有一次马紫笙先生在茶馆喝茶,遇见本村一个不务正业的马某某,他和反动政府打得火热,马紫笙故意给他说:“我给你找个事做吧。”马某某一听喜出望外,说:“好的,六爷(马紫笙同辈排行第六),你看我行吗?”马紫笙说:“你行,你行,可以给邵鸿基当个护兵,因为你和邵鸿基是一样的流氓。”马某某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在场的人面面相觑,都替马紫笙捏一把汗。邵鸿基知道后派人将他扣押起来。扣押中,他对看守人说:“你们能关押我,但不能征服我的心!”马紫笙在我们村口碑很好而且还经常周济贫苦,全村男女老少500多人自发去行政公署门前下跪请愿,要求无罪释放马紫笙。后来,在社会舆论和各个阶层的重重压力下,邵鸿基只好将他释放。

邵鸿基的队伍南逃后,日寇压境,冀南大地成了无政府状态,这一时期到处土匪横行、民不聊生,马紫笙任冀南区参议员,他和胞弟马瑞荃在村里组织抗青先、自卫队晚上站岗放哨,模范班防奸防特、保境安民,白天小学生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马家庄抗日救国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气象。马紫笙还对村里的小剧团进行改造,除上演一些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排练一些反映现实内容和抗日的时代剧目,鼓励热血青年参加八路军。经他动员,马家庄村参加抗日队伍的人数达到20多人。他还经常组织小剧团出村为欢送新战士参军参战作义务演出。马家庄村一度荣获抗日模范村的光荣称号,村庄两头分别挂着“模范村”的大牌子,激发了全村的抗日热情。

1938年,马紫笙先生先后出任新河县抗日救国秘书、冀南行署文化参赞、冀南行政委员、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参议等职,为抗日救国献策献力。工作之余,他还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激励抗战,鞭笞国民党消极抗日、制造内战的罪恶行径。1945年发表于《冀南日报》上的《请看南宫东南乡》一组诗词,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委派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和国民党石友三部在冀南的倒行逆施、消极抗日、挑起内战、盘剥百姓的罪行。这首诗表达了压抑在老百姓心头的真情实感,国民党当局闻说后又一次逮捕了马紫笙。当时不少报纸披露了这个消息,《冀南日报》发表了营救马紫笙的专论,冀南区各界爱国人士自动掀起了一场营救马紫笙的正义斗争。迫于社会的公正舆论,马紫笙在扣押三个月后被释放。

这段时间,马紫笙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文学作品,其中《老秋抗战》(诗选)、《战火余烬》等作品在冀南地区广为流传。我曾经拜读过马紫笙先生的作品,他文笔流畅、文言与白话兼有,容易背诵;讽刺味浓,滑稽有趣;政治性强,对激发人们的抗日热情,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些作品使他成为闻名遐迩的冀南抗日诗人。

1942年秋,马紫笙先生按照党的指示,不畏艰险,深入虎穴,利用他的特殊关系到华北治安军首脑机关做地下抗日情报工作。他经常往来于京津之间,一直到1944年冬天。

1945年抗战胜利后,马紫笙先生转业,二度回到南宫教书,在滏阳中学任教。1948年7月14日,冀县冀南建设学院创办,他被调往那里任教。1949年8月,冀南建设学院改为河北省立冀县师范学校,他仍留校教授后师班的语文课程。马紫笙知识渊博,爱憎分明,讲课知识性强,思想深刻,且幽默风趣,颇受学生欢迎。在他的教育和引导下,有些学生写出了不少佳作,如他的学生张鉴秋创作的幼儿读物《献给孩子的礼物》,1956年由上海儿童出版社出版。

马紫笙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笔耕不辍,这一时期创作了评书《工人科长牛占海》,改编了剧本《小二黑结婚》,发表过鼓词《二虎子認哥哥》,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他以唱词形式创作的儿童读物《寒号鸟》等众多作品。马紫笙爱好文艺,善写鼓词、著述严谨,每当段子写出后,除个人吟唱外,其夫人也与之演唱,然后根据演唱效果与听众意见,再行修改,从不肯轻易出手发表,只要发表一定是精雕细琢之作。

1953年6月,冀县选举人民代表,誉满冀南的文教工作者马紫笙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在6月29日开幕的冀县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出席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不久,河北省成立文化局,他受命出任河北省第一任文化局局长,同时还兼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河北省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先后被选为河北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参加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7年10月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时,已经73岁高龄的他离开了省文化局,留居保定,工作岗位落在省政协。1968年12月24日,他病逝于保定,终年84岁。

马紫笙先生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群众疾苦,关注国家发展,他也惦念自己家乡的父老和生养他的这块热土,但是为了民族大业,也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了。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政河北文化事业,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个人的事从不向党和国家提要求,任劳任怨。他的儿子是革命烈士,但他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来抚养已经成为孤儿的孙子。他为官清正从不徇私,唯一的孙子也没有给予安置工作,在家务农一直到老。

“少壮离家为人民,赤胆忠诚报国恩。坚贞立下鸿鹄志,壮心铸就民族魂。杏坛热血播火种,艺林痴心著诗文。鬓秋未曾忘国事,英名豪气传后人。”在他逝世将近50周年之际,我写下这首七律,缅怀他的一生。

编辑:安春华

猜你喜欢
抗日河北省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我们有力量抗战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