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石岗 许文婷 安春华
周初武王分封,召公被封于燕。那时候的燕国是不折不扣的北方边境,苦寒之地。它“外迫蛮貉,内厝齐晋”,被少数民族山戎打得奄奄“病”态,被齐国、中山国打得几乎亡国。但就是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逼迫性的空间中,燕国硬是上演了历史反转剧,一举跻身“战国七雄”。面对强秦,燕国是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一把匕首固然抵挡不了百万之师,但那易水河边的风声、歌声,已然成为历史绝唱。
因此,燕文化闪烁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穿越几千年时空而不歇,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后来者,孜孜不倦地对它展开研究。
早在1929年至1949年,著名考古学家马衡教授带队,对燕下都遗址进行专题调查,并对老姆台进行考古挖掘,发现了大量出土文物,震撼了考古界。至20世纪50年代,二十年间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了燕国这个神秘而古老的诸侯国的存在,为历史地理学家和其他领域专家的介入提供了突破口。
1961年,燕下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大量文物被损毁的年代,这一决定使燕文化免遭破坏,为后世继续研究提供了可能。该时期,随着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发现并挖掘了一批重要的遗址和墓地,如北京琉璃河遗址、天津张贵庄战国墓等。
改革开放以后,燕文化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以及董家林古城的考古取得了重大突破,最终确定了周初召公封燕之事的存在;燕北长城的发现基本确定了燕国的疆域;以大量的出土文物为依据,确定了燕国的早、中、晚三个分期;燕铜器铭文的研究,基本确定了燕侯克是驻守燕国的第一位王侯。总之,这一时期丰富的考古资料使更多专家学者开始瞩目燕文化研究,从而使考古学这一学术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考古研究的顺利开展,为后期燕文化各研究分支的出现提供了有力支撑。燕文化研究从此由考古实物研究进入史实梳理和文化符号研究阶段。
最早对燕国历史进行完善梳理的是夏自正教授。1988年,夏自正教授发表《燕国史简说》,呈现出燕国历史面目的基本轮廓。
1995年,北京市房山区召开了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国内权威专家学者,还包括海外研究人员。此次会议虽然以考古研究为主,但对燕国地域和燕国史进行了基本界定。
同年,张京华教授的著作《燕赵文化》出版。《燕赵文化》一书对历史上称为“燕赵”的黄河以北平原地区文化,从生态、农业、经济、政治、战争和民族整合背景方面进行了横向探讨,并讨论了商周时期的燕国古史。张京华教授认为,“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精神传统为燕赵所独有,而为其他区域所不具备。该书成为学术界研究燕赵文化的必读书目之一。
进入21世纪,燕国历史脉络日益清晰,由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燕文化研究进入精神内涵层面。燕文化精神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慷慨悲歌精神内涵方面的研究颇丰。
“慷慨悲歌”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司马迁写项羽:“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同时,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又用这个词描述中山国风俗:中山地薄人眾,有大量“殷地余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中山国与燕国紧邻,文化气质接近。到了唐代,韩愈的一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对燕赵故地的精神特质做了精准概括。河北保定市委党校的杨玉生、薛兰霞教授夫妇,是发表燕文化精神层面研究成果最多的学者,杨教授认为,燕文化慷慨风格的形成主要由山高气寒的地理环境、农牧文明的交界、长期的战争和民族融合等多因素导致。
对慷慨悲歌的当代价值研究是慷慨悲歌精神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荣宁发表的《论抗战时期燕赵文化的重生》、赵胜军的《慷慨悲歌,燕赵豪气》、张川平的《战争激发生成的河北人文精神》等文章,都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大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御敌、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品质,是慷慨悲歌的当代传承和升华。
近几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尤其是去年雄安新区的设立,燕文化研究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京,津,河北中北部包括雄安新区,均为燕国故地,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期建设助力,是文化学者的使命。而各城市、各领域的学者们,也纷纷担起这一责任,迅速开展多样化的燕文化研究。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总领队毛保中,主持雄安新区考古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新区规划提供了准确的文物基础信息。今年5月27日,毛保中走进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堂,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燕文化特质的考古学探析。
京、津的学者也进行着同样的文化传播。早在十年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陈平即撰写了《燕文化》《北方幽燕文明》《燕秦文化研究》等专著;2015年,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出版了《琉璃河遗址与燕文化研究论文集:纪念北京建城 3060年》;今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走进天津博物馆,为听众带去讲座《周初分封与早期燕文化的考古学观察》。
易县,拥有燕下都遗址和荆轲刺秦故事,在燕文化研究中更是不甘落后。2016年11月,易县成立燕文化研究会;2017年4月,易县举办燕文化主题书画展;2017年12月,易县博物馆开馆,展出了举世罕见的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复制品)和各式各样的燕国瓦当(实物),使观众零距离感受到燕文化魅力。
燕地长歌歌不止。对燕文化,人们期待着知道得更多、更多……
编辑:郭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