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学生数感的发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育和教学活动,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影响小学生数感的因素,服务教学资源的更新,促进学生数感的更好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影响;小学生;数感培养;因素;研究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通过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学生数感的发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育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感的更好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以培养学生数感。
目前国内对数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感的内涵、数感的形成、数感的发展和数感的教学四个方面。在数感的培养策略问题上,我国学者的看法也较为一致,概括起来,数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观察客观事物,在描述和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并用数交流信息;注重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联系生活实际,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合理估算和选择合适的算法;重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用数学的语言解释现实问题。
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影响小学生数感的因素,服务教学资源的更新。对教材例题和习题的诊断和再设计,利用加工后的素材进行新的课堂实践,对教学进行优化,从而为教学资源库的更新提供新的素材和典型的案例,能够更好地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发展学生数感,将关注对练习进行诊断和收集,从而使教师意识到培养数学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教师利用修改后的教学资源进行再教学,通过一些变式题和开放题来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影响小学生数感培养因素的研究》(HJG17072)是合肥市张向林名师工作室申报的2017年度合肥市立项课题,已正式立项,进入中期评估阶段,取得一定的成果。下面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52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让学生在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 在解释实际情境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
教学难点:
分数的意义的建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揭示課题:分数的意义
2. 师: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认识了分数,它怎么又出现在五年级的课堂上呢?猜一猜:今天会学习什么新内容呢?
【设计意图:引入部分,让学生观察,这不仅仅是观察,是思考与思维的并存,心理上对学生进行暗示,课堂上要想和思考。】
二、探究新知
(5)第一幅图分的一个饼可以换成……
生:一张纸、一个苹果、一个梨、一片树叶、一个正方形……
生:它只是一个物体的代表。
生:第二幅图分的1米可以换成1千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生:第二幅图分的1米可以换成1吨、1千克、1克……
生:它只是一个计量单位的代表。
师:第三幅图分的8个圆片可以换成……
生:一堆沙子、一堆稻谷、一碗米饭、一堆石头、一个操场、一段跑道、一段公路、一个地球……
生:它是一些物体的代表。
(6)师:我们可以把这些分的东西取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单位“1”,为什么加上“”,与“1”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加引号是与自然数“1”进行区别。可见这个小小的“1”里面有大大的学问!
师:你能说说我们身边哪些事物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生:一个人、一组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操场、一段跑道、一段公路、一段铁轨……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宏观上认识)
生:一个人、一个南瓜、一个西瓜、一粒沙子、一条小道、一根头发、一个细菌、一个细胞……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微观上认识)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单位“1”,知道“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生:我从老师的板书中,将上面的一行文字连起来,横着读,就可以这样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收获与反思: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课堂中注重思维训练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更加喜爱学习数学。这节课,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到培养,并在建构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培养。
1. 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富有层次地推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性的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这正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认识分数的意义,其重点在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究意义,掌握规律,完善分数知识体系。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这是关于分数的描述式定义,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也是必须突破的难点,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2. 利用直观手段,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课件呈现实物图表示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线条、6个圆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块饼、一个长方形、一根表示1米的线条、一个集合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并结合图形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并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
第二步,告诉学生,引出单位“1”的概念。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 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由具体的量概括出抽象的数。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的台阶,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集合,“一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先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其次是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是有联系的,有利于后面教学假分数。
第三步,回答“上面的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问题,再认识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具体实例。
第四步,从四个分数的具体含义中提取共同特征,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概括分数的意义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比較几个分数含义的共同特征,提取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试说什么样的数叫作分数,这是抽象基础上的概括。分数单位是分数的计数单位,分数单位同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本质是一致的。分数单位是随单位“1”被平均分成的份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在交流时进一步明确:分数单位实质上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这一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3. 深度练习,丰富概念,提升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练一练”通过看图写分数,进一步体会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第1题写分数时,要看懂每幅图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几份涂了颜色。思考和交流都是围绕分数意义展开的。
拓展练习(图5):
分数的产生:一是由度量产生。远古时期,分东西。例如:有一天打到3只野兔,要分给7个人,每人半只野兔都分不到,该怎么办?这时不能用自然数表示,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二是由计算本身产生的。如6÷3=2,而7÷8,8÷7的商就不能用整数表示了,由于整数范围内不能进行计算,于是扩大到有理数范围,产生了分数。
为什么三年级学习过,五年级还会出现呢?三年级时,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平均分”可以得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而单位“1”是非常难理解的,到高年级时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之几。学习分数,是因为要学习小数,当然先学小数也是可以的,但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难度,故而先学习分数的意义,为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五年级学生的综合能力、表达概括能力等增强,因此安排在五年级进行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本质。也正因如此,教师更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学生要深入浅出地把数学本质的东西搞清楚,弄明白。分数作为一种数学表达,与比、分数除法是融通的,分数的表达更具体。想一想,中学生爱写除号、比号吗?中学生经常会用分数的形式去写,找便捷的方式去写,这时,必然会用分数进行表达。
在数轴上找分数,有宏观和微观视野。在探微上下功夫,往小里分,逐渐入微,看起来抽象,不是具体的事物,只是一个数,但数形结合,直观形象,在数轴上能找到点、找到线段、找到数。并且,我们把分数延伸到假分数,从认识分数到认识小数,结构化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数的感悟。
拿足球习题的安排来说,层次提高,学生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从抽象到想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练习的层次、宽度、广度、深度得到体现。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思维可视化。
4. 影响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因素:“数数”中数出数感,“读数”中读出数感,“看图”中看出、推出数感,“数的运算”中算出数感,“估算”中估出数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用出数感,这几个方面因学生的悟性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因此,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应注重从这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