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探析

2018-10-29 11:07叶跃先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自信心小学数学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并了解其知识储备程度,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应用题学习情境。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的多能性目标。本文以笔者个人的观点探讨了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方法,希望达到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自信心

小学数学涉及的加减乘除及图形面积、体积、统计初步等数学问题,最终都会以数学应用题的形式出现。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发育、发展阶段,他们普遍害怕学习和研究数学应用题,特别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和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思维规律,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字、图形、符号通过演示、观察、分析、拆析来理解应用题,从而让学生掌握理解应用题的方法,并形成“胸有成竹”的解题模式。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一整套解题技巧和模式教给学生,教会学生。

一、 审题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定。应用题叙述的数学语言和生活化语言的差别导致学生往往对题意理解产生困难。对此,教师可开始指引学生整体读完应用题,审清题意,指引学生采用“缩写”和“改写”的方式帮助理解数学应用题。“缩写”可以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等条件从应用题中分拣出来,使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已知条件“浮出水面”。这一过程类似作文教学的审题,只不过是将那些从应用题中分拣出的已知条件重新构建一番,使应用题简单易懂,数量关系明朗清晰。而“改写”过程则进一步把应用题语句的生活实际化叙述改写成更为贴近小学四则运算意义的数学表达式。显而易见,这样的一个教学训练过程,能使小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掌握应用题审题步骤,继而进一步自然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认知习惯。

二、 析题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关键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表现出来,减缓思维的坡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方向是逆向思维——执果索因。即从最后问题想起:“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通过一步步的逆推分析,把未知量变成两个已知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即通过已知量之间的某种运算能得出所需的未知量);综合法的思维方向是正向思维——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由两个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一个必然结果。依此法,在基本数量关系的支配下一步一步前进,直至最后求出问题。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要求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桥梁,同时逐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

三、 解题

经过前面的审题和析题过程,对于解应用题,小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恐惧”了。接着就是要趁热打铁演算本题了。只需要将前面已经形成的解析过程用简单明了的数学算式或方程式表达出来。至于计算结果,对于小学生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在应用题的演算解题过程中,需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演算解题习惯。一是看演算的算式与解题思路是否一致、已知数据是否完全抄得正确、算式是否具有简便运算的特点;二是演算要按照加、减、乘、除四則运算的法则和顺序进行,同时要求学生锻炼口算和演算能力;三是要对比检查,看看演算结果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符合应用题题意等。

四、 论题

通过审、析、解三步,教学已知一段落,但不能停留在此。还要让学生学会论题,把思维训练推向新的境界。这部分训练包括:较为完整、条理清晰地叙述分析过程;计算时叙述每步计算的意义;变换题目的叙述方式;改变应用题的问题或条件并做出相应的分析解答;合理地把问题与算式搭配起来;根据算式补充合适的条件或问题;判断多余的条件;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分析解答。

五、 编题

在前四步的训练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解题技能。通过编题,给思维以广阔的驰骋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认知结构中的旧知板块,进入知识的运转状态,在思维的创造性活动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这部分训练主要包括:模仿例题编题;结合实物编题;直观实物编题;根据线段图或示意图编题;根据运算公式编题;定制编题范围等。最后,在前面解应用题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生活和课本举例,要求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编应用题的习惯。编题将会给小学生思维以广阔的驰骋空间,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应用题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恰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

六、 结论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阶段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数学基础抓起,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朝辉.数学教育的理论、问题、策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孔企月.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邱学华.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叶跃先,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江海小学。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自信心小学数学
等待·自主·探究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