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8-10-29 11:07欧淑芝
读天下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摘要:文化经典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将其作为高中的教学课程,在提高高中生文化素养,帮助其树立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文化类散文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带领高中生体会人生感悟、了解作者思想、提升语文素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文化类散文的文学特点,并对高中教学工作者的分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度探究,以此来拓展他们对于文化知识建树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探究方式,为后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散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考对于经典文化内容考查的增设,文化类教学也受到了教育机构和高中生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年代、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此类文化课程的整体教学状况不容樂观。学生对于文化类内容的学习也仅满足于能读懂、知大意,对于文化的中心思想和经典内涵漠不关心,长此以往,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无益,同时还容易造成教师创造能力的丧失。故此,探究高中文化类散文阅读教育策略工作,迫在眉睫。

一、 文化类散文的特点

(一) 取材意义较深

文化类散文是一类特殊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形式,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撰写内容的中心大多围绕文化名人、自然风光、文化特色以及历史掌故。除此之外,在文化立场上,文学类散文与一般散文也存在不同,具体表现在一般散文描写的大多是身边的风花雪月、生活中的喜怒哀怨,而文化类的散文描写的则通常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意味的内容。就如余秋雨先生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文化苦旅》,这本书虽然大多描写的是主人公一生所见到的景象,但是其重点却是借助景象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描述出来,以来来将感性的认知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上,折射除了表象后面的文化沉淀。

(二) 文化意识强烈

文化类的散文大多是以“批判历史、揭露现实、文化反思”的角度,借助文学的艺术形式,将其表述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类散文在颂扬优秀传统文化、抨击文化中劣根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和特殊优势。除此之外,文化类散文还可以从“乡土风情、宗教信仰”的角度,将一些抽象的文化理念具象地表达出来,在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看法、显示自己的文化信仰、偏爱和审美情趣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李敖先生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传统下的独白》,就是通过文化的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的弊端进行抨击和反思,不仅符合文化散文“文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可谓是文化散文中的“艺术瑰宝”。

(三) 细节表现全貌

文化类散文对于历史和景物的描写,与一般的文学描写不同,它不单单只是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景物的赞赏,最主要的是它还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融入其中,从而通过对细节的特殊处理,让读者领略作者的文化思想、审美情趣,以此来增强文章感染力的同时,引发了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为后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余秋雨先生的另一篇文学著作——《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是以自己的想象,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将历史人物苏东坡具象地表述出来,一方面既表达了自己对于苏东坡所处世道不公的呐喊,又暗讽了当时部分掌权者对于文化遗弃的事实,从而有助于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为后期思想道德品质的良好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高中语文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 理顺文化类散文的文章线索

与一般散文相比,文化类散文主要是作者通过借助某一事物或者某一现象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述出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只要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就能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真实意图。故此,在进行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对文化类散文的文章线索找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教给学生们线索找寻的方式,以期其较快地领会作者的表达情感,做到文章分析有理有据。以《道士塔》这篇文章为例,首先可让学生们阅读全文,然后带领学生找到文章的线索,通过阅读可发现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条为明,即“王道士的行为活动”,一条为暗,即“作者对王道士的行为态度”,通过这两条线索,学生们可及时地了解到这篇文章的表达思想,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由此可见,理顺文化类散文的文章线索不仅有助于降低文章的阅读难度,同时还能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进而为后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通过对描写对象特征进行探究找到作者的描述本质

文化类散文作为一种具有精神文化精神的散文,因此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倘若忽视了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不仅会增加散文的欣赏难度,同时还不利于文化类散文阅读作用的充分发挥。故此,在进行文化类散文阅读教学时,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写作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以此来帮助学生通过对描写对象特征进行深度探究,找到作者的描述本质,进而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阅读。除此之外,在进行主体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可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找到文章中的描述主体,这些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风景、历史,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其本质的探究方式也不尽相同,倘若主体是人的话,需重点剖析文章中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了解他对于当时历史的贡献及今世世人对其的评价,而倘若主体是风景的话,则需要探究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典故,从而判断作者是否“借物喻人”,找到其所要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为后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类散文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利于高中生气质修养的提升,同时在文化尊严性和独立性的传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文化类散文的创作水平高低不同,但提高高中学生对文化类散文的阅读频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1]安春华.文化散文的内涵及特征[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11):121-124.

[2]李运转.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12-14.

作者简介:

欧淑芝,中一,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