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今的中国,母性教育依然占主体,然而却暴露出很多的缺陷,本文就父性教育在少儿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产生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做了个人的浅薄的见解。
关键词:父性教育;假单亲妈妈;假丧偶式教育;性别角色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情感、智力等都会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品格和自我修养的形成与完善,将会最终决定他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学校教育则是帮助孩子系统地学习各种知识,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社会教育则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然而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却面临着很严重的问题——父性教育的缺失。
那么什么是父性教育呢?从狭义上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主动实施或提供具有父性角色特征的家庭教育活动。相对于母性教育活动而言,父性教育活动具有强健有力、果断、不拘小节等特征。父性教育缺失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在意识或行为上很少给予幼儿父爱或自动放弃教育幼儿的权利的行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更是在父性教育中严重缺失,父母外出打工都是爷爷奶奶在家监护,隔代亲使得孩子更加被溺爱,造成学习上、生活上、性格上的严重不足;在学校教育中则体现为一线的女性教育者多于男性教育者。而且大部分的男性教育者都是领导职位,没有时间和精力直接教育孩子。
要么说爸爸去哪儿会这么火,其实就是反映了中国孩子生活里缺少爸爸,因為妈妈总是时刻陪在孩子身边,所以从来不会有人说要拍妈妈去哪儿了。也正是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新名词应时而生了,如“假单亲妈妈”“假丧偶式教育”。
一、 我们强调父性教育的重要性,那么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
(一) 父亲教育有助于孩子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尤其对于男孩子)。男孩子从父亲身上得到是一种男性应该如何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模式。父性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主心骨”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性教育有许多母性教育不能取代的优势,缺失了任何一方,孩子的人格发展都是不完整的。母性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而父性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变化性和多样性。所以,孩子在妈妈面前表现得很安静,而在爸爸面前则表现得比较兴奋。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由于父亲们粗犷、豪放的天性,与父亲生活时间长、受影响多的孩子,容易继承父性的基因特质:大度、开朗、喜动、自尊心强、喜欢交往,更社会化、甚至更幽默诙谐。我们的孩子们刚性不够、骨气不足、意志薄弱、没有主心骨、缺乏信心和毅力;我们许多男孩子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发展中倾向于女性化(比如喜欢一些非竞赛性的活动——看书、看电视、听故事、猜谜语等)、女孩子更有“软弱化”的倾向,这都源于父性教育的缺失或偏颇,02年北京动物园出现了“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实,这个事件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父性教育的缺失,对于孩子人格发展潜藏的极端危害。这名清华大学生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养成了对母亲的狭隘的依赖感。妈妈对他管得很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有规定。他缺乏自我意识,很少与别人交往;直到上大学才学会骑车,甚至他骑车上学的路也要由母亲来指点。单亲教育使得刘海洋个性上严重缺陷,以至于做出了令人唾弃的事情。
(二) 父性教育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美国耶鲁大学一项研究表明,父亲带孩子时,孩子从父亲那里可以学到丰富的、广阔的知识,能更广泛地认识自然与社会,并通过操作和探索变换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父亲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父亲与孩子接触越多,孩子的交往能力就越强。父亲带孩子参与社会性活动,孩子会接触很多新文化和新生事物,感受到各种社会信息,思想会比较开放,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就会增强,也更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也使得男孩会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三) 学校教育中的父性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育孩子。一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严重缺失,使得孩子其实很依赖学校的男性教师,希望能从他们那感受到父亲的气息。二是作为教师,他们更具备丰富的经验,足够的耐心,以及巨大的责任感,使得孩子更是崇拜和向往。
二、 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 由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导致父亲“淡出”家庭教育。因为很多父亲都认为自己已经很忙了,我要挣钱养家,每天都累得不行了,哪里还有时间教育孩子哦。
(二) 父亲不当的教育方式。“严父慈母”的错误观念,导致父亲与孩子的心理疏远甚至对立,有些父亲,在家庭中过于严厉,过于严肃,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不仅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对其敬而远之。
(三)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对家庭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母子关系,忽视了父亲对儿童的影响,久而久之父亲也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认为教育孩子就应当是母亲的责任。
(四) 在少数家庭中,母亲说了算,在孩子面前贬损丈夫形象,降低了丈夫的诚信,这就使得父亲想教育孩子也无法发挥积极作用,父亲也就没有了重视孩子教育的意识。
(五) 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中男性教育者人数越来越少。
总的来说,父性教育的缺失让孩子们刚性不够、骨气不足、意志薄弱、没有主心骨、缺乏信心和毅力,这是母性教育很难完成的。我们要从缘由上去改变,今后的教育必不可少的是父性教育的参与,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文道,孙云晓,赵霞.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
[2]李霞.父亲角色在孩子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06).
作者简介:
李屿,湖南省怀化市,怀化市溆浦县卢峰镇警予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