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娥
摘 要: 本文以霍尔高低语境为视角,以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与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为例,分析二者在文化信仰、思维方式和家庭观念方面的差异,探讨二者的利益导向和在法律上维护集体利益的共性。随着中美文化相互交流,高语境中国集体主义和低语境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发生碰撞时,二者未来互照趋势明显。只有增进中美文化的相互了解,减少分歧,达成共识,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霍尔高低语境 中国集体主义 美国个人主义
引言
人类在交际时(一般指言语交际)都会受到语境的影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中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提出霍尔高低语境,即文化具有语境化:高语境和低语境[1]。
霍尔指出,大部分国家的文化主要是高语境取向,其特点为预先编排信息、信息隐藏于语境、依赖于语境性、言语交际含蓄委婉、间接并呈现集体主义价值观,如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少部分国家的文化主要是低语境取向,其特点是语言传递信息、依赖语言性、言语交际单刀直入、直接、呈现个人主义价值观,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国。
而另一跨文化交际学者Geert Hofstede则提出文化价值观四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2]。他认为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于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反之则亦然[3]。
美国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即美国个人主义;中国核心价值体系以集体为中心,集体利益胜于个人利益,即中国集体主义。
言语交际时,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各具特色,但二者并非泾渭分明,毫无关系。本文就从霍尔高低语境的视角,以中国和美国为例,探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二者在交际中的异同,详细分析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规避文化休克、减少文化壁垒之目的。
一、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的共性
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有追求利益为导向和法律上维护集体之共性。
(一)个人利益可服从集体利益
当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二选一时,中国集体主义文化提倡舍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即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特别是国家利益胜于个人利益;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倡导个人利益最大化,但当面临重大选择时,个人利益需屈从集体利益。
(二)法律上维护集体利益
中美两国都提倡用法律约束公民行为,以求家庭、社会稳定。例如,当一个家庭婚姻破裂时,中国夫妻会选择协议或诉讼离婚。此处以协议离婚为例,若首次提出离婚,中国的婚姻机关会规劝双方调解,给予双方6个月的时间,目的是让当事人冷静下来,认真考量其决定,权衡家庭关系,若有小孩,双方需商讨如何妥善安置小孩等事宜。半年后,若双方仍申请离婚,法律上才会准许。美国各个州的法律不同,若夫妻双方提出诉讼离婚,双方均会聘请律师,基于职业道德,律师首先会建议当事人寻求婚姻心理咨询,缓解双方矛盾,如其婚姻心理咨询失败,双方仍达成共识选择离婚,则会递交法院审核,律师会最大限度地争取其当事人的利益,如孩子抚养权和财产分割等。
上述案例说明,中美两国在处理离婚案件上,均侧重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中国当地婚姻机关采取半年缓冲期,是让当事人梳理清楚两人情感,多考虑家庭利益;同等情况下,美国律师也是先建议其进行婚姻心理咨询,若双方婚姻咨询失败,然后帮助当事人分析个人得失,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由此看出,中美两国从法律的角度处理离婚案件,最终目的是以维护家庭稳定为前提,侧重于体现集体利益。
二、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的差异性
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的差异性主要是文化信仰、思维方式和家庭观念不同。
(一)文化信仰不同
中國文化传承上下五千年,文化信仰深刻地影响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文化信仰主要由历史形态、地理条件和意识形态决定,这三大因素对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历史形态看,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由分散走向统一,原始社会山顶洞人即存在群居生活,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学派兴起,百家争鸣,儒家、道家等学派思想广为传播,尤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断传承和发展,在封建社会占据中国文化信仰的统治地位。“大一统”的思想、“礼”治主义、“仁”治道德标准是促成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推力。其二,从国家地理条件看,中国是一个地形、地貌非常复杂的国家,尤其是高原、山地较多,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在地形地貌相同区域的人们寻求抱团发展,如潮汕商人的抱团性。同时,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其三,从意识形态看,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熏陶,这三家思想均从不同角度对集体主义价值观有高度的阐释,并对人们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与约束。儒家强调的“人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就是典型的集体主义,人伦的交织就是集体,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的交织就是儒家的集体。国家以家庭为基础,“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强调国家、家庭等为表征的集体利益至上。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的价值观,自然与人和谐相处,并不主张个性的张扬,对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有较强的约束力。佛家强调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对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有较大的道德约束力。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新时期有了更大的张力和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将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发展置于通盘考虑的高度,中国强带动世界强,全世界、全人类在经济文化交流中共发展、共繁荣,彰显出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智慧。
美国是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大国,是一个民族和文化的大熔炉,其文化信仰同样受到历史形态、地理条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价值观以推崇个人主义为特征。从历史形态看,美国脱胎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地广人稀和美国梦的兴起,白人、黑人、黄种人,不同民族、不同人种的人变成美国公民,其原有的民族特性和个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得到保留和传承。从地理条件看,美国以平原为主,辽阔的地域和地广人稀的人口状况,促使美国人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体利益。美国西部牛仔这一经典形象就是个人主义的显性代表。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更强化美国人追求个人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从意识形态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深受《圣经》思想的影响,《圣经·创世记》中神要借着基督,使堕落的人成就他的意旨就是一种个人主义。美国经典电影里充斥着个人主义的形象,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米勒上尉,即便是团队合作中也凸显出浓浓的个人主义色彩。法国著名历史社会学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则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道出了美国个人主义的重要根源,其“民主制度松弛了社会联系,但紧密了天然联系;它在使亲族接近的同时,却使公民彼此疏远了”[4]。
(二)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造就了中国人内蓄的思考、表达方式,中国人思维方式是螺旋式上升,言语交际时,说话间接、含蓄顾及集体,喜欢“话中有话”绕弯子,依赖于语境性或背景,注重聆听者的整个社会关系。美国人思维方式是直线型,言语交际以个人目标为导向,说话直奔主题,依赖于语言本身,鲜少顾及语境或背景,喜欢就事论事。以文学写作为例,中国写作的风格是喜欢用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主题,通过周围环境让读者体会文章的潜在含义。美国人喜欢直奔主题,用语言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就事论事。
(三)家庭观念不同
中国人提倡“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观,强调整体大于部分,认为大家庭是整体,每个家庭成员是整体的某个连接点。例如,当夫妻感情破裂时,双方父母及亲友都会本着“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姻”的原则,都会出现这样的对话:
亲友或父母会说:“对方出现原则性问题吗?”
当事人答:“有。”(或“没有”。)
亲友或父母说:“小孩怎么办?父母怎么交代?”
当事人就是一声哀叹或默认了。
此对话说明面对离婚案件,中国人首先关心的是这个婚姻关系的其他社会成员。如,孩子和双方父母,其次考虑才关心当事人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中国家庭观是家庭核心,多数中国人认为婚姻是家庭集体的事,是两个社会家庭的事,不能因个人情感而牺牲家庭整体利益,特别是不能让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承受这样的变故,很多时候就会规劝当事人,忍一忍,一辈子就过去了。熬一熬,一辈子就过去了。中国的长辈或夫妻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会希望个人付出牺牲,甚至一生幸福也要维护家庭利益。
美国家庭观是核心家庭,即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父母与孩子是独立个体,待子女成家立业后,父母则全身而退且不再干扰其生活,除非子女向他们求救。例如,若夫妻双方婚姻破裂,则当事人的亲友或父母的态度是:你的事情你做主。他们之间的对白如下:
亲友或父母会问:“你想好了吗?”
当事人答:“想好了。”
亲友或父母答:“好,我们支持你。另要跟孩子谈谈吗?”
当事人答:“找到合适机会再告知。”
亲友或父母答:“好。”
此对话表明,美国人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与其他人无多大关系,但双方子女有知情权,同时子女要理解和尊重父母的选择。虽然两人感情破裂,分开居住,但父母对其子女的爱不会变,父母仍需抚养、教育他们的孩子直到成人。小孩作为独立的个体,父母会教导孩子,父母不能在一起生活,无法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孩子有权利选择跟谁生活,不管孩子选择与谁生活,父母也会表明他们的态度:孩子的成长,父母仍会参与,并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可见,美国人尊重个人选择,不能牺牲个人幸福而维系婚姻。
三、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的未来发展
随着中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渐加深,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的未来发展将日趋互照。尤其在一些名人参与跨文化交流时有所体现。
(一)集体主义存在于美国
中美价值观的比较之下,集体主义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例如,美国男子国家篮球队——梦之队,因其招募了NBA几乎所有顶尖篮球运动员而被称为历史上最强大的篮球隊。梦之队的明星球员一直备受世界关注,无论是从“梦之队”的迈克尔·乔丹还是“梦八队”的科比·布莱恩特,球迷们总是为他们精彩表现而折服。2004年雅典奥运会梦之队备受世界瞩目,其成员年收入足以超过一些小国的GDP,他们选择居住于豪华酒店而非奥运村,可在这届奥运会上,梦之队只赢得了铜牌。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梦之队重新夺回了失去的金牌,同为知名球星的勒布朗·詹姆斯曾公开表示,北京奥运会后,深深为科比·布莱恩特的敬业精神所折服。可见,个人服从集体则事半功倍,个人高于集体则事倍功半。乔丹、科比代表美国男篮参战奥运会等,体现了集体主义观念。
(二)个人主义存在于中国
集体主义仍是中国价值观的主流,但受跨文化交际影响,一些年轻人正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变得更加独立,更主动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体现出个人主义文化追求个人独立、自由、尊重内心的特征。例如,2017年6月23日,中国乒乓球男队运动员马龙先发微博,“已无心恋战……想念您刘国梁”,继而单方面退出国际比赛,其他运动员相继点赞并转发此微博。国际大赛在即,代表中国参赛的中国男队却放弃比赛,退赛事件让体育界和社会震动,特别是微博以省略号含蓄表达其退赛隐衷,更是引发民众热议,呼声最大的还是批评他们放弃比赛,置国家荣耀和民族声誉于不顾,声讨此乃个人主义行为。另国家游泳队前运动员宁泽涛,2014年仁川亚运会崭露头角,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际,因不遵守队规私接商演,“手撕”国家队,霸屏热搜榜头条,其个人主义直接冒犯了国家体育总局。以上案例表明,以明星球员为代表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追求个人自由、遵从内心想法。由此可见,多元化时代,中国一些年轻人开始倾向于追求个人价值、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途径。换个视角来看,这未尝不提点我们需与时俱进。
(三)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趋向互照
随着各国文化交汇,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并非绝对对立。例如,曾服役于美国NBA火箭队的中国人姚明及加盟CBA的美国人马布里,其访谈实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Sample one
Yao Mings First Interview since Retirement[5]
Graham Bensinger: “When you took part in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whats your feeling?”
Yao Ming: “I felt the 1.3 billion people in the country on the ground I was standing on.”
Graham Bensinger: “When you chose the Talent Show for basketball players, how did you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BA and CBA? And how to choose the players like ‘Derrick Rose and ‘Allen Iverson?”
Yao Ming:“As we all know, though Rose is small, he is with the team. Now I began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horter players. We should realize that it was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players skills of controlling the ball.”
Sample Two
There are some dialogues from Bai Yansong and Stephone Marbury on CCTV Face to Face[6].
Bai Yansong: “You are the hero of Beijing, and your position will last long, so do you yourself think you are the hero?”
Stephone Marbury:“I dont think so. The honor was because I am in a group of players who did their best for the team and the club. And MVP should be awarded to defender Li Xuelin who played the longest time in the finals. It was wonderful to win the championship. When I could play basketball, winning the championship was always my dream. I knew that it was not easy to make it. However, we did it this time. ”
Bai Yansong: “Your tattoos are ‘Infinity, and ‘I love China? I heard that your daughter can sing Chinese songs fluently?”
Marbury: “I love China! I started a new life here. I got the tattoo ‘I love China the first year I came here. My daughter loves China too.”
以上案例說明,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正趋向互照。姚明从小生活于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他含蓄地表达他参加北京奥运会是代表中国,体现了高语境下的中国集体主义;适应美国NBA工作后,他直接回应退役后的规划是去上大学,体现了低语境下的美国个人主义。反之,美国球员马布里生活于美国个人主义,加入CBA后,他选择入乡随俗,当被问及他是不是英雄时,他含蓄委婉地回答此成就归功于集体,体现了高语境下的中国集体主义;当被问及他身上文身是“我爱中国”和他女儿喜欢中国歌曲时,他直接回答他和他女儿都爱中国,足以体现其低语境的个人主义。
结语
中国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但美国不是绝对的个人主义,美国人也有很强的团体精神。同理,对中国集体主义的理解亦如此。随着中美文化日趋交流,二者关系顺时顺势而变,例如:受美国个人主义价值影响,中国有年轻人日渐选择丁克家庭、不婚主义等。同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到华为、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他们接受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及团队价值观,将自己视为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言语交际时,高语境中国集体主义和低语境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发生碰撞时,我们既要寻求两者之共性,又要分辨其差异性及互照趋势,加强理解两国文化,增进相互了解,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力求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霍尔,著.韩海深,译.超越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6-21.
[2][3]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1.79-304,209-254.
[4]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著.陈天群,赵振,译.论美国的民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5]Graham Bensinger. Yao Mings First Interview Since Retirement[EB/OL].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graham-bensinger/yao-mings-first-interview_b_944966.html, 2011.11.02.
[6]腾讯体育[微博]. 马布里对话白岩松:未来计划后半生待在中国[EB/OL].http://sports.qq.com/a/20120408/000648.htm,2012.04.08.
[7]朱敏洁[观察网].习特会:习近平与特朗普在佛罗里达首次会晤,外媒聚焦何处 [EB/OL].http:// www.guancha.cn/america/2017_04_07_402489.shtml,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