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区块链与ICO:现实和未来

2018-10-29 11:13姚博
当代经济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区块链监管

姚博

?眼摘 要?演随着人类的创造能力越来越强,信息的传递成本越来越低,传统互联网正在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比特币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2017年8月以来,比特币价格大涨引发的投资浪潮将区块链技术带给越来越多的受众,助推了区块链产业的飞速发展。自从区块链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被写入我国“十三五规划”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推动区块链技术引发区块链投资火热,ICO作为区块链生态系统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热议。区块链技术革新始于比特币和数字金融行业,未来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将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或将引领科技领域迈向新的高度,而智能互联时代的价值评估会愈发显得前瞻和重要。

?眼关键词?演比特币;区块链;ICO;监管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9-0082-08

一、比特币迎来发展热潮

1.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是集合了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优点的一种新型电子化货币。Fuji(2014)指出数字货币呈现的特点不仅具有与真实世界交互的支付功能,而且通过密码学构造出安全可靠的转账功能,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不再以法定货币作为基准货币,而是依靠一定规则独立发行,并可自由交易的货币[1]。目前全世界的数字货币大约有1 000种左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竞争性通货理论,即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一直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为了使自由社会得以维系,就必须要防范通货膨胀,并引入竞争性通货,取消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利,允许私企发行货币,并在流通中不设任何限制[2]。弗里德曼则主张“新货币数量理论”,即货币供应量的不规则运动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过多造成的结果,所以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就应该实施“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数量法则,而货币需求量是可以预测的,因此货币当局应该根据货币需求来发行和穩定货币供给。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出现一个所谓的货币当局,在货币供应上不能产生通货膨胀(即总供应量恒定),并且按照货币需求来供给(即供应速度确定),那么,当前比特币的总恒定量及其共识机制对于货币稳定的产出都符合弗里德曼理论的设想。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理论都是从法定货币的视角来认知货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其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启蒙。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各国开始思索当今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元和美国的货币政策。世界各国的货币体系仍然是法币架构,各国政府是垄断货币发行的主体,法币是政府强制民众接受的一份合约,通货膨胀是法定货币不可避免的结果,美元的价值取决于其购买力,购买力则是由美国经济发展和美元供给量所支撑,所以购买力所决定的价值关系成为了潜在通货膨胀的诱因,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后续波及影响,最终孕育出了比特币的新思路,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竞争性和避免贬值等特征使得让“非国家化的货币体系”的构想成为现实(王晟,2016)[3]。2008年年末,中本聪在密码学论坛上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比特币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计算系统,用于协调信息传递和分配管理,实现维护数据库的完整和更新。从广义来看,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支付网络,从狭义来看,比特币是用来储存和运输的数字虚拟货币。

2.比特币价格飙升

比特币于2009年1月正式诞生,2010年,比特币交易所Mt.Gox成立,比特币的价值被世界认可,但前些年的发展较为缓慢。比特币是利用分布式存储的区块链技术创新姿态进入大众视野,直到2017年,才展露出了大规模爆发的势头,如图1所示。

按照Bitfinex平台统计,2017年,比特币收盘价从1月6日的898美元飙升至12月16日的19 210美元,涨幅超过1 500%,截止2018年3月2日,比特币的收盘价为11 036美元。全球比特币的流通数量为1 689万个,总市值1 890亿美元,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如图2、图3所示。

叶佳(2014)认为比特币具有去中心化、可以在全世界流通和交易,操作时需要私人数字密钥进行身份验证的专属所有权,没有隐藏成本,交易费用低等优点[4]。从交易特征来说,比特币交易网络会实时赋予用户由私钥和公钥组成的数字密钥,私钥就是控制私人账户的密码和支票本的签名,公钥就是特定媒介和银行账户,二者组成的数字密钥通过关联匿名用户的身份和交易数据,从而帮助用户确认交易地址和信息安全性,同时交易系统为了避免恶性违约和双重支付等行为,一般会在交易过程中等待6个交易区块的验证,避免潜在的“51%算力攻击”问题。所谓“51%算力攻击”是指,如果个人或机构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就能够使用算力手段撤销自己提交的付款交易,进行双重支付获利,阻止区块确认交易的部分,也会阻止部分“矿工”开采有效区块或比特币。实质上,每次比特币交易会经过6个区块进行认证,其中数据运算和成本都难以估计,即使有机构或个人拥有超过50%的算力社群,那么其击溃比特币体系的收益也不及运用庞大的算力“挖矿”后垄断比特币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大。图4为近期比特币的算力增长状况。

比特币的价格浮动经历了孕育期(2010~2013)、发展期(2014~2016)、井喷期(2017至今)。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并于2017年7月正式实施,自此之后,比特币成为人们在外币套汇盈利监管之外的特殊换汇投资渠道,比特币价格开始急剧上涨,2017年9月,国家七部委叫停了ICO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市场,随后彻底关闭和暂停所有比特币交易业务,国内市场开始纷纷抛售比特币,而国外的比特币交易市场氛围仍旧趋稳,价格不断攀爬历史新高,如图5所示。

3. 影响比特币价格变动的因素

比特币价格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策和汇率,内部因素包括成本和区块链技术应用。{1}政策因素。各国政策和国际局势变化能够影响比特币价格,尤其是在各国分散节点增多的情况下,各国的政策影响力不断凸显,例如英国脱欧、朝鲜问题等,投资者通过购买虚拟货币进行资产保值。{2}汇率因素。人民币汇率下行导致投资者对资产保值格外关注,而比特币又具有类黄金的属性,对其进行投资就理所当然很受青睐。{3}成本因素。随着全网算力的快速提升,挖矿难度也在随之增加,用于维持探寻一个新区块的时间不变,挖矿的耗电量迅速扩大,挖矿成本逐日增加,但其收益却受制于每个区块奖励比特币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如图6所示,挖矿成本的抬升也构成了比特币价格上涨的原因。{4}区块链应用。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推广,人们对比特币的认可也在逐渐提高,愈发开始重视挖掘其潜在价值。

二、区块链技术变革

区块链技术是继互联网科技之后的颠覆式创新,很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新的产业技术变革(袁勇和王飞跃,2016)[5]。区块链的应用实践在金融科技领域逐渐展开,尤其是在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交易领域,但能否在金融以外领域获得成熟的应用,还需要实践来证明。

1.区块链内涵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相连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的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就像云计算、大数据一样,区块链并不是单一的信息技术,而是依托现有技术,进行独特的组合和创新,实现前所未有的动能。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交易网络,但其实际应用更为广泛,发展颇具潜力。从本质来讲,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核心和基础架构,是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比特币是区块链最早的一个应用,比特币的所有交易记录均保留在区块上。区块链是使用分布式数据库进行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分布式结算网络,可以无需接受第三方监管实现人们之间的点对点的交易和互动,其去中心化、无需信任、集体维护和数据库可靠的特点帮助其具有一定的优势。{1}共识决策。区块链上的任何数据更新都会同步到整个链条上,任何节点都能够查询区块链上的信息,提高数据的可审计性和准确度。{2}分布式安全。其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能够有效防范技术故障和恶性攻击,确立系统安全度和信用保障。{3}低成本信用。大部分文件和资产能够以代码和分类账的形式传至区块链上,区块链依靠算力消耗进行信用锚定,维持信用强度。

2.区块链的发展阶段和类型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

(1)区块链1.0。主要应用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尽管各国对此态度不一,但是迄今为止区块链应用最成功的方式就是比特币。2009年,比特币网络正式上线运营,区块链1.0的特征如下:第一,区块单位的链状数据块结构。区块链系统各个节点通过一定的共识机制选取具有打包交易权限的区块节点,该节点需要将新区块的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时间戳、有效交易、梅克尔树根值打包成一个区块,传播到全网络。当区块链达到一定长度后,要修改某个历史区块中的交易内容就必须要将该区块之前所有区块的交易记录和密码学证明进行重构,有效实现了防范篡改。第二,全网共享账本。每个节点都能够存储全网发生的历史交易记录,对个别节点账本数据的篡改和攻击不会影响全网账本的安全性,全网共享賬本还能够防止双重支付。第三,非对称加密。账户体系由非对称加密算法下的公钥和私钥组成,若没有私钥则无法使用对应公钥中的资产。第四,源代码开源。区块链网络中设置的共识机制和规则都是可以通过一致的、开源的源代码进行验证。

(2)区块链2.0。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以外领域的智能合约应用,如分布式身份认证、分布式域名系统、分布式自治组织等,统称为分布式应用(DAPP)。区块链2.0的特征表现有:第一,智能合约。区块链系统中的应用是已经编码的,可自动运行的业务逻辑,通常有自己的代币和开发语言。第二,DAPP。包含各种用户界面的应用,以及各种加密数字货币。第三,虚拟机。用于执行智能合约编译后的代码。

(3)区块链3.0。适用于金融领域以外的行业,在组织、公司、社会等多种形态运转的背后,区块链可以应用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协调,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司法、物流、医疗等领域,区块链能够帮助解决信任问题,提高系统运转效率。

区块链的类型一般分为3种:①公有链。区块链完全开放,各个节点可以自由地加入和退出网络,网络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务端节点,如比特币和以太坊。②联盟链。各节点有对应的实体机构,通过授权后才能够加入或退出系统,各个机构之间组成利益联盟,如R3区块链联盟(R3CEV公司发起)。③专有链。各个节点的写入权限由内部控制,读取权限会选择性开放,区块链是具有多节点运行的通用结构,但其资格认证被严格控制,适用于部分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和审计,如蚂蚁金服、富士通。这三种区块链类型对比如表1所示。

3.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比特币促进了区块链从0到1的诞生,区块链技术过程:第一,交易定义。公共密钥加密pkc(public key cryptography),区块链pkc为每位参与者提供两把密钥,一个为公钥,一个是私钥,本人使用私钥时需要在加密信息中进行数字签名,公钥采用不可逆椭圆曲线和加密函数运算,公钥还要经过哈希函数运算进而得出比特币地址,私钥相当于密码,为随机生成的数字,安全性较强。第二,单节点交易核查。当A的交易信息发送后,区块链网络内任一节点(矿工)上的机器收到了信息,开始进行处理,检查交易的唯一性、交易合法有效、数字签名、发件人这笔比特币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被提取过、比特币发送数量是否与预接收收量相同,如果检查没有问题,节点交易就会备注有效,该信息将传输至网络内其它节点,并进行共识验证,单点验证的矿工可以获得小部分的比特币奖励。第三,加入区块,区块创造。该笔交易会被一个挖矿节点验证,验证成功后会被添加到区块中,每个节点要给10分钟内的交易盖上时间戳,并计入最新的区块。第四,节点共识验证。每个矿工节点需要解SHA256算法的难题来争取过去10分钟内区块的合法记账权,并向全网公布该时间段的带有时间戳的所有交易,以及由其它矿工节点来核对验证,此过程可以收获奖励12.5个比特币(该数量每4年递减一半,目前已经挖出1 600万以上比特币)。第五,区块成链。其它矿工节点经过核对确认无误后会竞争下一个区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合法记账的区块单链,每一笔交易经过6次区块确认,最终在区块链上被承认为合法交易。

挖矿流程:第一,挖矿。由矿工型节点共同参与,由于需要保证节点之间的同步,所以新区块的添加速度不能太快,矿工只能在最新区块的后面,生成下一个区块,如果区块添加速度过快,就会出现刚刚同步了一个区块并准备生成下一个区块,别的节点又有新区块生成的情况,因此区块链协议中会设置添加新区块平均要10分钟,全网才能生成一个新区块,这种产出速度是通过海量计算最终得出有效Hash值的先决条件,从而控制区块的产出时间为10分钟。第二,目标值。解密的过程为各个矿工在区块头所包含的叠加内容基础上放置随机数字链,经过SHA256反复计算后又达成目标值,矿工解密运算Hash的有效性跟目标值密切相关,每个区块头包含一个难度系数,此值决定了计算Hash的难度,随着全网算力提升,难度系数也在快速上升。第三,随机数。随机数为只能使用一次的密码数字,若矿工通过哈希运算产生了一个大于目标值的哈希值,则需选择随机值重新进行计算,直到找到等于或小于目标值的哈希值。第四,Markle根。Markle root是區块头部分的哈希值,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产生后,都已经被Hash成为一段代码传播给各个节点,在各个节点的区块中,可能包含有几千笔交易,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区块链的设计采用Markle root机制,让几千笔交易的Hash值进行两两一组形成一个新的Hash值,不断重复直到最后产生一组最终的Hash值,该值大小有32Bytes会被记录在Block Header中。第五,分叉。区块链中,每个子区块只有一个父区块,但当不同的矿工发现不同的区块时,会出现一个父区块暂时拥有多个子区块的情况,即称为分叉。从分叉的区块起,不同的矿工配对了不同的区块,在分叉出来的两条链上,算力具有差别。由于解题能力和矿工数量成正比,因此两条链的增长速度也不一样,一段时间后,一条链的长度就要超过另一条,交易区块所延伸的区块长度越长,也即算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网络内的其他节点所改变。

三、ICO起源与未来

1. 区块链的融资方式

区块链的融资目前有两种,VC和ICO,其中区块链项目的VC融资额从2013年到2016年均是小幅上涨,但在2017年,大量VC机构开始投资区块链项目,投资额达到12亿元人民币,从轮次占比来看,天使轮、A轮、B轮、C轮仍是主流,但战略投资的占比逐渐上升,传统VC机构对区块链项目而言价值更多体现在背书和战略资源,国内的区块链项目在2016年发展达到顶峰,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如图7、图8所示。

2016年区块链还是以VC融资为主,到2017年8月以后,ICO融资迎来爆发,从第三季度开始,ICO获得的资金量超过了VC的投资,如图9所示。ICO的融资可以打破地域界限,全球各地的投资者都可以进行投资,项目发展资金也可以不受限于第三方金融机构,项目方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的运营上面,而不是融资谈判过程。但是ICO的风险也较多,如本身的估值不确定,信息披露不足,投资方和项目方的议价能力较弱,监管还处于真空地带,面临政策和法律风险,很多项目的商业模式不容易实现,普通投资者无法识别,这种不透明、无监管的情况使得国内通过ICO“圈钱”的项目也不少。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和数字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在众多行业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区块链+行业的业务场景,延伸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场景下的区块链项目开始运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内生的ICO融资方式获得启动发展资金。

2. ICO的特点

区块链项目融资模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指的是ICO项目方通过发售加密货币筹集资金,然后项目方启动资金实现项目由概念设计向现实转化[6]。其类似于一种产品众筹,为项目对构建基于区块链产品服务的承诺,通过售卖部分Token来筹集资金用于创始团队的开发工作。Token是区块链生态里面的一种权益证明,常见的就是可以流通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和以太坊,Token一经发行,便会严格按照区块链代码执行,不受个人和机构控制。

ICO一般发生在项目的早期,筹集的资金多用于项目的启动和开发,以太坊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ICO项目案例。ICO作为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新型融资方式,本质是发挥协作者的力量,实现资金的公开募集,利益的公开分配和信息的公开披露。区块链开启了价值互联网,在社区中实现信息和价值、产品和品牌的同步,快速验证和智慧协同所构成的整个反馈过程,是构筑商业的数字化经济内在核心力量。ICO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区块链和数字加密货币的成长带来了底层的改变,实现了信息即价值,产业即金融,涌现出更多的去中心化、社区化、自由化的协作组织,实现了协作机制中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ICO的作用机制:{1}ICO的项目方通常首先通过白皮书与市场和支持者进行沟通,白皮书内容包括项目介绍、项目需求、融资、项目团队的代币持有量、代币类型和ICO持续时间,同时还有其他信息有助于投资人了解并评估该项目的信息。由于ICO发生在项目完成前,所以项目细节的全面和透明至关重要。{2}ICO开始后,加密数字货币就可以出售,通过代币相应权益为参与者带来收益。{3}一般ICO会持续几周,以便可以融到更多资金,项目方会设置一个融资额度,如果成功融资,项目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资金没有筹集到项目方的最低要求,已经融资的资金会返还,ICO失败,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融资,那么项目将开始启动。{4}ICO结束后,ICO发行的代币将在数字交易平台上市并与其它代币进行交易,其价格受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和项目进展的影响。

3. ICO与IPO融资方式的比较

ICO的出现为区块链创业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ICO没有投资期限,采用发行代币(Token)方式,投资人不参与经营,通过数字交易平台也可以随时退出;VC一般是投资高新技术的项目,其股权投资期限一般为3~5年,投资人通常会积极参与项目方的经营管理,并通过上市、收购和股权转让退出股份。IPO的定义非常明确,界限也很清楚,发行公司通常有一定的发展经验,与ICO的最大区别是它们在股权出售和面临监管的差异方面。具体如表2所示。

国内目前的主流ICO平台有10家左右,其中,币众筹、ICOAGE、ICO365平台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还有ICOINFO、币投资等潜力平台。ICO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决融资难和资产流动问题,自身具有更多的金融属性,金融与实体本身就是一种同生共融、相互依存、同舟共济的关系,当实体经济存在债务负担过重、比较优势衰减、人口红利衰退等问题,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应用和ICO新融资模式对提高项目方协同效率、降低成本、优化项目方组织结构、推广普惠金融具有突出优势。

4. ICO监管

现在的ICO监管国内还处于讨论阶段,国际上倾向于沙盒监管,杨东(2017)认为监管沙盒旨在于为新兴的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空间,并不断地调整既有监管框架,探索新的监管边界[7],贵阳作为国内大数据金融创新示范点,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较为超前。

国外对监管沙盒的应用如下,英国:2014年10月,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管理局(FCA)创立了沙盒监管,申请沙盒监管的金融企业需要证明有必要进行沙盒监管测试,并且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和收益稳定性要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产品,拟在监管沙盒中进行测试的项目需要在规定的2个月内向FCA提出申请,制定测试的参数、评估方法、报告要求和消费者保护措施,半年内,最终测试结果通过FCA的审核,那么其产品和服务可以在沙盒之外进行推广,同时,FCA会建立专门的沙盒管理团队,做好监测和评估工作。澳大利亚:2016年12月,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和委员会(ASIC)提出沙盒监管的指引文件,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向ASIC备案,并进行测试特定业务。ASIC对一些特定项目允许申请12个月的延期,接受测试的客户人数最高200人,发行金融产品和资金借贷是不被允许进行监管沙盒测试,2017年9月,股权众筹融资平台也可以进入沙盒监管测试。当前,项目方在参与监管沙盒测试的产品中,要求有信息披露和对消费者保护的義务,包括对借贷的合理赔偿与实施调解安排的方案。新加坡:对区块链金融创新的监管政策开放程度更高,也是第一个采用监管沙盒的亚洲国家,在监管沙盒内注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允许在报备的情况下从事与现有法律有所冲突的业务,不会追究法律责任,监管方会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新的法律制度修改建议。监管沙盒测试需要经过申请、评估、测试几个阶段,新加坡的申请时间较短,一般为21天,评估阶段需要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来确定,测试阶段需要向客户告知风险。新加坡的监管沙盒试验更注重培养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创新。

中国:2016年9月,香港地区启动监管沙盒来应对区块链的飞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则表示我国对互联网金融还没有采用监管沙盒的模式,而是采用柔性设计的理念引入柔性监管,以促进区块链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创新。2017年5月,央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委员会,将会加强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实践和发展。未来,中国的监管科技(Regtech)将主要涉及几个方面:{1}完善金融监管双支柱,涉及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功能监管。{2}金融数据标准化,监管机构应该担负起整合金融数据的重任。{3}监管机构应该制定行业监管规则、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市场进入和退出。{4}加强国际机构合作,引进国际Regtech新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Regtech发展机制,防止跨国监管套利,防范金融风险。

5. ICO趋势展望

{1}分段次ICO将会出现。开启多轮次ICO,一般关于融资来讲,第一次认购承担的风险最大,但收益也是相对较多,后续认购者的风险降低,但收益也在减少,但项目方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按需从后续轮次获得发展基金,对每轮次的权重可以合理设置,传统融资阶段分为:天使轮、VC、PE、IPO,所以分段次ICO融资也会成为主流形态。{2}ICO项目偏好“小而美”。所谓“小而美”,是指那些估值小,但能够解决市场痛点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结合当前技术或模式创新,能够快速赢得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商业模式简单,依靠单品就可以改变市场格局的项目,很有可能成长为独角兽企业。{3}ICO项目的“三公开”社区属性更加完善。“三公开”即资金的公开募集,利益的公开分配,信息的公开披露,“三公开”属性有助于建立更加全面的ICO项目审计和基金会的社区机制。

四、小 结

在技术和创新的驱动下,不同的技术范式、不同的交互方式、不同的网络入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智能互联时代,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正在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数据正在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正在形成新的协作模式,数字经济体正在被广泛孕育,区块链开启了价值互联网时代,ICO经历了非理性繁荣和市场竞争之后,必将进入新的价值评估体系。未来,价值互联、智能风控、合规性将成为重要的前瞻议题。

[参考文献]

[1] Fuji Ki H, Tanaka M. Currency Demand, New Technology, and the Adoption of Electronic Money:Micro Evidence from Japan [J]. Economics Letters, 2014,125(1).

[2] 长铗,韩锋,等.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3] 王晟. 区块链式法定货币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6(9):77-85.

[4] 袁勇,王飞跃.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481-494.

[5] 叶佳. 比特币的优势——基于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的对比[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2):150-152.

[6] 陈一稀,魏博文. ICO新政影响、本质问题与政策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7(10):132-137.

[7] 杨东. 监管ICO[J].中国金融,2017(16):69-70.

猜你喜欢
区块链监管
对强化简易升降机监管的若干思考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监管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