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成绩评价体系初探

2018-10-29 11:14石晓宇仓江贾文伟
体育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高中生

石晓宇 仓江 贾文伟

摘 要:随着2016年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和2017年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我国高中体育教育的关注点和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日异月殊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现今高中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201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和分析,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成绩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可行性的探索与构建。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7-0048-02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1]。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表现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方面。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更新体育成绩评价思维,对高中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201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和分析。遵循适宜中国青少年发展原则,进行了高中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成绩评价体系构建的初步探索,以适应2017年新课标,实现体育教育中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塑造体育品德,并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成绩评价体系的创编

传统的学习成绩评价强调量化分析的方法,即“硬评价”,这是评价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但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能被全面量化,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辅之以主观的归纳性、描述性评价,也称为定性评价,即“软评价”[2]。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方面。因此本文从体育素养的三大方面对高中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

(一)“核心素养”范畴“运动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在“运动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的同时又要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田麦久将运动能力结构模型分为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五大要素,其中在高中阶段是发展学生体能和技能的黄金时期,也是较易进行评价的结构要素,在经过专家鉴定后将体能评价与技能评价列入到“运动能力”评价维度之中,并实行体育课程中运动能力的时效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采取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其中在技能评价中采用定性评价手段,结合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为以下四点:(1)掌握所学项目的技能;(2)掌握所学项目的规则;(3)对所学项目进行展示及讲解;(4)比较专业地观赏与评价所学项目[3]。平均每个维度5分,共计20分。评价主体分为:小组组员评价、授课教师评价和教考分离形式的其他体育教师评价。经特尔菲法将专家意见进行整合,其中小组组员评价占总成绩的20%,授课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50%,其他体育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30%。“体能评价”以高中生体育学业水平考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照对象,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手段,将评价维度分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靈敏五大方面,平均每个维度6分,共计30分。标准的范围取值在总结、归纳的同时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总体来说,体育学业成绩评价由注重成绩高低的评价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转变。

(二)“核心素养”范畴“健康行为”的评价体系构建

“健康行为”作为核心素养的三大维度之一,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对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引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规范体育健康活动的秩序,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评价内容主要汲取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几大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良好卫生习惯、预防运动伤病的能力、情绪调整和环境适应情况[3]。并且其评价主体的划分在专家的意见整合后具体分为:小组组员评价、授课教师的评价和班主任评价,每一个维度5分,其中小组组员评价占20%,授课教师评价占50%,班主任评价占30%。在每一维度的评价中精确到个位,然后乘以所占比重,最后将得出分数相加。在完成评价后,教师可以以评语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健康行为情况,积极、清楚地反馈给学生及家长,促使家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4]。

(三)“核心素养”范畴“体育品德”的评价体系构建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提出:素养=(知识+能力)态度[5],因此,核心素养体系中在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要突出体育课程的学科性,强调横向评价时兼顾纵向评价,强调突出态度与参与、意志与合作在体育课程中的教育意义[6]。在该评价体系中建立教师评价的同时,也合理结合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在学生的意志、品德等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把握可能会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对于未担任任课工作的教师而言。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言语、行为、情绪等表现来对其进行评价。但是,正常人的行为表现通常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抑制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有必要结合一定的自评和他评,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折射出学生“体育品德”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其评价主体的划分在专家的意见整合后具体分为:自我评价、授课教师的评价和小组组员评价,其中自我评价占20%,授课教师评价占50%,小组组员评价占30%。分数整合情况同“健康行为”评分细则。其中小组评价环节中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加客观地反映被测学生的具体情况。

二、高中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成绩评价等级阐述

本研究通过对“核心素养”中“一个核心、三个方面”的解读,从高中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2017《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对比、分析和归纳,并取之交集,在经过专家检验后对“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对高中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进行可行性的构建,将各部分成绩相加得出最终总成绩。并经专家验证后共分为四个等级,即初始级、发展级、完成级、优秀级。(表1)

三、评价体系注意事项

(一)评价要求

此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是在高中生的每一学期末进行的,评价对象可单独管理或分组管理,但某些涉及隐私的测试项目应依次单独进行测评。此外,测试的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还应注意两次测评之间的合理间歇,以缓解学生们的运动性疲劳。

该体育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是按照运动能力测评、健康行为测评、体育品德测评的顺序进行的,其中運动能力测评时间为一天。按照“先技能后体能”的顺序进行。体能测评中的先后顺序也是有严格定义的,应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动员、疲劳顺序进行。在提醒学生们充分热身的情况下,先进行速度测评(50m跑),一定时间间歇后进行灵敏测评(一分钟跳绳),在身体充分预热的情况下再进行柔韧测评(坐位体前屈),然后进行力量测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最后进行耐力测评(800m跑)。其次健康行为测评和体育品德测评,都是通过纸质版调查的形式进行的,所以比较省时,各用10分钟即可完成测评。

(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要求

测评者的最佳配备情况为男女均等,并保证人员充足,具体测评者数量应根据应试学生数量而定,且应具备体育专业运动技能知识、运动医学或运动护理学的知识和能力。测试人员要对评价体系具有充分了解、对评价标准的等级情况有很好的概念性理解。被评价者为辽宁省高中生(16~19岁的青少年)。

(三)评测工具

在测评中准备好必备工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必备测评工具有:单杠、跳绳、秒表、体重秤、身高测量器、软垫、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纸质问卷、防扭伤喷雾剂、饮用水、记录簿、口哨等。

(四)隐私和安全

测评前测试人员要确定测评场地和测评仪器的安全性,并与学生本人和家长签署参与测评同意书,参加测评结束和间歇休息的学生在测试期间应有教师或工作人员看护,以保证学生们的人身安全。

四、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养成是当今体育课程的重要方向,这也是最能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学生交织的本质性、关键性素养。现如今高中体育课教学中能否确立一种较为科学的评价机制,将对体育教育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绪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需要做什么[J].中国教师,2017(11):18-21.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17-318.

[3]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

[4]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9-33.

[5]赵凤霞,等.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52-159.[6]黄建强,张延峰.对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现状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7(2):6-8.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JG17DB018)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