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良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外二科,天津 301600)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1],左半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为急性肠梗阻,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本文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肠减压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60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5.26±2.11)岁。其中直肠上段癌17例,乙状结肠癌14例,结肠脾曲癌23例,降结肠癌6例。随机将60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组:行中下腹正中切口,常规探查腹腔并将结肠、周围系膜有效游离,将肠管夹闭并离断后给予纵形切口(结肠梗阻近端),将肠溶物取出,实现有效肠减压。将肠吻合口两侧彻底清洁后给予结肠端侧吻合,将腹腔引流管、肛管常规留置后完成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1.2.2对照组:常规探查腹腔后将结肠及周围肠系膜有效游离,对肠管给予夹闭、离断处理,纵形切口位于结肠梗阻近端,将肠溶物取出并切除阑尾,于其残端置入输血管并给予有效结扎、固定,使用肠钳进行末端回肠夹闭后,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全肠灌洗,直至灌洗液澄清后将输血管拔除,并对阑尾残端给予有效缝和,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或预防感染。
2.1胃肠减压效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例数手术持续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拔除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研究组30171.09±24.52①3.21±0.264.02±0.319.49±1.38①对照组30241.24±45.313.39±0.414.24±0.4414.52±2.07
注:与对照组对比,①P<0.05
2.2不良反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相关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3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左半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结肠癌分型之一,患者病理诊断大多为浸润型表现,发生急性或慢性肠梗阻后将出现便血、排便困难、腹部绞痛等症状。研究表明,家族遗传、饮食不节、存在原发性大肠炎等均属于左半结肠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3],患者出现急性肠梗阻后需通过及时、有效的胃肠减压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已有大量研究资料[4-6]证实,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接受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后,较Ⅱ期切除吻合术、Hartmann术等方式具有更为理想的预后及远期存活率。但部分学者认为以往传统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灌洗处理与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并不提倡术中给予氯化钠彻底肠道灌洗处理[7]。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Ⅰ期切除吻合术联合术中灌洗、研究组I期切除吻合术免灌洗可获得相似的胃肠减压效果,但由于研究组术中省略灌洗步骤,因此该组手术所需时间较少,患者机体内环境暴露于空气中时间随之缩短,术后感染几率显著降低。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Ⅰ期切除吻合术免灌洗治疗时,通过对肠道进行挤压从而排出内容物,此举可有效降低切除阑尾所致手术创伤,吻合口张力、吻合口瘘发生率随之减少,安全性则显著提高。此外目前临床大多利用氯化钠实现肠道灌洗,该物质将严重破坏肠道内环境稳定,肠黏膜自行修复能力降低,术后不安全因素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给予Ⅰ期切除吻合术免灌洗治疗,在确保胃肠减压效果的同时,还有效降低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