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及临床意义

2018-10-29 07:57刘怡君
吉林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鼓室鼓膜中耳炎

刘怡君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四川 广安 63800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类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会使患者听力受损,并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一经确诊需及时治疗。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3月对收治的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取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试验对象,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6月~2017年3月,病例总数为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0岁,平均(40.8±3.4)岁;病程10 d~3个月,平均(33.8±2.5)d;单侧36例,双侧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6岁,平均(39.5±3.2)岁;病程8 d~3个月,平均(33.2±2.4)d;单侧37例,双侧3例。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医生佩戴好额镜并对光,指导患者取坐位,侧身面对医生,并将患耳充分暴露,固定多余的头发,避免影响手术。对耳周和外耳道行常规消毒,取棉卷子包裹少量棉花蘸取鼓膜麻醉剂,将其涂在鼓膜的正下方、前下方、后下方,麻醉10 min左右,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从鼓膜下方刺入鼓室,并将积液取出。积液抽取完后,采用无菌棉签擦拭残留于耳道内的液体。手术后给予呋麻滴鼻剂、口服氨溴索,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持续1周药物治疗后进行复查,若未出现好转则需继续治疗。

1.2.2试验组:采取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鼓膜穿刺术的方法同对照组。在抽取出积液后行第2次穿刺,穿刺点选于鼓膜上方,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穿刺前拉开注射器,使注射器内存有部分气体,在成功穿刺后将气体缓慢注入鼓室,挤出内部残余积液,使其从首次针刺入口流出,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鼓室内积液流净为止。然后经第2次进针口注入4 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4 000 IU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在给药结束后将针头拔出,轻按耳屏部,使药液能充分吸收。在手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

1.3评价标准

1.3.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各项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水平或患病前水平;有效: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听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症状和听力未见改善或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1.3.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听力下降、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并发症的例数和总发生率。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数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试验组401(2.5)13(32.5)26(65.0)39(97.5)①对照组408(20.0)18(45.0)14(35.0)32(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χ2=6.13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听力下降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发生率试验组401(2.5)1(2.5)1(2.5)3(7.5)①对照组402(5.0)5(12.5)3(7.5)10(25.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χ2值=4.501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鼓室积液、非化脓性中耳炎等,一般因机械性阻塞、功能性通气障碍、感染所引起,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闷胀等不良症状[1-2]。临床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具有较大的优势和临床意义[3-4]。通过鼓膜穿刺术可清除患者中耳内的积液,但无法彻底清除干净,少量残留黏液可堵塞穿刺耳孔,隔断外界空气,使其无法进入鼓室内,造成咽鼓管功能不良,抽取积液后可使耳内呈负压状态,加重咽鼓管塌陷,降低咽鼓管的功能。如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鼓室注药,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本次所用药物为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糜蛋白酶属蛋白酶的分解物,可使分泌物的黏度明显降低,并可溶解坏死组织,使分泌物得以消化、清除,使局部血清渗出减少,水肿得以减轻;地塞米松属抗炎类激素药,可对过敏反应起到抑制作用,减少白细胞浸润和血管渗出,避免瘢痕粘连。本次研究表明,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总有效率可达97.5%,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与仅采用鼓膜穿刺术治疗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潘永奎的研究结果一致[5]。

可见,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极具优势和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鼓室鼓膜中耳炎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