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暮春时节,中国广西刚从百花谢幕走进绿意盎然,老挝的哈密瓜已迎来丰收。而老挝本土种出的第一个哈密瓜品种就来自广西,4年前,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老挝承建的中国(广西)—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以下简称中老试验站)在老挝试验栽种成功。
广西与东盟山水相依,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广西近水楼台。广西与东盟的合作,农业的优势明显。据了解,部分东盟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相对中国滞后,急需引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品种和设施来提升本国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供给。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源远流长。
进入21世纪以后,合作进入快车道。2010年,中国领导人在第十三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提出,要进一步实施优质高产农作物示范田建设,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20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2012年9月,中老两国共同签署的《2012~2013年中国—老挝农业合作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双方同意合作共建“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13年11月5日,双方承建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农林研究院在南宁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老挝万象用40公顷土地成立“中—老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总部,在原“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成立“品种试验站巴松分站”,主要种植哈密瓜、葡萄和蔬菜,合作期为25年。这是中国政府在东盟建设的首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中老试验站的建设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中老两国领导人和相关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中老试验站在短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2016年10月30日,自治区农业厅厅长白希(中)率广西农业代表团为试验站大门揭牌。
2014年5月5日,老挝国家主席本扬(现任老挝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视察学院在老挝承建的“中国(广西)—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中老试验站负责人)张小川犹记得 2014年4月,老挝万象举办首届哈密瓜节,老挝农业部门的官员和附近的村民兴高采烈地涌到中老试验站大棚内摘瓜、品瓜的情景。那是老挝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吃到本土种出来的哈密瓜,他们称之为“中国甜瓜”。
由于受气候条件影响,老挝市场上的哈密瓜全来自进口。为了解决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中老试验站工作人员克服了2013 年老挝百年一遇的寒冷天气,建立大棚,采用大棚普通栽培模式及无土基质有机栽培两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首次试种成功,使老挝第一次在本土种出了哈密瓜。这也促成了该试验站在老挝实现的“四个第一”——
第一次使用广西品种在老挝生产出哈密瓜;第一个使用广西简易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第一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种植大棚;第一个运用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出供应老挝的产品。
“四个第一”为中老试验站后续引进试种适合老挝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打开了良好的局面。2014年4月,仅万象基地试产的首批哈密瓜,就占领了当期万象市场10%的份额,供不应求。
从2013年建站至今,中老试验站已试种了165 个农作物品种,并从中筛选出适合老挝种植的优良品种 48 个。包括果树、瓜菜、水稻、玉米、花生、牧草等品种。其中,除了首次引种的哈密瓜获得成功,首次在老挝利用立柱种植技术种植火龙果也获得成功,得到老挝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老挝人民的赞誉。
而这些品种在老挝推广应用后产量有明显的提高。杂交玉米品种LC188,在万象、占巴塞、沙耶武里等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平均产量为6.26吨/公顷,高于老挝当地的平均产量5.29吨/公顷,增产达18.33%。
老挝农民在中老试验站大棚里收摘哈密瓜。
中老试验站火龙果喜获丰收。
中老试验站在万象总部和巴松分站,还采用无公害有机种植技术重点种植西红柿、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品种,获得了老挝农林部颁发的有机证书。在老挝示范推广的大棚种植技术,找到了在老挝长达半年的雨季种菜难、买菜贵问题的解决方案,惠及了老挝人民。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几年来,“中国甜瓜”的故事一直为中老两国人民津津乐道,中老试验站被当作中国农业技术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范。随着更多引种于中国的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花结果,“试验站经验”也被复制到了柬埔寨、越南等国。
从2013年开始,广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由广西农业厅组织在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印尼等国家建设了以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果蔬等经济作物为辅的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将国内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施引进到项目所在国,帮助当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和水平。
试验站水稻对比试验。
在海外建立试验站实属不易,要管理得好更需方法和智慧。广西农业厅多次召集专题商讨会议,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对项目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一一进行规范,同时召集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与项目实施承担单位签订合同,按照合同组织项目实施。农业厅还组成工作组奔赴一线进行项目检查,保持与当地农林渔业等部门的交流和磋商,争取项目所在国的大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了老挝、柬埔寨、越南3个试验站,缅甸、印尼试验站建设也在进行中。试验站引进当地没有的先进农业技术、品种和设施,已成为中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展销及培训等多功能“窗口”。
依托“窗口”,在相似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使得广西许多农业品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东盟国家“生根开花”。
至今,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共为相关国家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共452个,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124个,其中通过所在国审定品种2个、进入生产试验2个;“十三五”以来,共示范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面积近400万亩,其中,仅水稻一项,在东盟推广面积超过120万亩,共增产7.9万吨。
其中,杂交水稻品种“特优136”这两年在越南累计推广种植约100万亩,甜瓜也成为越南海防农民短平快的致富增收项目之一,每户瓜农一年平均能赚4~5万元。
中越试验站自主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HK4,2009年9月通过了越南农业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进入了越南国家农作物品种名录,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在越南正式公认的杂交玉米种子。杂交水稻品种HKT99,也在2011年9月通过了越南农业部的国家品种审定。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部长文萨昆考察中国(广西)—柬埔寨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2018年1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考察中国(广西)—越南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2017年1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考察中国(广西)—缅甸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位于老挝万象市三通县的推广示范点。
而柬埔寨农业当前面临着突出的种子退化问题,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亦待更新发展。广西福沃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中柬试验站为柬埔寨引入中国先进农业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土壤墒情、气象监测、远程监视、远程控制、农产品溯源、水肥一体化等功能,是当地目前最先进的现代农业智能化管理系统。
近年来,广西在境外建设一大批农业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和推广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生产的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已成为当地农民学习参观和培训的重要基地。中老试验站作为老挝农林部农业系统官方培训基地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利用试验站这一平台为老挝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农业技术人员911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业技术与食品安全、老挝蔬菜种植与经营、哈密瓜种植技术、火龙果标准化种植、玉米花生水肥一体化技术、杂交狼尾草制种技术等。
同时,借助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的中国—东盟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面向东盟国家开展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加强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办学,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老挝国立大学农学院、老挝占巴塞农林学院等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书,接纳了老挝高校230名毕业生到“试验站”实习,推荐10名老挝占巴塞农林学院的毕业生和老挝国家农林研究院农业技术员到广西大学农学院公费留学,并选择3名老挝留学生留在试验站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广西农业部门依托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平台,先后为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文莱等国家举办研修和培训班134多期,共培训当地农业管理、技术人员、农民和农业院校学生共4609人次。广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也已被编印成英文版的技术推广书籍作为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培训教材。
东盟嘉宾代表赠予农业厅礼品。
东盟优质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培训班结业。
2017 年 3~6月,老挝国立大学农学院6名学生学生在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实习。
中国(广西)—印尼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水稻基地。
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玉米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