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018-10-29 08:51齐文杨子峰陈剑何玲玲马义虎周翠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薯温岭薯块

齐文,杨子峰,陈剑,何玲玲,马义虎,周翠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4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具有适种区域广、产量高及营养成分全面等特点。2016年农业农村部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667亿m2以上,平均每667 m2产量提高到1 300 kg,总产达到1.3亿t左右;优质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45%,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在我国南方地区,存在大量冬闲田,马铃薯可与水稻互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热条件,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和后茬水稻生长[1]。马铃薯提前上市能获得较一般蔬菜、油菜或绿肥更好的经济价值[2]。本研究采用最有利于早收、增产和省工的黑膜覆盖方式[1, 3],对浙江省种植较多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以期筛选出最适宜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和早熟的马铃薯品种,并对产量构成因素加以分析,为高产马铃薯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选用10个马铃薯品种,分别为中薯20号、中薯18号、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东农303、荷兰7号、兴佳2号、小黄种、大黄种。前8个品种的种薯由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仙居县种子管理站提供,后2个为温岭当地品种。

1.2 处理设计

试验在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某村进行,土壤为壤土,pH 5.6,有机质43.1 g·kg-1,全氮 1.9 g·kg-1,速效磷295.3 mg·kg-1,速效钾137.3 mg·kg-1。基本气象参数如下:2、3、4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别为8.7、11.7、16.5 ℃,月降水量分别为86.3、144.9、131.1 mm,月平均湿度分别为74%、76%、77%,月平均最高温分别为12.9、16、21.1 ℃,月平均最低温为5.6、8.4、13.2 ℃。试验设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株行距为30 cm × 40 cm,小区面积3 m2,四周设保护行。于2015年2月5日播种,种前将种薯切块,并沾上草木灰,播前用有机肥7 000 kg·hm-2和复合肥750 kg·hm-2条施作基肥,不再追肥。播后盖3~5 cm土层,再用黑膜覆盖加以保温和防止杂草滋生[4],其他栽培措施按照当地习惯。于2015年4月27日收获,各小区取生长均匀的5株马铃薯,考查其农艺性状,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

1.3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及块茎特征

由表1可知,所有参试品种株型均为直立型,匍匐茎短;除中薯18号茎色为绿带褐色外,其余均为绿色。中薯5号和东农303叶色为黄绿色,荷兰7号、兴佳2号、温岭大黄种叶色为淡绿色,其余品种叶色都为浓绿色。各品种薯形多样,有圆形、扁圆形、长扁圆形、长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圆形。除中薯3号皮色为黄色外,其余品种皮色均为淡黄色。中薯20号薯肉为白色,中薯18号为乳白色,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以及兴佳2号为淡黄色,东农303和荷兰7号薯肉为黄色。各参试品种的芽眼均较浅。

表1 马铃薯的植株及块茎特征

2.2 生长情况

各品种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均未见明显病害,长势良好。但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单株茎叶质量、单株根质量、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质量和平均薯块质量的差异明显(表2)。马铃薯的株高为59.00~77.27 cm,最高的为兴佳2号,其次是中薯18号,为71.20 cm,最矮的是温岭小黄种(CK1),兴佳2号显著高于温岭大黄种(CK2),极显著高于温岭小黄种(CK1)。单株茎叶质量和单株根质量均以中薯18号最大,分别为453.53、44.67 g,以温岭大黄种(CK2)最轻,分别为211.67、14.00 g。10个参试品种中,单株薯块数最多的是温岭小黄种(CK1),平均单株结薯13.93个,最少的为中薯3号,平均单株薯5.33个。单株薯块质量最大的是兴佳2号,为481.00 g,其次是荷兰7号和中薯3号,分别为428.33、425.67 g,单株薯块质量最小的是温岭小黄种(CK1),平均单株薯块质量为253.33 g。平均薯块质量介于18.90~79.22 g,超过50 g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中薯3号、中薯5号、兴佳2号、中薯20号、中薯8号、荷兰7号,温岭小黄种(CK1)平均薯块最轻。

表2 不同马铃薯品种生长情况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表3同。

2.3 鲜薯产量及干物率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的10个品种中,兴佳2号产量最高,为32.08 t·hm-2,分别是温岭小黄种(CK1)和温岭大黄种(CK2)的1.90和1.30倍。其余品种与温岭小黄种(CK1)比较,除中薯18号外,产量均显著增加,增幅介于45.62%~69.05%。与温岭大黄种(CK2)相比,中薯18号产量比其低21.66%,其余外来品种均有增加,增幅介于1.63%~16.09%,差异不显著。一些品种增幅较少或低于对照,除自身产量因素外,可能与品种特征有关,比如中薯18号和中薯20号属于中晚熟品种,虽采取了保温措施,促其生长,但其生育期较长,从品种审定信息可知,其出苗到收获为95~99 d[4],在本试验条件下,这2个品种可能未得充分生长,产量相对较低,也不适合做早收栽培。

马铃薯干物率最高的为温岭大黄种(CK2)(21.08%),最低的为中薯20号(14.88%);各品种与温岭小黄种(CK1)相比,干物率无显著差异,但中薯20号、中薯5号、东农303及中薯18号的干物率极显著低于温岭大黄种(CK2)。为达到良好口感的要求,一般菜用马铃薯要求水分含量较高;但作为加工如薯片薯条,较高的干物率可以减少产品的油含量和油炸时间。因此,不同用途马铃薯对干物率要求不同[5]。

表3 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及干物率比较

2.4 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

从表4可见,马铃薯产量与株高和平均薯块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株高在一定程度能反映植物长势,枝繁叶茂有利于光合作用,利于生物量的增加,株高与生物量相关的指标都是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薯块数与平均薯块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薯块的个数直接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大小。单株薯块数与马铃薯其他相关指标也呈负相关关系,可见单株薯块数太多不利于马铃薯生物量的积累。

表4 马铃薯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注:*,**分别表示0.05和0.01显著水平。

3 小结

10个马铃薯参试品种中,以兴佳2号最佳,鲜薯产量为32.08 t·hm-2,分别是温岭小黄种(CK1)和温岭大黄种(CK2)的1.90和1.30倍;兴佳2号薯块大小适中,外观漂亮,商品性好,提早收获对其产量影响不大[6],适宜作为早收品种进行推广。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主要受株高和平均薯块质量的影响,株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生物量的积累,而单株薯块数不仅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大小,同时也会影响生物量的累积。

猜你喜欢
中薯温岭薯块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让新闻动起来,快起来——以温岭日报“微直播”为例谈融合发展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