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的动因:我教初中语文20年,经历了教育界的几次大的改革,变更的语文教科书5套,随着多媒体的渐入,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不断衍生,时至今日,越来越感觉语文教学渐趋打破传统的理念、模式,甚至是学校、班级的围墙,它逐渐变成了一种触感教育。教师成为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的一把钥匙,寻找出关联生活的途径,适时的帮助点评和讲解,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而这种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求知、提升的觉醒,这种学习即将走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老师将退居学生的后面起辅助,引导,开掘的作用。
关键词:触感;教育;实践;常规;兴味;愉悦
所谓的触感教育,字面意思就是接触、触动、触发感想、感动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接触生活,以自身的经历代替说教,在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形成独特的个性体验,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引领,传授,开掘。
一、教育面临的现状,始终摆脱不了中考、高考指挥棒的隐含性的指挥
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核心素养的提出,想法和初衷是好的,但是一但和人生,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人们追求升学率,走高校和名校,甚至是出国深造。现实的功利性的教育就有了主导的市场,我们的前瞻性的教育目标就被无情的搁浅,敷衍。我们的孩子就成了成人手里的木偶,成了大人们手里的悲哀。没有的生活,他们硬生生的塞给他们一个,没有的感触,他们硬生生的制造一个他们的感触,然后只要你记住会用就行,没有了灵感,没有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一套试卷只要是答好了,一生就基本上OK了。还有一部分孩子,害怕了,厌恶了,停滞了,逃跑了,放弃了。学生失去了作为当事人应有的接触、触动,怎么能激发出感想、感动?更不要说让学生走进社会,与万物为友了。没有亲身的体验就没有真情实感。体验的少就会造成认知的缺漏,学校里的高墙,教室里四角的空间,怎么能解放孩子的眼睛,身心、头脑和思想,进而禁锢的是学生的兴味,思维,和创造……
二、如何摆脱这种短视的做法,让教育更有前瞻行性
1、在时间上空间上解放孩子,有计划有组织的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伟大主席毛泽东有一句至理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光靠讲解就能了悟的,它只能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对生活的切肤感受。可是我们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由老师支配学习,他们接受的是没有他们参与的别人生活沉淀的定义哲理和生活。如果我们把我们每天的所要讲授的内容让孩子先向社会和生活寻找到些微的感知,有自己的感触,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应该是事半功倍的也是可行的,因为教师讲解的也是别人的东西,口口相传夹杂着教育者的个人理解感受、情感体验,教出来的东西就会带上教书人的色彩,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在学生没有感受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就会枯燥乏味,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的愉悦。所以让孩子接触生活,形成自己的感知非常重要。在空间上我们可以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最重要的是與生活接轨,然后与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交流。孩子们没有了束缚,通过接触的积累,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眼界,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事物,体会社会中的人情事态,提高自身认识,形成经验,转化为见识、见解,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以真实生活为依据,培养感悟力,综合素养,核心竞争力,升华人生境界。
2、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生活化成为常态
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兴趣,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才会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动他能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加进劳动教育、挫折教育、美学教育、设计制作、手工科技等内容,当然对于一些有特长、特殊爱好的学生形成专项的培养,造就尖端的人才。不再只上考试科目,让他们充分的接触生活,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孩子们摆脱了功利、枯燥、逼迫,自然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教与学变成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共同成长,老师只是知识的引领者,还给孩子生活的舞台,让他们自己掌控他们自己的人生。教学变成了不是你逼迫着学生学习,追赶着学生学习,而是孩子追赶你学习,向你探求,索要。
3、借助现代化的媒体来沟通展示学生的学习
可以利用网络借助微信群,QQ群来与学生建立网上课堂,可以一对一,一对多,一对全班。既方便了老师,也方便了学生,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空间。还可以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取消城乡差别,让农村孩子获得教育的公平。
学生都比较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可以利用网络学生录制生活视频、学习视频、劳动视频等,把它当作一面镜子,然后组织学生看视频来返观自己的对错、美丑,从而对症下药,发扬好的言行做法,更正错的言行做法,渐渐的他们就会把握自我,修正自我,塑造自我。
利用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把知识游戏化。可以设计那样的软件,把知识系统的做成游戏,要求学生看哪些相关的书籍完成游戏的通关,通过通关游戏锁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针对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有的放矢,教师和学生都会愉快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借助媒体让学生参与投稿、比赛、学习内容的PPT、调研报告等,自己动手,动脑,掌握现代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
还可以建立一个可以上线的APP的义卖网,把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发到上面,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查看谁的作品点击率高,下载的次数多,更可以借助经济刺激看谁在网上挣到的钱比较多,以此证实作品的优劣,专心的程度,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研精神就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结:
触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新型模式,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更灵活,更人性化。学生是生活中的学生,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的教育或许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是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岭下镇中学的王丽红,笔名王诗淙,从事教育20多年,一直在教学一线任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本人的原创作品,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我的教育理论:“触感教育”,也是历经多年的教育体验总结出的我个人的感悟,正确与否,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请同仁们和教育界的专家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