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匾上的“门”字为何不带钩

2018-10-27 12:31王综
意林绘阅读 2018年7期
关键词:集贤明太祖匾额

王综

游客大概发现,故宫各殿匾额上“门”字多不带“钩”。为何?

传说一:南宋都城临安的玉牒殿,一次遭了火灾,火势延烧,把殿门都烧毁了。在检讨起火原因时,当朝宰相提出玉牒殿门的“门”字, “有钩脚,带火笔”,此后“门”字末笔都直下,而且自此形成一种习惯。传说二:明代洪武年间重修学府“集贤门”,明太祖朱元璋命中书舍人詹希原写“集贤门”的匾额, “门”字末笔微微钩起。没想到多疑的明太祖竟勃然大怒: “门”字带钩,是要闭门,塞我贤路吗?随后下令将詹希原杀了。传说三:有一年,不知哪位皇帝去天坛祭天路过正阳门,发现城楼门匾上的“门”字有钩绊,心里觉得不吉利,便下旨把其“钩”砍掉。 “门”无“钩”由此流传。

但这些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凿史料参考。其实在远古时期,门字就有不带钩的写法。商代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秦汉的小篆,最后一笔都是没有钩脚的。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门字正是与生活中的门一样,两个门框呈垂直平行的样子。如果“门”字末笔带钩脚,就像在入门入户的地方伸个脚出来,不小心绊人一跤。所以,有说法认为“门”字带钩不符合常识。

此外正如上文传说,古人重视“五行”,从五行的角度来看, “门”字的钩脚属于“火笔”,便将钩改为竖笔,这也是可以解释的。

可随着文字的发展,門字最后还是多了这一笔钩。大概是古人在用毛笔写字时,总要顿一下,然后把笔锋略微提一提。有此一钩,不仅好停笔,更是书法的韵味和笔势。汉字里末笔为一竖不带钩的字确实非常少,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猜你喜欢
集贤明太祖匾额
唐集贤学士“分掌制诰”考述
——兼涉其性质与影响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氯组合处理对采后阳光玫瑰葡萄质地的影响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晋善晋美为清香 集贤酒堡续辉煌——寻找山西特色农产品系列活动之走进晋善晋美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匾额下的刺猬
一個成功的誤解?——西藏博物館所藏《噶瑪巴爲明太祖薦福圖》再考
中国最早的官府书院:长安大明宫之集贤殿书院
——唐朝的出版社及国家图书馆考
明太祖“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念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