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平
2018年4月的一天,清风徐来,绿汁江沿岸百花吐蕊,江水清澈欢畅。杨巡河员逆江而上,在爱尼山把租地界,把正向江里倾倒垃圾的车人抓个正着。随即,联合执法小组赶到现场,进行依法处置。
这是普通的一天。巡河员的职责就是要确保河清水畅堤洁岸绿景美。双柏县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8条,流域面积在20至49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4条。自2016年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把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确定为河库渠巡查保洁员,安排一定的经费,对这190名巡河员进行培训和定责之后,他们就成了双柏县河库渠湖的守护神,加上全县的县、乡、村三级河长420名(县级河长49名、乡级河长147名、村河长224名),构建了网格化的河库渠治理格局。河岸得到了治理,水生态得到了修复,共建共治的机制,带来了双柏县水洁河清的好气象。
查姆湖就在双柏县城。原来叫小庙河水库,由于没有做雨污分流工程,加之库岸房厂林立,小庙河水库就是一个臭水塘,一年四季都是五类水质。自2012年以来,县委政府加大征拆力度,重新规划了查姆湖片区,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查姆湖成为了双柏人民的“西湖”。如今的查姆湖,风景宜人,湖光滟潋,山水相依,人文相伴,一步一景色、一桥一牵绊。每年农历廿四,人们都要踏上福桥,走上查姆林荫小道,迎福纳祥,接来一年福乐安康。到了公历11月11日,这里是有情人相会的好去处,情人桥上霓灯闪烁,沿湖两岸,小亭里一语呢喃、爱意芬芳,秋千上月光柔漫、同心双飞。虎山上瀑布垂直而下,黑天鹅交颈同吟、竞相欢舞。城在山中、人在林中,一幅大自然怡人的图画,令人流连忘返。
我作为查姆湖的湖长,每周我都要抽出一个傍晚,到查姆湖边巡湖。有污染源整治污染源,有垃圾收拾垃圾,有公共设施损毁就及时安排修葺。我的职责我明白,我的工作我负责。标牌上有我的名字和电话,湖面上映着全县人民的面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成就了彝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养生福地、生态双柏”成为了滇中翡翠上的“皇冠”。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017年,查姆湖被考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双柏被考评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同时通过了全省生态文明县考评。2018年,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双柏县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
一条河,有它的使命;一座城,有它的功能。山青水净地洁气清天蓝林茂,是它们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的追求。长期保持它们的这种本真,是我们的责任,是美好生活的必备条件。
双柏县森林覆盖率为84%,有485万亩的山林面积。4045平方公里的山川,郁郁苍苍、层林尽染。“靠山吃山”似乎成为了双柏人民日常生活的圭臬。过去8个国有林场912人管理着近130万亩的国有林。上山砍树,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一项主要工作。楚雄烟厂建厂之初,机器是用双柏的圆木换来的。老虎山电站建设的第一笔贷款,是用林场的山林作抵押的。双柏虽然山林宽、立体气候明显、雨量适中,有利于各种林木的生长,但十年树木,树木的生长自有周期,而且如果长时间砍大于植,终有穷尽之日。保住了森林就保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从退耕还林开始到深化林场改革,每一步都体现了党的伟大与英明。2016年和2017年,是我县深化林场改革的攻坚之年。要让他们放下斧头扛起锄头,从伐木工人转换成护林工人,有那么多人需要安置需要转岗。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审慎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一批、政府购买服务安置一批、退休安置一批、自谋职业安置一批、合同制聘用安置一批、已退休人员和供养遗属安置一批,做到了人心不散、思想不乱、工作不误,整个改革蹄疾步稳。
2006年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共完成全县8个乡镇84个村居委会1547个村民小组的林权勘查工作,确权33650户,完成林地勘查65634宗。全县350.79万亩集体林面积中的336.2万亩集体林地落实了权属,全县集体林均山到户率为92.9%、集体商品林均山到户率为95.78%。截止2017年12月,全县共颁发林权证32225本,颁证面积336.2万亩,颁证面积占全县集体林地面积的95.84%。
集体林权流转起来了。从2008年12月23日全县第一宗林权流转业务的办理开始,历时9年,共办理流转业务1897宗,年均办理210.7宗,最短流转年限10年、最长流转年限70年,平均流转年限38年,流转面积11.8万亩,流转金额5024.6万元。其中集体林出让12宗,占2.2%;户(个人)出让林权1855宗,占97.8%;企业流转527宗,占27.8%;户(个人)流转1370宗,占72.2%。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展开了。从2010年7月起,7年半时间,双柏县共受理林权抵押贷款1935宗,年均受理276.4宗,林权抵押面积12.6万亩,评估价值4.3亿元,抵押贷款1.33亿元。
林果权证及抵押贷款业务同时进行。2015年8月7日,楚雄州第一批5本经济林果权证在双柏发放。到2017年底,全县共核发经济林果权证199本,发证面积1438万亩。受理经济林果抵押贷款11笔,贷款金额2160万元。
改革激发了无穷的力量。“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成为了林场职工和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林改工作,不仅推动了发展,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了林地的权责,真正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责”;促进和提升了林场职工和广大林农的爱山护林意识;盘活了林地资产,“死水”变为“活泉”;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促进了林果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企业、林农的融资渠道;增强了企业自我造血的发展能力;绿色山林真正变成了“绿色银行”;有力促进了林区社会治安稳定。
放眼望去,林海苍莽。朝阳下,“绿海”闪动着柔美的光芒,林场的护林工人呵护着它们,这绿水青山变成的“金山银山”,孕蕴着全面小康的希望,是谱写中国梦双柏篇章的华美乐章。
2018年6月27日,双柏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首发仪式在安龙堡乡举行,2319户农户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吃了定心丸的老百姓,该打工的打工,该流转土地的流转土地,该搞养殖的搞养殖,再也不会出现“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现象了。
要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就必须管好用好耕地。改革开放之初,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顺应农民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能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绿汁江边,上万亩土地流转出来以后,进驻的公司纷纷种下葡萄、石榴、金丝小枣和时鲜蔬菜,昔日最贫穷之地,迅速发展成为全县最富裕的地方,走市场化扶贫之路的做法,作为典型经验登上了《人民日报》。
在大庄,4万亩青花椒和1万亩美人椒继传统产业烤烟之后,撑起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大厦。山林流转种植青花椒,3年的花椒树平均挂果超过10公斤,荒山变金山。美人椒体型好色泽艳,远销省内外。
在爱尼山,林下种植中草药已达4万亩,既护了山林,又富了百姓。有的农户,光卖重楼籽(苗)收入就突破10万元,县城里“阳光水岸”这个楼盘,爱尼山的居民占了70%。
不变的是土地,它永远在那里,不多也不会少;变的是耕耘的主人,变的是收入的大幅增长,变的是规范化和市场化经营。到2018年7月30日,全县已完成8个乡镇84个村(居)委会1547个自然村承包土地的调查摸底工作,共清理土地承包档案14007卷,调查承包信息33651户129112人,完成实测承包地块294976块541700亩,完成权属确认面积541700亩。全县流转土地达到65294亩。
2017年12月底,我到安龙堡乡丁家村调研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工作,恰好有一户农户乔迁新居。屋新家亮,场面祥和,红男绿女煞是热闹,主人热情礼貌,酒水各取所需,秩序井然。
同行的同事告诉我,这种场面在10年前,肯定划拳声此起彼伏,准会有个别醉汉闹事,会搞得大家不欢而散,令主人十分难堪。
当我们转到房屋背后,看到有两个人在寒风中精神抖擞地烧水泡茶。我问搬新家为何还在屋外烧水,他俩客气地说,今天人多,用电的地方多,一个电茶壶满足不了,除了烧水,还可以熬排骨,关键是不会把新房子熏黑。走进每家每户,收拾得窗明几净,物件摆放得整整齐齐,令我感慨不已!
过去大麦地、安龙堡一带,因为彝族占比超过了90%,彝民的文化生活习性保存得很好。特别是享誉中外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俗称“三笙”)和彝族史诗《查姆》,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和古傩仪的珍存。随着改革发展的推进,生活好起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盲目攀比的坏风气。有的家庭,老人不在了,丧事上有几个子女,每个子女不管家庭境况如何都必须杀一头牛,以充面子。薄养厚葬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2012年我到双柏工作以后,通过调研,制定出台了《双柏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破除迷旧观念树立新风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文件,着力推进“个十百千万”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到了各村寨和广大居民的心中脑里。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实践中,我倒觉得,只要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措施得当,绝大多数群众就会支持我们。通过潜移默化,移风易俗也不是难事。当然,好的东西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
现在走进每个村寨,总是令人情清气爽。村容村貌通过“七改三清”和“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村子还搞起了绿化,装上了路灯。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脏乱差现象是一去不会返了。现在,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已蔚然成风,双柏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已通过考评。“善气迎人,亲如兄弟”“俭以养德,约之以礼”正成为双柏人民的新风尚。
2008 年10 月《边疆文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