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素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动手操作恰恰就是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实物中抽象出难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工具。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数学的抽象化过程:教师引导的指向要明确,及时把握好动手操作的时机,并正确处理动手操作中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联系,让动手操作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方法
动手操作实际上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而动手操作恰恰就是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实物中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工具。
一、加强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应用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然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的只有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数学活动学习这就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性。如何让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动手操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一定的操作目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操作之前一定要有操作要求,让学生明确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得出怎样的结果。比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这一课时可以呈现这样的学习单: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完成下表:
通过学习单,帮助他们充分思考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把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化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提供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条件。
2.充分运用新型技术,明确操作方法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多媒体动态与声像结合,微课、慕课等形式也不断地进入了课堂。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而把现代技术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形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六年级下的《鸽巢问题》在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没办法一下子找出谁是鸽巢原理中的鸽巢,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动态演练分的过程,理解鸽巢原理脉络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又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量角的方法,可以更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明白量角器的摆放和读角度的过程。
二、处理好动手操作中具体与抽象的结合
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中抽象性的知识。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数的组成和分成不能很好地进行有序的思考,仅仅是条件反射式的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已经具备的数数的能力,运用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环节帮助其建立有序思考的数学方法。又如,在三年级进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利用创造分数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抓住分数的本质,只要是平均分成n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n来表示。再如讲3/4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把一张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三、把握动手操作时机
1.在知识的生长点实施动手操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因此,当学生出现疑问时,就说明对这一知识理解存在问题,这时我們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摆出三角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当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刚好等于第三边时是无法围成三角形的。又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更主动自觉地去构建知识,教师可以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让其进行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等环节感受1克和1千克分别有多重,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表象,明白虽然1克很轻,但它也是有重量的,只是比1千克轻得多。
2.在知识的连接点开展动手操作
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可持续的过程。而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的体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回顾以前的学习经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知识进行旧知转换新知时,进行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知识经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又如,在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通过回顾米、分米、厘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再进行摆一摆、数一数等方法,从而进一步推断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在思维的发展点加强动手操作
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和蕴含的思想方法。因此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要体现学生思考探索的一个过程。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体现在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均分,也可以当东西多时估着分,或者依据乘法口诀准确分。
总而言之,动手操作是我们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操作前明确操作要求,在操作中体现思考和探究方法,在操作后进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