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彤
摘 要:思维可视化不仅关注思维的结果,更要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不仅关注思维的局部,更要关注思维的整体;不仅关注思维的方法,更要关注思维的品质。思维导图就是实现思维可视化,提升学习能力比较有效的认知工具。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 思维结果 思维过程 思维的局部 思维的整体 思维方法 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
可视化,就是“让本来想不出、想不明白的内容有了思路;让本来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看得更清晰”。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像、关键词等或它们的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意向、结构、路径、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思维可视化不仅关注思维的结果,更要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不仅关注思维的局部,更要关注思维的整体;不仅关注思维的方法,更要关注思维的品质。思维导图就是实现思维可视化,提升学习能力比较有效的认知工具。
一、“思维可视化”的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倾向于寻找模式及其完整性,大脑这种寻求完整的固有倾向叫做格式塔现象。心理学大词典中将“格式塔”意为“完形”、“形状”,其含义在于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性或完形性。笔者认为,从广义来说,这种完整性不仅仅指的是实际呈现的形(形状、形体、形象、符号等),还可以指的是联想想象中的思维的型。另外大脑对“图像“、”符号”、“特殊的形状”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敏感性,所以采用类似于夸张变态、粗细不等的神经元曲线构成的思维导图的意义就不言而喻,其一,被可视化后的思维方法更容易记忆,使思维的结果突出明显;被可视化后的思维更容易理解,使思维的过程清晰可见,所以思维可视化不仅关注思维的结果,更要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其二,被可视化后的思维不仅能考虑事物的局部,更要想到事物的完整性、整体性。其三,每个个体脑细胞都可以在同一时刻与相邻的上万个脑细胞接触和拥抱,正是这种闪烁不定、连绵不断的拥抱,才使思维当中无尽的模式和图谱被联想发散而创造出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大脑生发新想法、新模式和新思想组合的潜力那是无穷的。”有时候看起来异想天开、奇思妙想的想法,最后都是創造性思维的开始,所以学生越以整合、发散和有组织方式学习和收集数据,就越容易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都会进一步提升。
事实证明,如果反复不断地使用思维含量不高的方法,也会对大脑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阶段性考试后,有的学生家长到学校找到老师,焦虑地说:“我家孩子平时学习很努力很用功,但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观察这些学生上课的情况,以写笔记为主,笔记记录得清楚整洁,字正详细,原来他们上课时的精力主要用在这上面,难怪思维的主动性少,甚至回家后不知道自己记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改变他们上课的状态,就从改变学习的思维方法开始, 尝试让他们使用思维导图,抓住重点关键,抓住层级逻辑关系,就逆转了原来学习下滑的倾向。
二、教会学生“思维可视化”的方法
学生如何实现上述思维的过程、结果、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兴趣、情感等良好的品质呢?
思维导图就象人们的“精神肌肉”,可以模仿、借助于大脑神经元的结构,形成图像、词语、色彩多合一的思维可视化模式。借助思维导图,能对思维进行激发和整理;能够将知识可视化转化为思维可视化,即将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转化为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无限的发散。
经研究基本规则如下:
1. 制作思维导图的主要工具:铅笔、彩色钢笔、荧光笔、白纸
2.设置一些代码:对号(√)、叉(×)、圆圈(◎)、重点号(※)、三角形(△)...☆□↓↑→...代表人、物质、概念等,自己心里要有数,代码在导图的各个部分之间眼睛容易扫到,并且容易快速建立联系,节省很多时间。
3.思维导图尽可能利用“曲线美”。思维导图使用的曲线与大脑神经元的结构相似,而主分支和子分支类似于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
4.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分支一个主色调,而不是每个层次一个主色调。
5.线条由粗到细,线条的长度与线上的关键词等长。不仅突出中心主题,还有层级感,导图模仿大脑的神经元同样具有结构美(关键词一般用名词、动词)。
6.只要有可能就要用图像,一图值千字。心理学家和视觉感知专家拉尔夫·哈柏就因为特别重视这种图像的视觉的作用,故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图像具有视觉冲击,让人兴趣怡然,难以忘怀。学校班级里98%的人制作笔记的时候不用图像,主要平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少,学生就没有习惯进行图示分析了,这其实是浪费了一种思维提升的好方法。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图画从小就不太好,画出的图会让人家笑话、惨不忍睹。其实就是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我们不是进行美术比赛,只要你自己懂得你画的是什么就够了,更重要的是画完之后就能顺利地提升记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7.思维激发的阶段可以随意画,思维整理阶段要不断调整分支之间的层次关系、分类关系和逻辑顺序。一般在整理阶段,分支要从右上角45度沿顺时针方向展开。
8.要掌握思维导图这样的一门技能性工具,首先要模仿给定的范式,学会接受;其次成为思想的方式,学会应用;最后开发创造的时候,学会改编。
霍普金斯大学课程教授帕特里克·马蒂内利说:“思维导图是一项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技巧,它能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效率。它是用文字抓住灵感和洞察力的一套革命性方法。”东尼·博赞说:“就象所有肌肉一样,大脑要想强劲有力,必须接受训练。思维导图为你的大脑提供了完美的“锻炼”、提高了你的思考力、创造力以及记忆技巧”。有效的训练练习越多,效果才会越明显。
思维可视化和思维导图在预习、明确目标、提出问题、交流展示、概括、运用、评价等学习环节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通识直接影响学生深入进行和掌握上述重要学习环节。随着岁月的流逝,学生在学校曾经学习到的很多东西慢慢将会忘记,但是留下的思维可视化的观点,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将会融进他们终身学习和工作中,相伴一生,思考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