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事件、复原力水平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8-10-26 11:00刘蕴王娟曾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蕴 王娟 曾瑜

摘 要:目的:研究大学生生活事件、复原力状况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四所大学,四个专业音乐、农科、工科、医药的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分析生活事件、复原力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结果:生活事件与复原力水平、个体心理幸福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复原力水平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复原力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复原力能够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高复原力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复原力的中介作用部分影响大学生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的心理幸福感。

关键词:大学生 复原力 心理幸福感

生活事件是一种常见的应激源,是最早被人们关注的影响身心健康的应激源之一。复原力是个体应对压力情景时恢复良好适应所具备的关键的个人能力和一些外在的支持资源[1]。心理幸福感由Ryff提出,他觉得幸福不仅是获得快乐,并且存在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能达到完美的体验。国外对三者的关系研究不多见,Mckee和Heather[2]对30名孩子进行探讨,发现同复原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个体比较,具有较高复原力的个体心理幸福感分数更高,主要包括自我接纳、个人成长和环境掌控。Muto和Takashi[3]研究显示,复原力在自我掌控这个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个人成长维度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探讨生活事件、大学生复原力水平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为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四所高校,医药、工科、农科、音乐专业四个专业的一至四年级发放1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98份,有效问卷1055份。其中男生475人、女生580人;一年级307人,二年级345人,三年级257人,四年级146人;独生子女298人,非独生子女757人;农村出生587人,城镇出生468人;医药专业343人,工科专业232人,农科专业231人,音乐专业249人。

2.调查工具

(1)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此量表一共有27道题目, 6个因子。心理感受分为5个等级:无影响 1、轻度 2、中度 3、重度 4、极重 5。

(2)刘兰兰编制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量表由8个维度38道题目组成。采用5级计分,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复原力水平越高。

(3)由Ryff编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量表有84个项目,包括6个分量表。6级评分,1=很不同意,6=非常同意。

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统计分析。采用了方差分析,T检验(近似正态),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二、结果

1.大学生生活事件基本情况

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是生活事件发生最多的,排名第二位的是学习负担重,排名第三位的是被人误会或错怪。

2.人口学各个变量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维度上的差异

大学生的性别在其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在其他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大学生的不同年级在其他因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比较检验,四年级和三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的学生在其他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高于三年级的学生。农村、城市学生在其他因子上及人际关系因子差异显著。

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基本状况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总分平均分为335.68,标准差为36.84,说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

4.人口学变量在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上的差异

个人成长维度,年级存在显著差异,F=3.823,P<0.05。经事后比较,二年级与三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与四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分数最高。个人成长维度独生与非独生存在显著差异,F=8.470,P<0.005,非独生得分最高。心理幸福感总分上,专业存在显著差异,F=12.57,P<0.005。经事后比较,医药专业与农科专业差异显著,医药专业与音乐专业差异显著,医药专业的心理幸福感总分最低。

5.生活事件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生活事件的6个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6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负性生活事件经历越多,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低。

6.复原力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复原力的8个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6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高复原力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7.生活事件与复原力的相关研究

生活事件的6个维度与复原力的8个维度与均呈显著负相关。负性生活事件经历越多,大学生复原力水平越低。

8.复原力的中介效应

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首先预测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显著,由结果可知,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第一步,下面进行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第一步,以生活事件为自变量,心理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三、讨论

1.大学生生活事件的总体特点

大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受惩罚、其他、丧失、健康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可能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经历集体生活,由于来自不同的省份,各自有不同的的生活習惯和相处模式,在生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的压力和困惑。

2.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总体特点

心理幸福感六个维度平均得分均高于3.7分,由于心理幸福感量表是6点计分,中数是3.5,说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平均水平较高,尤其是个人成长维度的得分达到了4.40分。个人成长方面,二年级与三年级、四年级差异显著,二年级分数最高。大一新生,在新的大学环境里,面对与高中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众多不同,出现很多不适应。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整,大二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了规划,对周围环境有了更强的掌控能力,人际关系趋于稳定,适应能力更强,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总分上,医药专业与农科专业、音乐专业差异显著,医药专业的心理幸福感总分最低。由于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业及就业压力严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医药专业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相对较低。

3.生活事件、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生活事件与复原力水平、心理幸福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塞里提出,每个个体都有一个最佳应激水平以促使个体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状态达到最佳程度,当应激水平太高或持续时间太长,个体应应激时的身体资源就会减少,能量消耗、心身损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心身健康状况,进而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心理幸福感水平。负性生活的发生、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与复原力密切相关。当个体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时,可以激发自身提高复原力水平,在面对应激源时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积极获取社会支持,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幸福感水平。复原力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相比于复原力低的个体,复原力高的人自我价值感较高,对外界有着更加积极的认知、更容易调动自身资源来积极面对和应对应激事件,情绪调节能力较强,从经验教训中不断获得成长,能够体验到更深刻的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水平也越高。

4.复原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可见,生活事件能够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也能夠通过复原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幸福感。当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时,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幸福感,这己被许多研究证实。甘雄等人[4]对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的幸福感关系做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有四项生活事件项目(错怪或受人歧视、考试不理想或失败、不喜欢上学和家庭施加学习压力)与大学生的幸福感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施加学习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存在良好的预测作用。傅俏俏、叶宝娟、温忠麟[5]研究得出压力生活事件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并且会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结论。复原力可以间接对生活事件和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复原力是积极主动的应对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而非消极地回避。实现论的观点认为当个体努力积极面对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源),而不是回避应激源时,个体更能促使机能的完整发挥,最终能能够产生更大的心理幸福感。萧文[6]提出过具有七个保护因子的复原力,其中第五个是“ 具有向环境或压力挑战的能力”,说明拥有较好复原力的个体敢于接受困境,并勇于挑战困境和压力。因此,复原力水平能减少生活事件对个体的消极影响。Roberts 认为内控者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方面比较有效率,所以压力感知水平比较低[7]。 王重鸣[8]认为个体内部控制源、目标要求以及应对压力的策略共同影响了个体的身心紧张状况。本研究中复原力的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10.66%,只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不是完全的中介作用,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大学生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对较少,从中获得压力较小。而复原力是有助于个体从应激状态中顺利达到身心平衡的保护因素,有研究表明复原力的中介作用对压力知觉相对更低的个体和压力知觉相对更高的个体的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当体验的压力不大时,个体没有需要调动外部保护资源,只需要转移注意力、自我宣泄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就可以减少压力,所以复原力的水平调动的不高。

结语

负性生活事件经历越多,大学生复原力水平越低。负性生活事件经历越多,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低。高复原力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复原力的中介作用部分影响大学生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的心理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兰兰.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

[2]Mckee,Heather.Thebritishchildrenevacuees:Alife-spandevelopmentalperspectiveonresilience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J].TheSciencesandEngineering,2006,4,66(10):5712.

[3]Muto,Takashi,Ishige,Midori.PsychologicalWell-Being,resilience,andSocialSupportExpectancy:JuniorHighSchoolstudentsFacingHighSchoolEntranceExaminations[J].Japanese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2005,9,53(3):356一367.

[4]甘雄,朱丛书.大学生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8.23.

[5]傅俏俏,叶宝娟,温忠麟.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05

[6]穆扬.恢复力[M].中国台湾:台湾出版社,2005.21.

[7]RobertsJ.A.,RichardS.L,Lawrence,B.C.SalespeopleandStress:TheModeratingRoleofLocusofControlonWorkandFeltStress[J].JournalofMarketingTheoryandPractice,1997,3(5):93-108.

[8]王重鸣,王剑杰.职业紧张因素的结构关系分析[J].心理科学,1995,18(5):263-268.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