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061—01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创新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用人单位考核人才的要点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新课程改革有明显的成效。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数据显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与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过程中,这种环境与氛围的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首先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其次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协调、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再次对学生的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认,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后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挖掘自身的疑惑,进而主动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质疑,进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其次让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并且学会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在学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定理的内容设置相应的习题。如,△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如果a2=b(b+c),求证:A=2B。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自主求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
三、注重讲解解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创造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并且是揭露客观实物本质与内在联系的体现。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必不可少的就是做数学题。那么,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动脑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数学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由此可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讲解解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时,教师要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做题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独立思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想,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