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升
摘 要: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不断恶化,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态治理措施的不断优化,对我国水平流失的治理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做好预防、管理与看护、植树造林、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从而全面强化环保工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环境保护 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29-02
水土流失问题是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这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土聚集区较多,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天然条件,因此水土流失的面积非常大,几乎在我国所有省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再加上我国之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导致我国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难度非常大,治理工作需要漫长的时间。
1 我國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 水土流失可以使水环境恶化
1.1.1 蓄水水源功能变坏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蓄水能力显著下降,水资源渗入地下程度下降,地下水不足,从而造成水资源短缺。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地表降水可以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然后被利用,再生成地表水,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在水土流失的情况下,地表水携带土壤一起流失,土壤起不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使得地下水减少,水资源环境严重恶化。
1.1.2 水土流失问题
导致汇入河流的泥沙增多,河流泥沙增多又导致我国江河湖泊的泥沙含量显著增加。在水土流失过程中,不仅造成上游土壤资源的严重破坏,而且还会造成下游水资源质量降低,河道堵塞,河床升高。我国黄流流域经过黄土高原之后,携带的泥沙量明显增加,导致黄河下游地区出现地上河现象,严重威胁两岸居民的生活安全、土地的农作物安全。
1.2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影响
1.2.1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土流失导致地区固有的土壤生态系统被破坏,农作物生长所有的土壤养分流失,导致农作物减产,使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国家粮食总产量不断降低,最终会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1.2.2 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产生很大影响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就是指单位土地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人口承载力越大,说明单位土地可以养活的人口越多,反之则相反。而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资源流走,农作物产量降低,从而使得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不断下降。
1.3 水土流失对生物资源与气候的影响
1.3.1 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水土流失会破坏原有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植被多样性。尤其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植被稀少,我国黄土高原在古代也是植被繁茂,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是在长期的水土流水影响下,现在的植被基本上已经灭绝。
1.3.2 对气候的影响
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一些地区植被减少,将于量减少,地区干旱程度不断加深,影响地区气候变化。
2 我国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我国地势现状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形条件是山地多、平原少,黄图分布广泛,这样的地理条件也为我国水土流失提供了契机。再加上我国大型河流的流向都是从西向东,水势湍急,也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此外我国的气候分布主要是温带季风性气候,该气候特点是降水集中,多暴雨,或者长时间将于偏少,或者短时间降大到暴雨,这就导致水土流失易发生。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的农田开垦,但是大量的山地被开垦成农田,植被覆盖率显著降低,在出现暴雨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泥石流频发;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开山修路,为建设工厂的乱砍乱伐等等破坏环境的举措都为日后的水土流失问题提供了条件。综上所述,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两种。
2.1 自然原因
2.1.1 气候与天气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下,降水和干旱分化明显,降水时大雨、暴雨天气众多,不例如水资源的下渗,地表水易汇合形成河流,加剧水土流失,干旱时导致土壤干裂,风蚀现象频发,土壤松动易流失。
2.1.2 地质的影响
我国西非地区土壤沙漠化严重,土壤已松动,在降水的冲刷下经常出现山地滑坡、塌方与泥石流现象,从而加剧水土流失问题。
2.2 人类原因
植被遭受破坏。地表植被的覆盖可以显著增加地表水的下渗程度,使得大量的水资源可以被保存下来,形成地下水。但是随着我国大量的开垦造田,乱砍乱伐但是植被覆盖率严重降低,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使得土壤直接裸露出来,在降水的冲刷下,自然会形成泥石流,水土流失问题。
3 关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1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分为三项措施:第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加大对水土流失危害的宣传,唤醒人们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的意识;第二加大政府整治力度。对于一些违规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绝不放过,对于违规建筑予以拆除;第三加大监管力度。各地政府部门在做好自身监管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群众力量,对社会上出现的破坏生态的行为予以治理。
3.2 管理与看护措施
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要做到管理和看护并重。一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工作中来,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做好看护工作,对于已经完成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做好保护,防止其受到二次破坏,通过管理和看护相结合的措施,形成完成的治理模式,促进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
3.3 工程措施
3.3.1 修筑分级截流沟。
在一些耕地和山地交界处,修筑分级截流沟,以减少河流直接对耕地的冲刷,在坡地下坡与中坡要修筑截流沟,其中部截流沟就可以防止对坡面水土流失,下坡截流沟,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防止洪水倒灌。
3.3.2 水库工程。
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进行水库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在山谷中修筑水库,不仅可以对地表水起来截流作用,还可以蓄洪调洪,在干旱的时候利用存水进行农田灌溉,此外水库工程还具有调节地区气候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我国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加以治理。通过预防措施、管理和看护并重的措施、加强植树造林工作、修建截流工程、水库工程等综合措施治理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生态环境良好,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智广.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J].专题论著,2013(7):11-14.
[2] 李晓岩,秦绪丽.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131-132.
[3] 车伟光,赵小社.退耕还草坡耕地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