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平(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阜阳市委书记)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精神,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阜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努力推动阜阳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大美阜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想在发展和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推进创新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感,全面加快全市科技创新步伐。
一要认清战略意义。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9次提到“创新”,17次提到“科技”。这足以说明,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中共安徽省委把创新发展确定为第一发展战略,李锦斌书记多次指出,要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创新创造中走出安徽发展的新路。阜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打造“五大专项行动”升级版的迫切需要。全市务必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决心,切实把科技创新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要认清当前形势。近年来,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不断壮大,一大批优质创新项目相继落户,有效推动了“两新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0%和38%,均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重点行业科技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全省24个基地考核中,被评估为一类,界首高分子材料、太和医药高端制剂被列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全市建立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创建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8个,先后引进中科院院士陈孝平、“长江学者”刘文等一批高端科研团队,对增强全市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阜阳经济社会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阜阳的科技创新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新氛围不浓。一些地方和部门创新理念树得不牢,抓得不紧;一些企业的创新意愿不强,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重视科研、不注重创新。二是创新人才匮乏。受经济实力、人居环境、政策待遇等因素制约,一些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大师级”“领军型”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本地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人才问题成为影响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创新平台不强。由于历史原因,阜阳大企业、好企业偏少,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发展滞后,科技孵化载体层次不高,创新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四是创新投入不足。政府性创新投入总量偏小,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创新工作缺乏财力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发展。
三要认清职责使命。要充分认识到,阜阳发展最大的短板是创新,最大的制约是科技,最紧缺的资源是人才。阜阳要加快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创新问题,依靠科技、依靠人才,走创新发展之路。如果解决不好这一问题,就难以适应新时代、新常态、新理念的要求,难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也就无法保持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会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被淘汰、被边缘化。因此,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真正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痛下决心,采取坚决有效的超常举措,补齐科技创新的短板,以实实在在的创新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谋划、精心安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就是要以此为目标、为引领、为约束,倒逼全市在科技创新上加大力度、夯实基础、提升水平。要按照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方案的具体要求,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点,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跨越发展。下一步,全市的科技创新必须在五大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人才问题不解决,推进科技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如何解决好人才问题,重点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注重培养人才。阜阳的事情终究还是要靠阜阳人来办。要把本地人才培养放在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依托各类高等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大对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生产技能人才等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本土人才队伍。二要注重引进人才。要研究出台更加积极有效、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用优良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要采取柔性引才方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人才为阜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阜阳市委组织部和人社局要发挥牵头作用,抓紧制定出台引进人才的政策文件。三要注重留住人才。要采取更加开放的理念和灵活的方式,创优人才环境,千方百计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帮助他们解决好住房、户口、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工作安心、事业顺心、生活舒心。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平台是推动创新的载体和舞台。阜阳目前创新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工作的开展。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重点要着力抓好五大平台建设:一要抓好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引导全市重点企业加大创新经费投入,加快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等,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当前,要高度重视颍泉新松机器人、大疆无人机、复旦大学阜阳创新科技园、华大基因研究院、太和抗病毒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二要抓好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建设。阜阳师范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幼儿师专等高等院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要求,高度重视研发机构建设,整合科研力量,加大研发力度。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立足阜阳实际,坚持走产学研“一条龙”的路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三要抓好专家工作站建设。要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设立更多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实践基地,不断提升全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目前,阜阳拥有9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和8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要运作好、运用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力争多出成果。四要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科技孵化器是创新的摇篮。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建立一批科技孵化器,帮助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培训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完成创新融资,为企业成长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五要抓好众创空间建设。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中介服务等社会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创客咖啡”“创客沙龙”“梦想小镇”等众创空间,切实为各类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
科技创新不能闭关自守、闭门造车。从阜阳目前情况看,科技资源有限、研发实力不强,把“钱”变成“纸”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现阶段解决科技创新问题,主要还是要依靠外援,通过开展科技合作,多多引进研发成果和科技项目,重点做好把“纸”变成“钱”的文章。如何推动合作创新,要把握三点:一要找准结合点。科技合作要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要立足阜阳实际和发展需要,走按需合作、精准合作之路,坚持缺什么就合作什么,什么适合阜阳就合作什么,努力实现科技合作与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二要增强紧密度。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互利共赢,合作才能长久。要加强沟通交流,尊重合作对象的利益诉求,灵活采取资金换技术、技术变股权等形式,建立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合作关系更加稳定、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要提高转化率。要强化速度意识、效益意识,打通创新合作“最后一公里”,尽快把“纸”变成“钱”。对合作取得的成果,尽量缩短转化周期,加快投入使用;要加强有效对接,抓好协议落实,把成果变成项目、变成经济效益,推动合作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科技创新万万不能忽视自身的力量,要唱好地方戏,把自主研发摆上极其重要的位置。就自主研发工作,要抓住三条:一要培育研发主体。要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推进全市企业、高校院所、科研团队、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研发主体建设,培养一批自主研发的生力军。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对于自主创新的项目要给予更多的支持,拿出“真金白银”,在研发补助、贷款贴息、财税优惠等方面,加大奖补力度,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实施单项考核。对自主创新工作,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单独列为考核内容,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考核,形成更加鲜明的工作导向,以考核促进自主创新的全面进步。
创新不只是政府的事情、科学家的事情,创新人人可为。阜阳人口众多,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力量,推进全民创新可以将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出来,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全民创新,需要做好三件事:一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创新氛围。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典型引领,让创新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不断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二要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把科学普及作为全民创新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阜阳市科技局和科协等部门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技培训、科技下乡活动,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三要强化技能培训,全力打造工匠大市。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创新精神。要立足全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大实用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打造创新型工匠大市。
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市上下要从全市创新发展大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努力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要进一步凸显创新工作位置。小创新小发展,大创新大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创新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真正抓到位、抓出成效。各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创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心上、拎在手上,亲自过问、亲自推动,切实把责任传导到位、落实到位;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经常深入企业、深入车间、深入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市直相关部门要把创新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找准位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好落实、搞好服务。
二要进一步优化创新扶持政策。政策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催化剂。近年来,中央和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2017年,阜阳市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各地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有效举措,坚定不移地落实到位。特别是要用足用活上级的各项政策,认真研究谋划,吃透精神实质,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应。就政策落实问题,要强力督查,阜阳市纪检委、效能办要出重拳、拿硬招,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在改革人员管理体制、设立编制周转池、股权分红激励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举措,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有效互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动力活力。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环境,为科技创新工作者撑腰鼓劲。
三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对创新而言,今天的小投入,就是明天的大回报。当前,投入不足是制约阜阳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阜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8.9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只有0.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投入就是转型投入、后劲投入的理念,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和合理安排财政科技支出,优化整合各项资金配置。要加快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确保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增长20%以上的目标,逐步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四要进一步落实创新工作责任。只有责任到位,才能落实到位。要加强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以严格的督查推动工作落实。要完善考评机制,把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明确工作标准,认真开展考核。要强化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该表彰的表彰,该奖励的奖励,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本文节选自李平在2018年阜阳市科技创新工作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