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加快安徽制造强省建设

2018-10-26 02:43胡永进麻丽敏魏越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技术能耗全省

◎文/胡永进 麻丽敏 魏越(安徽省统计局)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是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快速增加,为安徽转型升级、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提供了新动能。

一、安徽工业企业研发实力实现新提升

1.研发投入强劲增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

一是增长速度领先。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研发投入436.1亿元,较2016年增长17.6%,增幅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增速居中部第2位、全国第5位。2017年,全省有工业企业研发人员16.7万人,较2016年增长8%,增幅比上年高2.3个百分点;每万名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有556人参与研发活动,比全国平均水平多83人。二是研发活跃度提高。2016年,全省平均每5家工业企业中有1家开展了研发活动,2017平均每4家就有1家。三是研发主体建设增强。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中有3967家建有研发机构,占全省工业企业的21%,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2.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化程度有效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安徽已跨入制造大省的门槛,并逐步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在一些核心领域从跟跑变为并跑,甚至领跑。如核泵壳、航空发动机、盾构机等一批“大国重器”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制造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美国康宁(芜湖)、蚌埠玻璃院为核心的玻璃基板业,诞生了全球首条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超薄0.12毫米玻璃;包括合肥长鑫、合肥晶合在内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创造了“中国芯”;笔记本电脑研发制造商——合肥联宝科技在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全球每8台电脑就有一台“联宝造”。安徽省还组建30多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的作用,通过产学研用合作,为安徽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17年,全省企业(各类有技术交易的企业,不包含科研院所等)共输出技术合同1532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6.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84.1%和94.7%;企业共吸纳技术合同12965项,合同成交额209.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2.2%和77.5%。

3.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安徽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专利申请量质并举,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的主动权。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申请专利52916件,比2016年增长6.3%,其中发明专利24394件,增长4.6%,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的4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9个百分点。标准作为产业竞争、争夺话语权的重要战略工具,对产业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是反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在行业的话语权。2017年,全省有372家工业企业主导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1172项,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纺织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等五大行业主导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均超过100项,“安徽制造”在相关行业掌握了话语权。

二、安徽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工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近五年来,安徽省坚持推进技术改造和发展新兴产业并举,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263.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0.4%,比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经费320.1亿元,占全省工业的62.6%,比2012年提高0.3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5277.8亿元,占全省工业的59.7%,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79.8亿元,比2012年增长2.04倍,年均增长25%;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94%,高于全省工业0.93个百分点,成为研发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研发带动高技术产业高速增长,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07.1亿元,比201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5.1%提高到2017年的9.5%。

2.工业企业全面节能降耗

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共开展1878个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研发项目,投入研发经费40.2亿元。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等五大行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全部节能降耗研发经费的61.9%。五大高耗能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带动能耗全面下降,共拉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4%。部分行业单位能耗水平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全省统计监测的30种单位产品能耗中,有20种单位能耗水平低于全国,占66.7%。其中,单位纯碱生产能耗、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每吨维纶综合能耗、单位粗铜综合能耗、铁矿采矿工序单位能耗和炼焦工序单位能耗比全国分别低51.1%、45.7%、42%、29.9%、7.4%和35%。

3.企业技术中心激活内生动力

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平台,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2012年的616家增加到2017年的1244家,五年实现数量翻番。目前,这些中心所在企业仅占全省工业企业的6.6%,但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占全省工业的4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更是高达85%以上。建有技术中心的企业在全省工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4.工业企业实现提质增效

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项目22904个,比上年增长15%;实现新产品产值9135.9亿元,增长21.3%,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7%,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0.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1.8%。

三、当前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安徽省研发投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但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

1.研发投入强度偏低

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01%,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5个百分点。从户均水平看,平均每个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投入研发经费928.5万元,比上年减少37.7万元。从行业看,在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占65.9%。从地区看,有11个市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高端行业引领作用不突出

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工业企业研发支出2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幅比全部工业企业低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企业研发支出32.7亿元,比上年下降5.7%。2017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94%,处于国际标准的低等水平。高技术制造业仅在研发投入上较非高技术制造业占优。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是制造业的1.7倍和1.9倍,但其盈利能力、劳动生产率分别仅相当于制造业的101.8%和102%,没有真正体现出更大的引领优势。2017年,全省1410家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中有101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10.8%,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待增强。

3.企业研发人员结构有待优化

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中专门从事研究活动的人员占3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比中部省份湖南、湖北分别低5.2个和3.2个百分点。企业自建研发机构中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1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比湖南、湖北分别低7.9个和5.1个百分点。据《2017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2017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到省外就业的占33.2%,其中研究生到省外就业的占46.7%,高学历人才外流。目前,在全国各地争抢人才,释放政策红利,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打通城市竞争上升通道的大背景下,安徽企业吸引和集聚人才面临更大挑战。

4.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创新积极性有待提高

随着用工、原材料、房租等成本大幅上涨,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同时企业间产品差异化小,为稳定市场份额,无法随成本上升而提高产品价格,利润空间受到挤压。2017年,全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价格反弹背景下少数大企业的拉动,中、小企业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2.9%和6.9%,42.3%的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减少或亏损加剧。安徽省统计部门专门开展的创新调查结果显示,有24.4%的工业企业认为创新成本过高成为企业创新最主要的阻碍,所占比重在中部地区中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创新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安徽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1.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对有市场潜力的研发活动,采用阶梯贴息、绩效奖励等间接支持方式,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研发准备金、创新券等制度,采取先投入、后补助的方式,普惠式基础补助和竞争型增量补助相结合,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资金或项目补助,充分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

2.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加速淘汰旧设备、更新设备,促进新旧设备更新换代。鼓励技术密集型企业带头推广共性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深化产业链延伸,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发展。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加快运用过程控制、资源计划、生产运行系统等信息技术,推动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嵌入式控制系统、系统协同技术等智能化制造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资本密集型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提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效益。

3.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

一是抓培养。在抓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整体推进其他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幅提升社会后备劳动力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为研发创新供给侧改革提供更为充分的优秀人才储备。二是抓引进。对国外优秀研发创新人才实行差异化的人才招募办法,制定实施支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引进国内外顶尖研发人才的政策。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聚集研发创新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继续减轻企业负担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成本过高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摸清、梳理涉企收费的项目、标准和时限,找准运行成本高、融资成本贵、收费负担重等问题。公开涉企的收费项目,建立企业收费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与行政职权和垄断挂钩的不合理中介服务项目,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监管,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把中小企业减负、结构性减税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和目标任务,建立监督机制,对仍然超范围、超标准、超时限向企业伸手的部门从严查处,让国家的减负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猜你喜欢
高技术能耗全省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