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海
摘 要:烟草栽培技术作为栽培学的一门学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煙草的生长发育情况,产品质量控制,环境影响因数,并在这个基础上,优化工艺设计达到烟草优质、高效以及高产的目的。本文主要从烟草移栽前的准备、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与运输等工艺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达到烟草种植栽培更为稳定、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关键词:烟草 栽培技术 工艺优化
烟草(学名: Nicotiana tabacum L)属管状花科目,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稍木质化。花序顶生,圆锥状;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喜温暖、向阳的环境及肥沃疏松的土壤,耐旱,不耐寒。喜温暖、向阳环境,不耐寒,较耐热。基于烟草的生长条件,结合土壤、环境等实际条件,寻求烟草优化生长工艺,土壤、温度、湿度、管理等等,达到最优烟草栽培工艺[1]。
1 烟苗移栽前准备
1.1生长条件测试[2]。
1.1.1 温度: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地上部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在25℃~28℃,地下部最适宜温度在31℃。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24℃~29℃。烟草移栽期应在晚霜过后,而且气温不得低于10℃。叶片成熟期可持续30天左右,优质烟叶采摘应在白天且温度在24℃。
1.1.2 水分:烟草生长过程中,前期生长需要一定水量,中期需水量最大,后期水分要少,烟苗期间土壤水分保持在70%,种植10天之前必须停止供水。
1.1.3 土壤:烟草可以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但要生长优质烟叶,对于土壤的考究比较严格,红土壤最优,其次是红黄土壤、沙土和两合土。移栽前需进行土壤肥力测试,pH值在5.5~6.5之间,富含有机质,肥力基础好。因此,移栽整地前要进行土壤检测,掌握土壤肥力水平,为均衡施肥提供依据。
1.1.4 整地起垄:在选定种植烟草的田地之后,需要尽早除去地里的杂草,耕翻土壤,耕翻深度30cm最为适合,起垄在种植前三天完成,垄间设计为90 cm :130 cm的宽窄行行距,130cm行为米摘行。机械起垄,设计株距为50~55cm,烟草苗定植密度为1.6万株/hm2。
1.1.5 烟苗处理:在烟苗移栽之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的传染,应避免病害从烟苗转移至种植地,烟苗移栽前的2~3d,最好使用杀菌剂三唑醇对烟苗实施喷雾,杀菌,减少病虫害。同时要保持烟苗地土壤湿润,可以减少烟苗移栽时对根系损伤,也能够提高烟苗移栽成活率[3]。
1.1.6 人员器械准备:烟草移栽前适时做好人员安排,制定突发情况应急预案,特别是器械准备工作,比如移栽烟苗的铲子、运送烟苗的防护棚以及浇水的管子等等。
1.2 移栽前准备优化方案设计:烟草采用大棚种植,棚顶设置遮光篷布,以便进行光照调节,设置大灯,可确保在无法保障正常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源补充,室内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如:上午温度升高后要及时开启换气口,下午温度降低后及时关闭遮阳网进行棚内保温,以确保烟草生长的最佳环境[4]。烟苗定期巡视查看,防止烟苗生长变异或者一些病虫害损伤,其次可选择一些烟苗抗性品种确保烟草生长良好,采收高质量烟叶。
2 移栽阶段
2.1 移栽时间的确定:烟草移栽时为小苗,此时小苗的生长温度要求在10℃以上,低于10℃或高于35℃时,小苗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因此选择小苗移栽期必须考虑当时的气候温度和土壤的温度,并考虑移栽后供水情况是否良好,以确保小苗移栽后能良好生长。苗高是判定移栽适宜性的良好指标。当苗长出6~7叶后,幼苗高15cm左右时,就可选择无病虫、大小均匀一致的壮苗移栽。
2.2 移栽方法确定:移栽过程中应规范进行,并加以考虑地力和品种的一些特点。首先要确定好栽种的密度,合理的烟草密度能使群体和个体都能比较健康地得到发展。移栽后采用地膜覆盖,由于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保墒增温效应,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与矿质养分的分解转化,因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供肥能力明显增加[5]。
2.3 烟苗移栽时方案优化设计:烟苗移栽是将烟苗移栽到大田中,具体的移栽中,选择带盘装车或拔出幼苗后塑料薄膜包裹根部实施运输。值得注意的是,运输过程中,需做好遮阳和管理工作,避免运输过程中烟苗受到不良影响。移栽根据壮苗标准,合理选择移栽幼苗。移栽的时间一般为日均温为20℃的晴天,时间为8:00或17:00为最佳移栽时间。具体移栽中,可将栽培深度控制在6~8 cm,行距110~112cm,间距50~60cm。移栽后及时浇水,并于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用于降低蒸腾作用。
3 田间管理
3.1 田间管理要领:小苗移栽后要保持土壤良好的土壤条件,使烟苗尽快生根早发,开节开叶。因此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以利于新根生长。从烟苗成活茎叶到长到团根一般需要25~30 d,此期应及时进行中耕、追肥,加大灌溉量。等到株高30cm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栽后50d根据烟株长势及田块肥力状况,留有效叶18~20片,进行打顶,并打掉底脚2~3片及时去叶子、花蕾和烟权。
3.2 施肥技术要领:具体施肥中,需要遵循前足、中重和后补的原则。注意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以追肥为例,需要尽早实施,不宜过晚。通常情况下,于移栽10 d后,给予第一次追肥,当幼苗长出3片叶子后,通过水肥的方式追肥,可选择复合肥,将复合肥溶解到水中,完成追肥。移栽20~25 d后,实施第二次追肥,根据烟苗生长特征,选择专用复合肥。第三次追肥,则选择适宜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浇水同样影响烟草种植效果,尤其是烟草的大田生育期,移栽水,可选择穴浇的方式,促进幼苗生长。1)还苗水,促进老根发育、新根生长,进而达到全面提升烟草的吸水和肥料吸收能力,增强烟苗的成活率。2)旺长水,旺长期需注意是水的补给,保障烟苗的生长效果。
3.3 田间管理方案优化设计:播种10d后及時查田补种,做好定苗和间苗工作,保障定足苗。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有利于增加肥力的利用效果。肥料的施用位置应根据氮、磷、钾、有效养分的形态和在土壤中的移动特点来确定。一般施肥的深度以10~15cm左右为宜。在保肥力差的沙质土,亦不浅于5cm。4 病4 虫害防治
4.1 防治原则:烟草的虫害主要有烟蚜和烟青虫,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猝倒病、花叶病、青枯病、黑胫和赤星病,要做到以防为主,及时防治。炭疽病和猝倒病在大十字期后每隔7 d喷1次波尔多液,稀释150~160倍;烟蚜用50%抗蚜威3000~5000倍液喷雾;烟青虫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喷雾;花叶病用病毒激抗剂500倍液漠根或喷施;青枯病用医用链霉素200 U/mL灌根;黑胫病用25%甲霜灵可湿粉剂500倍液灌根 [6]。
4.2 病虫害防治方案优化设计:病虫害是烟草种植中的重点问题,需要结合实际
情况,实施有效的处理方案,控制病虫害的威胁。在具体的病虫害防治中,遵循“防治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展开对烟草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当发现病虫害后,需选择集中处理的方式,对病叶、病株给予集中摘除的方式。再结合发现病害的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药物使用,从而降低病害的影响。
5 采收和运输
5.1 采收方法:烟叶适期采收是决定烘烤质量的保证。采收过迟,叶片过度成熟,易烘烤出棕色烟叶;采收过早,易烘烤出青绿色烟叶,品质下降。从烟叶的外观判断,叶色转绿变黄、表面无光泽即可采收。一般自下至上采收,每轮采收2片,确保成熟度一致。采收必须采摘成熟的叶片,且坚持4d—个循环。烟叶采摘后从叶柄约4cm处夹于烟夹内,每夹叶片数随采摘次数递增,为防止采收、转运、运输过程对叶片造成伤害,要坚持做到烟叶不落地。
5.2 运输原则:专人采摘,专人负责用运输叉运至田头,专人装车挂烘烤架,直接运送至烘烤房。烟夹挂架摆放自上至下分布采用野8、8、7、7冶排列,即烟草烘烤架的下2层每个格区摆放7 个烟夹,上2层每个格区摆放8个烟夹。每一烘烤架摆放180个烟夹,每个烟夹25~30cm等距摆放[6]。
5.2 采收和运输方案优化设计:为了确保采摘环节不出现问题,需要重视烟叶的成熟度问题,在采摘时只有完全成熟的烟叶才可以进行采摘,成熟度作为烟叶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在采摘时没有重视烟叶的成熟度会直接影响到烟叶的采摘质量。因此为了确保烟叶的质量,需要重视影响烟叶成熟的因素,同时在进行烟叶采摘时需要按照科学步骤进行,即在采摘之前烟叶出现打顶现象,则在打顶之后8天左右可以进行下部叶采摘工作,当下部叶采摘完毕之后再过8天左右,可以对烟叶的中部叶进行采摘,当中部也采摘完毕同时叶面出现落黄等现象时可以采摘上部叶,如此可以确保成熟采摘技术的准确性。
6 结束语
优质的烟草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烟叶质量,能大大促进烟草生产的发展。然而优质的烟草栽培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机动性,所以需要充分考虑烟叶自身特点、土质属性等因素,短时间之内可能不容易全面掌握优质的烟草栽培技术,因此为了提高烟叶的质量,在进行烟叶栽培时,在进行栽培的优化方案设计之后,强化优质烟草栽培技术,做到真正的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 胡再翠.文山州烤烟膜下小苗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4(4):31-32.
[2] 杨应娟.优质烤烟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 (21): 74.
[3] 武广鹏.许昌烟区典型浓香型烤烟栽培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4] 程贵敏,厉福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6):45-48.
[5] 王荣栋,尹经章.作物栽培学[J].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6] 王现军.烟叶科技进步贡献率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