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儒倩 余雨缘 王今非 张晓 陈鹤
摘 要:“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为平台,以“服务时间”为媒介,实现社区居民间的群众参与、互帮互助、互相服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为老年人养老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如公众认知度不高、政策支持缺失、通存通兑困难、供需不平衡和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应当加大时间银行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意识;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激发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完善时间银行的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行规范;同时,政府对时间银行的发展要有足够重视。
关键词:时间银行 发展困境 可持续发展
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时间银行”的狭义含义是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为自己以后年老时享受服务积累服务积分;广义的含义则不仅仅局限于老人,任何年龄段参与者提供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为自己以后享受同等时间的志愿服务积累积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单位来实现老龄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对接。[1]它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志愿者加入“时间银行”的“储户”,将自己提供公益服务的时间记录在“时间银行”账户,以后可以根据自身储存的志愿时间数获得帮助。与传统的志愿服务相比,它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引入有偿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有益于保障互助养老行为的长期性,是养老模式的重要创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不仅促进了代际之间孝道文化的传递,形成了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也为退休后的老年人提供了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使老有所为的养老方式切实地落实到了实践中。[2]
从1999 年开始,我国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杭州等地先后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社区试点,上海市虹口区、北京市丰台区、江苏南京市建邺区、广州市南沙区等较为典型。这些地区一般是由团委牵头,社区或居委会具体负责,建立针对老年人的公益养老时间银行系统。现阶段这些尝试都是地区性的,有着较高的信誉度,同时与相关的养老机构积极联系。这些已有的社区实践,为在我国全面推行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提供经验借鉴,奠定了基础。但目前,时间银行模式基本都只是社区小规模的试行或者作为小阶段的活动举办,时间银行大规模推广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未来的可持续性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发展困境
(一)公众认知度不高
国内接触到“时间银行”的概念不过近十年,且只在极少部分地区加以实践,缺乏必要的宣传推广,而观念的传播、普及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而社会公众其认知度较低。时间银行所倡导的回报型的助人时间储蓄是对传统思想的挑战,尤其在讲究奉献付出的“志愿服务”领域,人们还没有从“不求回报”的思维转化为“互惠互利”的现代志愿服务精神。
(二)政策支持缺失
“时间银行”的一大特征是有偿性,因此需要国家监管,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明确规定“时间银行”的各个方面。但目前我国并没有规范和引导“时间银行”健康发展的正式文件,绝大多数地区的“时间银行”都是由社区本身、地方性或小型的民间组织运作。[3]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定说明,地区间的做法存在很大差异,随意性很强,从而导致了运行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社会信誉受损的情况。
(三)通存通兑困难
现阶段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大多是以社区为单位的,服务者只能在所在社区存储“时间货币”,待需要服务时从社区中提取。由于这种模式在全国尚未统一,所以当服务者离开了原在社区,新社区不会承认其在以前社区存储的“时间貨币”。尤其在我国当前人口流动规模逐渐增大的背景下,解决时间银行跨区兑换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四)供需不平衡
“时间银行”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目前需求方有足够的实际需求,有服务提供方——健康的低龄老年人或者年轻人等志愿者可以提供有偿服务。目前从供给方来看,由于时间银行缺失持续性激励机制,诚信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志愿者参与动力严重不足,供给方面存在较大缺口。从需求方来看,很多人往“时间银行”中存入“时间货币”,却很少有人从中支取,从而造成了“时间货币”的大量积压。
(五)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低下
在服务供给方面,现阶段,大多数的服务提供者是当地社区居民,未经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十分欠缺,且服务内容仅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如看护老人安全、帮助购物和做饭、清洁卫生等。[4]但老年人孤独、敏感的心理对深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提出了要求。在服务管理方面,由于时间银行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大部分相关机构面临着办公条件简陋,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技术落后的困境。
三、案例分析
“南沙时间银行”是在广州市南沙区政府指导下建立的带有公益性质的社区公共服务支撑平台,以 “互联网+”为技术依托,社区居民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自助智能终端来发布服务需求、承接服务项目、发起公益慈善、参与社区活动,并将服务时间以时间币的形式储存,自己需要时换取其他人为自己服务或者实物。平台面向全区各类人群,包括政府在内,任何个人、单位均可注册成为会员,截止到2018年8月,平台现有会员56081人,团体会员1291人,需求总数13278,对接完成累计达到10298,现有时间币总量为599041.30,且数据呈稳步增长趋势。
南沙时间银行项目自开展以来,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且项目不断丰富扩展,形成了基于南沙时间银行模式的社区综合服务体,吸引了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店铺商家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进来。南沙时间银行项目独有的特色促使其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时间货币化,服务换服务,服务换实物。将自己为他人服务的时间以时间币的形式存储起来,一般标准是1小时12个时间币,1个时间币等于1.9元。自己有需要时可以换取他人服务或通过银行平台或淘宝商城兑换各类商品及消费项目,增加了年轻人的参与热情。
2.双向选择、双方评价,服务可追溯。服务项目的承接需要志愿者和需求者双方分别选择确认,最大可能满足双方需要。双向评价,使服务有凭可依,有据可查,可有效保证服务的质量、避免无序现象。
3.操作便捷,包教包操作。南沙时间银行支持电脑、手机、移动只能中端等多种平台,服务发布与承接自主进行、操作灵活、便捷、可控。此外,社区服务点派有工作人员负责指导老人学习操作APP,对年龄较长无学习能力的老人会帮助其发布需求,确保时间银行能受惠于每一位社区居民。
4.社会共参与。开放的平台和共赢的激励机制,吸引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企业单位会提供赞助商品、店铺商家也允许用时间币购买特定商品。此外,志愿者、社会团体、政府等也对时间银行的发展提供不同方面的支持。
南沙时间银行的成功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南沙时间银行时间币目前只在南沙社区认可和流动,社区居民无法跨区使用时间币;此外,时间币完全按服务时间来获取,没有考虑劳动价值和劳动强度,统一用时间计量某种程度上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制约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发展,还需要完善改进。
四、优化建议
(一)加大时间银行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意识
1. 多渠道宣传,提高时间银行的知晓度
时间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宣传:一是借助传媒“打广告”,如电视公益广告、广播电台等;二是在社区内部或者在社区之间举行经验交流活动,或张贴宣传资料、分发宣传册等;三是定期在居委会举行案例分享会,通过分享已经参与过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的案例进行分享,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
务中。
2. 改善邻里关系,营造互帮互助的社区氛围,加深社区居民对时间银行的了解和认同
居委会可以在社区和街道向老年人耐心介绍时间银行的运营方式和发展理念,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时间银行。此外,为提高居民对时间银行的信任度,可以在社区内公开地举行招募和活动发布,对报名成功的志愿者现场进行信息登记注册,增强居民对时间银行的信任感。
3. 以点带面,推动时间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时间银行还是以社区为单位计算服务时数,与高度流动的城市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也不利于时间银行的推广与普及。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通过建立时间银行“手机时间银行”等,使时间银行摆脱某小区或某城市的区域限制,为居民进行跨区域的志愿活动并实现价值兑现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持。
(二)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激发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
1. 开展短期培训,提高志愿服务供给的质量
首先,需要解决志愿者注册审核问题,对志愿者的专业资质进行审核;此外,在时间银行下设立培训机构,聘请专业人士或培训机构进行指导培训。如对老年人和幼儿的专业看护,必须要熟知一些专业知识,专业培训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类问题。
2. 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增加服务需求的数量
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志愿服务项目应该适当地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让一些需要参加其他活动(如参加其他文娱活动)的老年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时间币;注重提高参与的便捷性,辅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以包融更多的老年群体。
(三)完善时间银行的管理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行规范
1. 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管理规范
社区或街道可以建立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不同时间、不同社会组织、志愿活动的时数合计。各种社会组织可以申请注册端口,宣传自己的组织理念和活动项目。时间银行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等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统一标准,促进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的良性发展,實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2. 建立起专门的时间银行管理机构,促进人员分工合理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优惠奖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时间银行管理层的整体素质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时间银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平时在与居民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以解决居民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回访率,认真听取老人反馈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政府对时间银行的发展要有足够重视
政府应出台正式文件,对时间银行中的合法性、会员的注册条件、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管理方的职责与免责条款、时间币的存储、转赠、支取和继承等做出明确的政策规定。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方面优惠政策,鼓励时间银行与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共同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孙林、方萍、陈泳欣. 我国“志愿时间银行”问题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
[2] 李石花.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探索——基于武汉市的调研[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
[3] 李水金.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的载体[J]. 中国社会工作,2012(18)
[4] 许加明. “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思考[J]. 社会工作,2015(1)
基金项目:本文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710520090)“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参与者意愿的角度”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臧儒倩(1996—),女,山东泰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余雨缘(1996—),女,湖北仙桃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国际投资;
王今非(1997—),女,山东泰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贸易经济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张晓(1997—),女,山东青岛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15级税收学(注册税务师方向)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
陈鹤(1996—),女,山东青岛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5级贸易经济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贸易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