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妍莹 孙华 刘浪
摘 要:教育扶贫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贫困县域而言,农村教育资源更加有限,使得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将基于长沙医学院情暖三湘团队在郴州市汝城县泉水镇旱塘瑶族村旱塘小学的实践与调查从教育扶贫的意义、实施困境与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育扶贫 精准扶贫 贫困地区 政策初探 实施及困境
一、教育扶贫的意义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这句话通俗易懂却意义深刻。偏远农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地势险要,这些都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仔细追究下去会发现,愚昧落后的认知觉悟才是贫穷落后的关键。多少人还停留在“我贫穷,国家就会给我低保补助,这是毫不费力白得的钱”这种思想当中,争当贫困户。还有很多人,守着远在半山腰贫瘠的土地,住在祖上留下的土坯房,这辈子没走出过大山。
如果不是他们的思想守旧愚昧,怎会如此眷恋这片吃不饱穿不暖的故土家乡。外面广阔天气大有可为,就算目不识丁,年方五十,依旧可以凭借双手用体力赚取收入,过上简单平淡的生活。
二、实施困境
教师的结构性缺位。编制设置和总量需求不足、音体美课程无法开齐开足、本科学历教师的“教得好、留得住”问题还需要大力改善是目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
在贫困欠发达地区,很多县镇的教师编制极为紧缺,尤其是大量的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没有编制,导致学科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做饭等杂务,还要负担行政管理职责 ,工作异常繁重,工作压力非常巨大,导致这些农村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从事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及课余活动,更无从谈及培训与专业发展。此外,音体美等学科老师短缺,无法开足开齐相应课程。学生课堂教学和课余生活单调枯燥,只能学习语文、数学主科课程和做作业。
另外一个现象是,来自贫困地区的本科学历教师数量很少,即使有这样的师资,他们经历了城市化的高等教育之后,再返回农村尤其是乡镇以下的小规模学校进行教学,自身也会出现文化与教学的严重不适,这种不适也对当地的教育发展和儿童成长带来很多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
三、应采取的措施
(1)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贫困地区的教育短板,随着教育扶贫政策不断的宣传,贫困地区人民,也渐渐的意识到教育的作用。可是在大众心里,学前教育不过就是把孩子放到幼儿园,跟着大家一起玩,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这势必导致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入学率偏低。而且贫困地区相对来说也不怎么重视学前教育,一般办学条件差且教职员工工资偏低。这也将导致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教职工严重缺乏,而且普遍专业化水平不高。
(2)增强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当前,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存在最大的问题即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办学条件差, 有的地区甚至连学校运转都成问题,而且学生上学得翻越好几座山。这就要求教育扶贫围绕这些突出矛盾,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缩小城乡、区域的差距,减少教育不公平现象。
(3)加大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支持,确保贫困学子有书可读。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各个民族之间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的民族更有自己的民族文字,比如藏族、蒙古族等,則在各个民族进行教育时都应传承民族文化。在这些具有自己民族特色文字的民族,则要实行双语教育,但在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佳,没法平衡汉语言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课程建设滞后等问题。因其特殊性,在民族地区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必须对其有所倾斜,采取特殊措施,对其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缩小民族间的差距。
总结
教育是帮助人们摆脱贫穷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让人们拥有一份体面的、稳定的、待遇好的工作,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且教育扶贫可以阻断代际贫困的延续,其作用显著,影响长远。
参考文献:
[1] 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03):66-71
[2] 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07):12-21
[3] 宾语.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光明网-时评频.http ://guancha.gmw.cn/2015-11/29/content_17895947.htm .
[4]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
[5] 吴霓.教育扶贫是实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根本措施[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06).
[6] 罗艺斌.教育扶贫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都市家教.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