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探讨

2018-10-25 10:33段钰琦张珩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实证

段钰琦 张珩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目前,对企业内部的盈余管理工作,只有以更为严苛的目光来看待它,才能逐渐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当前企业发展背景下,盈余管理的工作从未停止过实证探究的步伐,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并与时俱进,从而希望探索出既适应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又新颖的盈余管理方式[1]。本文以企业应计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为主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浅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士提供一些有效的理论性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实证

一、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况

随着企业资本流动日趋自由化,中国仅有少数对企业盈余管理方面进行探究,大多局限于应计盈余管理,很少考虑到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但是,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隐蔽性强、会计弹性大、诉讼风险低的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目前,真实盈余管理这种在企业真实交易中取得既定财产的盈余操控行为,已经成为市场上上市企业盈余的主要管理模式,它有助于增强上市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成为企业管理层实现既定目标常用的手段。

现阶段,众多管理层从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第一,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不同阶段对项目的发展有着长期价值损害的倾向,约束控股股东以及管理层的私有利益,导致企业公司股票的持有欲下降,股票价格下跌等不良影响;第二,应计盈余管理相较于真实盈余管理而言,前者的诉讼风险较大,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风险值,从而在会计准则逐渐完善以及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的大背景下,其缺陷暴露的更为彻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减了企业中小股东的保护力度。因此,为避免企业遭受严重损失,企业管理层应该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相应的减少应计余盈管理。

二、有关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利益趋同效应

经研究表明,利益趋同效应是一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层机制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其产生的效应使得企业经营业绩与管理层利益趋于一致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运用利益趋同效应的理论分析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与扩展替换修正估计的操控真实利润DA作为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上市企业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推动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二)机会主义行为效应

由于企业管理层能否取得薪资以及薪资的额数,或者股权是否满足行权条件完全取决于公司年末利润及股票价格,这就难以避免地使管理层产生了通过盈利操纵来获取更大报酬机会主义的动机,这就形成了机会主义行为效应。另外,从盈余操控的复杂程度来看,应计盈余管理只需要通过会计预估的手段,企业交易之间的真实交易可用也可不用,因此,这种方式的隐蔽性与难易程度都比较低。而真实盈余则必须经过真实的经济交易,同时,还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及企业筹集资金的动向等各方面的经营活动,真实盈余无论从隐蔽性还是项目的操控上都很复杂[2]。

三、有关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首先对公司管理层中的应计盈余与真实盈余中的度量变量DA以及REM进行升降排列,将操控性利润DA处于同年度样本公司DA按升序排列后,界为应急盈余管理中的可疑对象,AM则是应计盈余管理中的虚拟变量,此时AM取值为1,否则为0。

其次是考虑到AM公司样本集合与RM公司样本集合之间可能存在交集的现象,本文将进一步对应计盈余管理公司AM1与真实盈余管理公司RM1进行界定:ARM同时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的虚拟变量值,当AM等于1时RM也为1,ARM的取值为1,否则虚拟值为0。

在以上的数据列举中,正如Cohen研究表明,在公司管理层采纳真实盈余管理时,只是对一些经济活动做出理性的决策,刻意改变或者构造公司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的利润反转,具体体现在短期限内的员工培训、项目研发经费等,其产生的业绩效果较为显著。

四、有关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工作的影响

盈余管理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大型企业,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开始对盈余管理在资本市场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上市企业产生的信号示意功能引起的分流效应。有关投资者认为,这种效应是根据企业市场监管力度而不断变化,市场监管力度越大,企业应计盈余质量就会越高。但是,这都是部分学者对上市企业信息中不对称角度进行研究的,其信息环境的不对称程度较低,盈利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这表明,个别企业数据信息和方法的结论不尽一致,尚不能够证明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影响。

五、整体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探究

在适應经济模式的发展变化下,我们对于企业内部的盈余管理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新颖独特的企业内部盈余模式[3]。另外,对于传统的企业盈余管理模式,实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并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进步,使得企业获得长远性发展。除此之外,对于企业盈余管理模式中的新兴管理模式,需要企业自身持之以恒的坚持,长期性的经营,才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的发展,并引领整个企业管理相关部门的运行。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市场建设、企业监督、监管力度等方面都还不够健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治理机制,同时,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实现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长期发展。为此,本文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况、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工作的影响以及整体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探究四个方面进行浅析,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彬,张俊瑞.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来自销售操控的证据[J].管理评论,2010,22(9):84-92

[2] 李彬,张俊瑞,曾振.实际活动操控、应计项目操控与会计弹性[J].管理评论,2011, 23(11):160-168

[3]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管理 世界,2011,(1):121-134

猜你喜欢
真实盈余管理实证
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食堂满意度调查及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网络金融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