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清
摘 要: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最根本的就是要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教育实际,紧紧围绕“平安、发展、质量”教育三大主题,精心谋教、用心施教、专心成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努力实现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园全面发展 教育发展思路
一、夯实教育发展总基点,奏响和谐平安主旋律
学校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安全不保,何谈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第一、保障第一”的理念,坚持全覆盖、全员化、全方位抓安全,真正在安全排查上求细,在安全管理上求真,在安全教育上求效,着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努力办好和谐幸福教育。
1.安全教育全覆盖。要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做到全覆盖、常态化,切实校准广大师生的安全思想基线。安全教育对象全覆盖。安全知识教育必须覆盖所有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让安全知识“人尽皆知”,全面唤起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强烈的安全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做到人人关心安全,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想到安全。安全教育内容全覆盖。要多形式、多举措、多渠道,全面加强师生和家长的交通、消防、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以“十注意”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宣传;坚持将应急演练纳入常态化管理,真正让人人参与演练,人人形成习惯,人人掌握逃生技能,人人能够自救互救;特别加强以“七严禁”和“八不准”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安全教育时空全覆盖。安全不仅有校内、课内安全,还有校外、课外安全。
2.安全管理全员化。在学校安全管理上,要建立起学校引导、部门实施、师生参与、家长配合、社会各界联动的三维立体模式,不断延长安全管理阵线。教育职工全员参与。要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让每一位管理人员、教职工成为学校安全信息员、教育员和监督员,构筑起教育系统内部金字塔式责任体系,逐步把学校安全工作做成“天天工程、人人工程”形成全员参与、共建平安校园的工作格局,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
3.安全保障全方位。坚持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做好安全保障和防范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筑牢安全防线。安全排查要细。隐患排查是学校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发动全体教师,特别是管理人员、值日教师和班主任,围绕校舍、饮食饮水、供电线路、运动设施、危险化学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等重点环节和内容,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细致化隐患排查,不放过一个疑点,不丢掉一个盲点,不留下一个隐患点,所有排查出的校园安全隐患和问题要细致梳理出来,分级归类,逐一建立台账。安全整改要实。
二、谋划教育发展新思路,教育教学结硕果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是成败之关键,一所学校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校长,二是师资,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校长,校长是学校的旗帜、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一定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和理念主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体现出来。强化学校文化,很多同志可能就会想到墙壁文化、楼道文化、物质文化,想到好看、漂亮。其实这是个认识的误区,墙壁文化、楼道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一个载体、一个方面。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共同努力所达到的学校总体文明状态,集中反映着全体师生的意识、精神和追求,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统一,直接影响着学校中的每一件大事小情。大至学校的发展兴衰、形象塑造、观念培养、文化传承、促进和谐,小到师生员工的行为举止、个人爱好等细节,是学校的根本和灵魂。
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师生的每一个行为,都深入都反映着学校的文化精神。学校师生员工是学校文化建设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位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明确并充分发挥师生的学校文化建设主体作用,让学校文化真正成为师生自身的文化。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它紧紧地附在学校师生身上,无处不在。
三、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办让人民满意教育
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
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育人实效。在进一步抓好各项主题教育、抓好阵地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具有清中特色的“三全三自一心”德育模式,在突出德育为先中实现“三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体现“三自”,在追求特色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创设适合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抓好以班主任为枢纽的德育网络建设。认真抓好体艺工作,注重提高体育课质量,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搞好体育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加强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团队工作,为德育工作增添持续发展的动力。持续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学生后天发展蓄势。
2.聚焦课堂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坚持质量立校原则,细化教学管理过程,强化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落实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质量责任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坚持以生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接地气,显人气,坚持以学定教,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讨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大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力度,让每一节课都能成为师生成长的阶梯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质量意识,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要在“严、精、细、实”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地提高复习效益。努力实现学校“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发展目标。
3.深化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用特色教育的实践,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建设和营造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际关系、舆论氛围。加强学生社团工作与教育宣传工作,发挥各种媒体的积极作用,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彰显学校跨越发展的正能量。
4.优化队伍素质,促进优质发展。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精心实施“师表工程”“名师工程”“青藍工程”等三项工程,落实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管理,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职工认真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以主人翁姿态,在社会、家长和学生面前展示教师应有的知识、涵养和风度,做到热心爱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
学校要给自己的学校定好位,办出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办得有活力,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不负重托的使命感,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在“干”中学习,在“干”中创造教育优异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