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赫哲故里建成生态魅力城

2018-10-25 11:07王金
民生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赫哲族旅游文化

王金

将生态旅游发展作为统筹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厚植赫哲民俗個性化和区域整体生态化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生态经济。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南岸,地处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板块之一——三江平原腹地。

这里既有路始于此、江汇于此、海通于此的北国边城风韵,也有大界江、大湿地、大森林、大冰雪的自然生态景观;既有独特的赫哲文化、口岸文化、移民文化内涵,也有融合欧式建筑风貌的异域风情,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巨大潜力。

近年来,同江践行“两山”思想,将生态旅游发展作为统筹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厚植赫哲民俗个性化和区域整体生态化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生态经济,使旅游业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引领带动产业和先行示范产业,成为营造宜居环境、推动共同富裕的全民幸福产业。

5年来,同江接待国内外游客350万人次,年均增长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6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

城市开放式景区

同江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城市建设理念,注重城市发展布局和形态优化,充分挖掘城市内涵、生态优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彰显城市形象魅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综合考虑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因素,把改造自然景观与传承历史文脉紧密结合起来,把改善外围环境与提升核心景观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城市双修、多规合一”规划实施,编制了城市总规、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风景名胜区等10余项规划,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实现人、城市、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是健全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构建“九纵九横、两环连通”的路网格局,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38条,开通城市公交和铁路客运线路。实施“三供三治”工程,建设了新水源、新热源、城市燃气、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雨水强排站等项目,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冰雪机械化清运率分别达96.4%、100%和95%。

三是绿化提档升级,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中华文化园、三江口国家湿地公园、沿江公园、东北亚广场等精品景观公园20余处,园林式居住区14个,公园绿地面积达104.8公顷。

打造一批精品景观路,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道路绿地达标率分别达96.3%、80.4%。连续3年位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质量考核全省第一位。依托“两江交汇、泾渭分明、北黑南黄”奇观,建设三江口国家4A级景区,改造升级横江口旅游景区,将横江口、三江口和街津口景区连点成线,打造“品位同江”之旅。

四是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健全城乡市场运行监测和预警机制,保障市场供应、价格稳定和货畅其流。大型购物广场、商务酒店作为旅游元素与旅游线路紧密结合,打造集吃、住、游、购、娱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实现城市建设风格、旅游发展元素、边贸服务功能相互融合、补充、促进。

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江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境内有赫哲族人口1500余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数的1/3;全国仅有3个赫哲民族乡,同江辖街津口和八岔乡两个。

同江以创建黑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依托赫哲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构建了“三区一带”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一是打造城区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区。依托城区基础设施和精品景观工程,搭建文化保护传承平台,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俄罗斯风情园、拉哈苏苏海关旧址,整体打造城区异彩纷呈的欧式建筑体系。

建设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赫哲族文化中心,辟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赫哲族综合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和伊玛堪广场。原创的赫哲族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获全省优秀剧目奖并晋京展演,推出了“中国最美公路 起点在同江”自驾游、“畅爽江城”等11条精品旅游线路,荣获“中国最具魅力自驾游目的地”称号。

建设了赫哲族博物馆、伊玛堪传习所、群众艺术馆等一批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成立了同江伊玛堪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深度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纵深发展。

二是打造街津口赫哲民俗文化传承保护核心区。突出街津山水和民俗文化特色,建设赫哲特色村寨为中心的民俗生活体验区、以赫哲族文化村为中心的民族风情游览区,重点打造北山生态观光度假游和南山赫哲民俗体验游。

建设了赫哲鱼展馆,优化改良鱼皮画、鱼骨画、鱼皮衣等独具赫哲特色的旅游产品,彰显了鱼皮制作技艺深邃的文化内涵。邀请新闻媒体包装设计民族传统礼仪,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提升“赫哲故里”和“赫哲第一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打造八岔赫哲渔猎文化互动体验区。建成八岔赫哲民俗馆,完善八岔伊玛堪传习所功能,培养赫哲文化传承人45名;创办“赫金虐”和“赫哲姑娘”鱼皮手工艺合作社,培训工艺匠人50余名,集中展示赫哲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建设总书记和总理慰问八岔村纪念室,精心设计了“跟着习总书记的脚步走”精品旅游线路。

编撰了《八岔村志》,并被列为首批《中国名村志》项目。以“冰雪+赫哲民俗”为核心,举办了八岔赫哲族冬捕节、赫哲族渔猎文化节等多项特色节庆活动,变“冷资源”为“热经济”。同时,集中展示八岔、街津口和城区3个文化旅游节点区域的文化魅力,打造赫哲族文化辐射带,全面提升同江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特色吸引力。

休闲养生功能区

同江境内有两江十三河及大量泡沼,有红河、三江和八岔岛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街津口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6,素有“湿地天堂”、“天然氧吧”、“鱼米之乡”的美誉。同江瞄准养生福地、休闲天堂的功能定位,不断培育和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度假胜地。

一是塑造候鸟康养品牌。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健康养老,整合赫哲特色村寨、九龙泉宾馆等闲置资产,完善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冬住三亚、夏居同江”候鸟康养品牌。

引进哈尔滨英杰游览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启动建设龙源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健全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医养结合的东极康乐养老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老年公园项目。

此外,兴办社区居家养老院和乡村“五保”服务中心,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以老年人医疗康复、养生休闲、养老地产等为主的养老产业,推动“旅游+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围绕北国边境民族特色生活方式,重点打造民族生活参与体验游模式。对八岔赫哲新区33栋赫哲族别墅进行家庭旅馆式改造,建造撮罗子、地窨子等80座赫哲族特色建筑,打造了烤鱼自助、篝火晚会、渔家旅店、乘船游江等体验式旅游项目。

依托朝鲜族聚居地独有的穿着、饮食、礼仪等习俗文化,谋划朝鲜族村落整体开发,体验风情独具的“流头节”、“民俗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引领美丽乡村向美丽景区转变。

三是塑造边境旅游品牌。围绕“跨境旅游”发展重点,强化政策集成、制度创新和产品生成,统筹域内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把同江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跨境旅游集散地和边疆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连续开展4届中俄边境文化季活动,全面畅通对俄交流渠道,有效密切双方友好情谊。

通过开通俄方游客落地签和中方游客边境游异地办照业务,进一步放宽限制、简化手续、缩短时间,提升国内游客赴俄旅游吸引力。通过与远东各州区的文化互鉴、资源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推、产业互促,夯实了跨境旅游差异化联通和互补化服务的发展基础。

猜你喜欢
赫哲族旅游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赫哲族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